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姜曼的修之道 第十章第三节 头陀比丘的艰困

更新 發佈閱讀 11 分鐘
raw-image

立志于证得无苦境界的头陀比丘都甘于接受一个事实,那就是他很可能得面临外在民生资具的匮乏与不足,并将其当成修行中的一部分。换句话说,他乐于前往并住在很难取得物资的地方。然而除了居住环境上的先天匮乏以外,他也自愿身无长物,甘于清贫。他托钵所取得的食物有时可能会满钵丰盛,但即便如此他也只吃一点点,也许就只吃白米饭,即使钵里还有其他的食物或菜肴。他有可能会发愿一次断食数日,又或者可能会交替采用某一种方式或其他另一种方式。在禅修时,他必须观照他的心在正念与智慧的方向上所获得平静与善巧的成果,他必须观察并界定出哪些方法比其他的方法可以产生更好的结果,然后一直朝着这个方向精进迈进。

有时候,他可能会断食好几天,当再度进食的时候吃的比平时的少。又或者他可能有几天吃的比平时少,然后再断食四到五天,之后再依他认为适合的方式正常的吃,又或者吃的比平时少。在观照名色身心状态时,有必要同时同步观照。如果身体太过疲倦或虚弱时,他应该增加合理的食物摄取量,但不可以马上增加身体一次所需要的量,因为这么做会使心智昏沉困倦,比如说他可能会增加比平时少量的百分之五十或六十以上,然而,一旦他觉得自己的身体因营养不良而功能失常时,他就必须暂时完全停止断食或节食,直到身体有足够的时间恢复正常为止,之后他可能又会逐渐节食或再次断食。

最有可能经由这些方法稳定进步的人,都是个性适合这些方法或与之相应的人,即便当他们的身体出现营养不良或虚弱的迹象,为了健康而不得不放松,但通常他们的心却不愿让步,他们仍想继续节食或断食,因为他们已见证了每一次当他们这么做时在心中发生的进展,然而如果他们真的得放松,他们会找出一个足以满足身心需求的平衡点,这样他们的进步才能按照他们的预期目标顺利前进。

长期的节食或断食造成身体有些饥饿、疲倦和虚弱都是很正常的现象,然而如果让自己因饥饿和孱弱而缘生出烦恼和焦虑,就无法坚持下去,因为这是头陀修行中的一项苦行,因此希望获得内心平静和喜乐的头陀比丘,通常不得不一直忍受艰困和清贫,即使他们并不乐于这么做,但他们的天性根器和对正法修行的志向仍会使他们必须这么做,并忍受这些考验。

要知道这里所谓的断食、节食和进食之间的替换并不是只有一两个月而已,而是得持续数年一直保持下去,甚或直到他们自己心里已十分确定没有必要再这样做为止。然后,心便可以从此舒适且顺利地继续下去,没有障碍,他们可以不用再使用那些修行方法,并恢复较一般常见的身心修行方法。

但一般来说,就笔者的观察,那些被称之为「无明烦恼」的东西,无论是何种类型,无论或多或少,都必然会以存留在我们心中的任何力量化现为我们的敌人,因为它们无论何时何地对一切苍生都一样。因此,修行者以及在心中深信无明烦恼就是敌人的人,不可能因过于自信而自满或放任无明滋长,也不会这样思惟:「可以把无明烦恼当成朋友,它们不会再对我们制造毒害,使我们历经更多的苦痛与烦扰。」

他们反而更清楚地看到:「如果我们现在就把它们消灭,不留任何一个活口,这的确是一个圆满的好方法,总比留下祸根日后给我们带来更大的伤害要好得多。」

这就是驱使他们不断以节食或断食等各种方式集中并一网打尽无明烦恼的根本动机,因为这些都是帮助与支持他们精进的方法,可以使他们的禅定修持变得比平时更加顺遂,而他们也并没有打算放松或放弃这些一直能带来好成果的方法,事实上,一般来说,即使在多年以后,他们也不太可能放弃经由锻炼与纪律而向上攀登的方法,因为他们已见证了这些方法会带来良好的成就,只要理由够充分且令人信服,就必然会使他们以这些方法向前迈进。

运用节食及断食增益心智精进的这一种传承比丘很多,甚至可能比其他的方法更有效,比如不倒单,也因此直到今天他们都喜欢断食的方法。就算有人用断食或禁食的方法,也很可能没有必要同时放弃不倒单,因为这些往往都是在没有任何刻意的情况下自然发生,这是因为节食和断食通常能克服会自行消失的昏沉与睡意,之后他们可以彻夜不躺卧,不会像在正常进食的时候那样感到昏昏欲睡。对他们而言,躺下休息一下也只是为了补充体力,这样才不会过于虚弱和疲惫,而不是在断食与节食的时候因为昏沉或睡不得不躺下来睡觉,实际上,在节食或断食三到四天之后,所有会让他们躺下来睡觉的昏沉和睡意全都消失了。这对他们来说很容易,因为不需要再强迫自己不睡觉,接着集中注意力和控制心智也都变得比较容易,心在各种习以为常的爱染执着(ārammaṇa)中不再那么心猿意马、放逸及难以掌控,正念也不会那么容易在健忘中迷失。之后,他们能比平时不节食或不断食的时候更快了解所遇到的各种情况和事情,当他们禅修时更容易入定,而在走向观智的道路上,他们会比平时更善巧、更敏锐。

这些比丘都见证了节食和断食的价值,以及它如何为那些根器相应的人所带来的好处,并在许多方面变得容易许多。因此,他们会努力继续走下去,即使这可能会给他们带来比平时更多的艰困,因为天性(波罗蜜)牵引他们走向那条路,因此他们必须忍受这些艰困。他们不能像走在轻松且快速内观之道“Sukhāpaṭipadā khippābhiññā”(乐速通行)的人那样,使用既容易又方便的方法,因为他们的根器与这种方法不相应。他们更有可能是属于那些走向艰困且缓慢内观之道“Dukkhāpaṭipadā dandābhiññā”的人,因此,他们必须违逆心性而行,「吞」下艰困,心甘情愿且全心全意走向这条路,每当深入内心时,「吞」下禅定的宁静与喜乐,也「吞」下正念与智慧的善巧。

打从一开始他们就得以大规模的方式全神贯注于身心的苦,以至于他们几乎无法忍受,如果他们的体能不够好的话,那么在他们未达成就即有可能丧命。每当一想到每一个修行者在每次体验法味之前所经历的挣扎与奋斗,我都不禁对他们深表同情,因为他们每一次都必须忍受许多的艰困与匮乏,好在仍有一些比丘已做好准备反抗他们的天性,一直忍受锻炼与纪律中必要的艰困与匮乏,不放松他们的精进。可一旦他们经由修行的方法啜饮了一口来自「法流」的「日月之光」,他们就不必再忍受生生世世中他人所经历的艰困与匮乏。

如果他们深刻体悟到在未来生的各种情况下「心」必然会遭遇到的一切,这个事实就会让他们感到疲惫并厌倦背负起这些负担。因为他们注定将一次又一次地投生,无止尽地去经历这些事情,除非他们现在就赶紧切断这些系缚,好减轻一切沉重的负担,甚或完全摆脱,也就是解脱轮回。以穿透内心的方式看穿轮回生死有多么的恐怖,因为生死轮回已经完全与每一个跟它缔结契约的人紧密相连,因此使他们决心在每次内观时都投入全部的力量,为的是以不妥协、不放松或不怯弱的精神奋战。实际上,他们以无与伦比及诚挚认真的决心持续向前迈进,为了自己的救赎而奋战,以成为人中龙凤为目标。在实践修行功课或履行他们的沙门义务时,他们精进又吃苦耐劳。每时每刻生起的正念与智慧就是能对抗并摧毁烦恼习气的善巧,即使最大的苦也不可能迫使他们放弃自我克制、忍受苦难和反击烦恼的努力,直到苦已完全粉碎并消失,他们才能从中解脱,不再感到自卑。这与追随「十力」(Dasabalañāṇa)的修行者相应,因为「十力」本身就是一名英勇且骁勇善战的战士,他从不轻忽也不逃避这些艰困。

缠缚住心的无明烦恼无论有多么的粗重与迟钝,亦即所谓的苦因及其缘起(四圣谛的苦集谛,Samudaya),我们都必须以正念、智慧、信心与精进当成武器去攻击、切除和撕裂它们,直到法的不可思议在心中显现,这是甚或在遥远的过去中从未体验过的经验。心的神奇微妙超乎想象,此后再没有任何东西或事情能征服它,这就是阿姜曼在奋战结束后抵达生死轮回的终点站时所说的抵达「死亡之岸」的法,这在《阿姜曼正传》中已经有叙述。

这就是一切修行者努力求证并一直顶礼的法,在尝试各种方法时,他们的精进从未减弱,而且这些不同的方法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坚定、严格和辛苦的,犹如我们先前已提过,但这些方法不留任何缓解的余地来疗愈他们的疲惫,如果佛陀还在世并在他们耐心承受艰困且积极努力对抗烦恼与一切苦时遇到了他们,佛陀一定会赞扬他们的精进并鼓励他们说:

「为无上安稳涅盘而精进的你们都是如来的弟子,你们现在展现出勇气与决心与敌人全力抗战,断除一切的未来『有』与『出生』,不留余地拔除心中的渴爱,你们的善名将远扬遍传三界,无明是牵引众生走向生死的大能者,也是你们的主要敌人,难道你们不是以敏锐且具穿透力的正智与正念直捣黄龙?诸佛对此深表赞叹,你们就快要掌握无上正法,因为你们目前在正念与智慧的这条道路上是强大与睿智的。」

因此,佛陀会以安慰的话鼓舞他们,激励并增加他们的决心,用温和的话语唤起他们坚强持久的信念和奋战的精神。他会以温和且有说服力的方式与他们交谈,对这些「释种之子」的努力表达赞赏,而他们也都将在短时间内证得解脱,由于无明与贪爱四处散播毒药,众生因此身陷麻烦和混乱的状态中忧悲苦恼,他们将法的不可思议带给世间并治愈了大家,因为除了法的净化疗效,没有其他方法可以治愈众生的苦恼,而法的疗效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为法的不可思议本来就在心中。

至于因持续不懈的精进已战胜敌人的比丘们,佛陀已不太可能再对他们表达赞叹,因为他们都已般涅盘,都已永尽无余,但其清净的解脱心却永世常存、不可动摇,且已摆脱了死亡,都已见证了「见法即见如来」的真谛。

我们在前面段落中重复的是关于节食或断食相关精进方式的进一步解释,正如那些比丘坚定修行的那样,至于他们从中到底会得到什么样的成果,请读者依前文所述之重点自行依教奉行。撰写本文的我非常肯定这里所述的修行方法,包括那些应该要做的事情,无论是原因还是所产生的成果,它们都彼此相应和谐。

因为上揭所述的修行都是我经历从事过,亲身实践并有所成就。为此,我写下来,希望有兴趣的人也可以尝试,说不定也会有同样的成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oe Chiao的沙龍
6會員
374內容數
據說,他化自在天神能自在運用化樂天神所創之樂境,於中變化無窮,樂享無邊。而文學家,亦如化樂天神,以才情妙筆幻化文字世界,讓流連忘返。正因此,本坊取名『他天化樂天書坊』,廣收古今經典文學,如《搜神記》《元曲》《酉陽雜俎》《子不語》《廣異記》等白話譯文。另亦收錄坊主個人遊記、言情、推理、怪談等創作,期以文會友,自娛娛人。
Joe Chiao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20
  阿姜曼传承的头陀行者都致力于洞悉三界(Ti–bhava)伟大之源的「色法」与「心法」,就算他们可能前往并住在森林中、山丘上、悬崖峭壁下或其他类似之处,重点是,他们这么做的目的不外乎是为了了解「心」。就算时至今日(1970),阿姜曼传承的森林头陀行者,依然以阿姜曼为榜样,在森林与山丘上度过雨安居
Thumbnail
2025/10/20
  阿姜曼传承的头陀行者都致力于洞悉三界(Ti–bhava)伟大之源的「色法」与「心法」,就算他们可能前往并住在森林中、山丘上、悬崖峭壁下或其他类似之处,重点是,他们这么做的目的不外乎是为了了解「心」。就算时至今日(1970),阿姜曼传承的森林头陀行者,依然以阿姜曼为榜样,在森林与山丘上度过雨安居
Thumbnail
2025/10/20
阿对于前一章节所述的那一类比丘,头陀十三支是必要的修持,尤其对那些致力于迈向「道」、「果」及「涅盘」的比丘,更是他们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头陀支对于佛陀时代的比丘们也是必要的修持,这一点古今并没有什么不同。 有一些比丘喜欢在旱季的时候住在树荫底下,然而由于他们都暴露在没有屏蔽遮护的空旷处,以至于每晚
Thumbnail
2025/10/20
阿对于前一章节所述的那一类比丘,头陀十三支是必要的修持,尤其对那些致力于迈向「道」、「果」及「涅盘」的比丘,更是他们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头陀支对于佛陀时代的比丘们也是必要的修持,这一点古今并没有什么不同。 有一些比丘喜欢在旱季的时候住在树荫底下,然而由于他们都暴露在没有屏蔽遮护的空旷处,以至于每晚
Thumbnail
2025/10/20
阿姜曼的修之道 第九章鬼道的众生   我们必须再次回到阿姜措尚未结束的传奇事迹。 有一次,他暂时驻留在清迈府的一个洞窟里,而且这似乎对他的修行非常有利。在那个地方,他经历了各种内外的经验,而且比之前更多、更广泛,与他在其他地方所体验到的经历截然不同。他很快便看出这是一个能帮助他进步的好机缘,于
Thumbnail
2025/10/20
阿姜曼的修之道 第九章鬼道的众生   我们必须再次回到阿姜措尚未结束的传奇事迹。 有一次,他暂时驻留在清迈府的一个洞窟里,而且这似乎对他的修行非常有利。在那个地方,他经历了各种内外的经验,而且比之前更多、更广泛,与他在其他地方所体验到的经历截然不同。他很快便看出这是一个能帮助他进步的好机缘,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如果包含以前嘗試的,我肯定試超過20種以上「新奇口味」的餅乾,但現在的「新奇口味」像雨後春筍般,多到我疲乏了。所以這次雙11,我要怎麼買呢?
Thumbnail
如果包含以前嘗試的,我肯定試超過20種以上「新奇口味」的餅乾,但現在的「新奇口味」像雨後春筍般,多到我疲乏了。所以這次雙11,我要怎麼買呢?
Thumbnail
最近開始轉涼了,各位鳥奴們是否會開始擔心小鳥會著涼呢?不用擔心,今天這篇直接帶你看需要的商品,而且今天除了照片之外,我們也直接帶連結✨讓你的雙11購物不盲目,讓你想買直接加入購物車,除了長知識也可以直接下單避寒神器🫱🏼文章結尾也會告訴大家在花錢的同時也能省錢、賺錢的小撇步,請記得留到最後!!
Thumbnail
最近開始轉涼了,各位鳥奴們是否會開始擔心小鳥會著涼呢?不用擔心,今天這篇直接帶你看需要的商品,而且今天除了照片之外,我們也直接帶連結✨讓你的雙11購物不盲目,讓你想買直接加入購物車,除了長知識也可以直接下單避寒神器🫱🏼文章結尾也會告訴大家在花錢的同時也能省錢、賺錢的小撇步,請記得留到最後!!
Thumbnail
作者通過旅行和誦讀《金剛經》領悟出的人生智慧和體悟,透過比喻和真實的故事,分享了對於不執著、慈悲包容的見解和體會。書籍中融入了佛教智慧,提供了一個柔軟且超越善惡,拋開執著的生活哲學。
Thumbnail
作者通過旅行和誦讀《金剛經》領悟出的人生智慧和體悟,透過比喻和真實的故事,分享了對於不執著、慈悲包容的見解和體會。書籍中融入了佛教智慧,提供了一個柔軟且超越善惡,拋開執著的生活哲學。
Thumbnail
要享事功,先要提得起; 要享閒情,先要放得下。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慈》
Thumbnail
要享事功,先要提得起; 要享閒情,先要放得下。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慈》
Thumbnail
佛陀「轉四諦法輪」,第二種法輪叫「勸轉」。「此是苦,汝應知。」這個世間有三苦、八苦、眾苦、無量諸苦逼煎,所以你應該知道。「此是集,汝應斷。」這些苦,是你自己集合、招感來的。很多人都說:「我有很多無奈......我也很想學好,我做不到......」
Thumbnail
佛陀「轉四諦法輪」,第二種法輪叫「勸轉」。「此是苦,汝應知。」這個世間有三苦、八苦、眾苦、無量諸苦逼煎,所以你應該知道。「此是集,汝應斷。」這些苦,是你自己集合、招感來的。很多人都說:「我有很多無奈......我也很想學好,我做不到......」
Thumbnail
無錢無緣由他去,只修福慧作慈航; 少衣少食不計較,只求心內有寶藏。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行》 No money, no opportunity- let it be, cultivate merit and wisdom to reach nirvana. Little cloth
Thumbnail
無錢無緣由他去,只修福慧作慈航; 少衣少食不計較,只求心內有寶藏。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行》 No money, no opportunity- let it be, cultivate merit and wisdom to reach nirvana. Little cloth
Thumbnail
達賴喇嘛給初發心修行人的第四個錦囊
Thumbnail
達賴喇嘛給初發心修行人的第四個錦囊
Thumbnail
從前有兩個和尚,一個很富有,每天過得舒舒服服; 另一個很窮,日子過得非常苦。 一天,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到印度求取佛經,你看如何?” 富和尚說:“那麼遙遠,你如何去?” 窮和尚說:“一個缽、一個水瓶、兩條腿就夠了。” 富和尚哈哈大笑:“我想去印度也好幾年了,一直沒成行的原因是旅
Thumbnail
從前有兩個和尚,一個很富有,每天過得舒舒服服; 另一個很窮,日子過得非常苦。 一天,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到印度求取佛經,你看如何?” 富和尚說:“那麼遙遠,你如何去?” 窮和尚說:“一個缽、一個水瓶、兩條腿就夠了。” 富和尚哈哈大笑:“我想去印度也好幾年了,一直沒成行的原因是旅
Thumbnail
如果一開始學習佛法的目標很模糊, 不是為了希求一切遍智、 不是為了得到空性的智慧而學, 可能會無法忍受學習的艱辛。 因為這是勇士所走的路, 不為名、不為利, 只為解脫成佛! 是為了心中最純淨的那個夢想, 精進努力,無怨無悔。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Thumbnail
如果一開始學習佛法的目標很模糊, 不是為了希求一切遍智、 不是為了得到空性的智慧而學, 可能會無法忍受學習的艱辛。 因為這是勇士所走的路, 不為名、不為利, 只為解脫成佛! 是為了心中最純淨的那個夢想, 精進努力,無怨無悔。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Thumbnail
人以無貪最為富有,人到無求最為高貴, 人若無瞋最為自在,人能無痴最為清明。
Thumbnail
人以無貪最為富有,人到無求最為高貴, 人若無瞋最為自在,人能無痴最為清明。
Thumbnail
二千六百年前... 佛陀經過六年苦行後,自覺苦行不究竟,因此拖著形銷骨立的身體來到尼連禪河畔淨身,一位牧羊女供養乳糜,方得以恢復體力...
Thumbnail
二千六百年前... 佛陀經過六年苦行後,自覺苦行不究竟,因此拖著形銷骨立的身體來到尼連禪河畔淨身,一位牧羊女供養乳糜,方得以恢復體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