
本书是阿姜曼头陀基本修行的英译本,为泰文原作者阿姜摩诃布瓦继《阿姜曼正传》之后的另一部姊妹篇。
本书的作者,阿姜摩诃布瓦,距今(即1995年)已届82岁高龄,出家已62年。40年前,他创立了泰国的帕邦塔寺,自此便成为该寺的住持。在1941年的时候,他先依止他的老师阿姜曼,并在他的座下禅修了八年。阿姜摩诃布瓦已将其所学到的一切都记录在本书中,以便读者能清楚地理解在修行的时候所必须经历的障碍与困难究竟为何。
本书目前有两种英译本,只有第一本在《世界佛教协会期刊》有连载,但该英译版非常不完整,也不正确;而阿姜Suchaat Abhijato的第二版英译本才是正确的完整版。刚开始我本打算使用该英译本,将其校订并改善(其实该英文版已经相当好了);但后来,我考虑到英文本身文体语法的特殊性、许多佛学专有名词与术语的正确意义,以及书中某些基本精妙之处的表达方式,最后我决定干脆用我自己的话全部重新翻译。但,我必须说,我仍相当感激阿姜Ajaan Suchaat为翻译所付出的一切。本书对于不熟悉上座部佛教的修行及其教义的读者来说,可能有很多地方不是那么容易理解。因此,可能有读者觉得在第一次阅读的时候不如先跳过许多较深奥的法义部分,直接进入其中有关阿姜曼的修行方法就好。但是,我们都必须了解,如果不去理解其背后的意义及理由,是不可能完全理解阿姜曼的修行方法。
本书中,有很多的巴利语词汇,但书中都会有注释批注翻译;而有些常用的词汇,例如:「法」(Dhamm)、「禅定」(Samādhi)等等….,则保留不翻译。为了不使读者误解,我对于某些词汇将保留巴利语原文,不勉强翻译。但不管怎样,本书的最后仍会附上相当完整的巴利语词汇表,同时在附录中也将更全面地介绍某些特殊的词汇。
本书中,我会同时采用Ajaan及Ācariya,而两者都是泰语老师(师父)的意思;但在泰文中,Ajaan也是对高僧(上座、长老)表达尊敬的一种头衔。一般而言,如果是提到某位上座或替代上座的名字,我就会用Ajaan这个字;但如果要表达他是一位老师(师父),我就会用正确的巴利语词汇Ācariya。
最后,我必须对某位为善不欲人知的人士致谢与表达感恩之意,因为他承担本书全部的打字、连续两次的校订及其他诸多与出版有关的事,与此同时他还必须兼顾自己的家庭。
智胜比丘
谨志于1995年泰国帕邦塔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