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驅動的電信網路規劃與設計 🌐》 37/100 SRv6 與新一代封包傳輸 —— IPv6 驅動的新一代承載技術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 AI時代系列(4):AI 驅動的電信網路規劃與設計 🌐

37/100 第四週:📌 傳輸與骨幹網

37. SRv6 與新一代封包傳輸 —— IPv6 驅動的新一代承載技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單元導讀

在 4G/5G 核心網與骨幹網中,傳統 MPLS(多協定標籤交換) 是主要承載技術。

然而隨著 IPv6 普及、雲原生服務、網路切片 的需求,MPLS 在可擴展性與靈活性上逐漸受到挑戰。

SRv6(Segment Routing over IPv6) 是新一代封包轉送技術,結合 IPv6 位址空間 與 Segment Routing 思想,不僅簡化網路協議堆疊,還能原生支援 5G 與雲服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什麼是 Segment Routing(SR)?

核心理念:由源端定義一條路徑(Segments),中間路由器只需依序轉送,不再依靠複雜的控制協議。

優點:

1. 減少網路狀態(Stateless Core)。

2. 簡化信令,降低控制面負擔。

3. 更靈活支援流量工程(T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SRv6 基礎概念

封裝方式:在 IPv6 封包中加入 SRH(Segment Routing Header),攜帶一系列 Segment(下一跳/功能)。

Segment 類型:

1. Node Segment:路由至特定節點。

2. Adjacency Segment:走特定鏈路。

3. Service Segment:觸發網路功能(ex: 防火牆、NA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ASCII 架構示意

🔗 傳統 MPLS

[Ingress PE 🟢] → [核心 LSR 🔵] → [核心 LSR 🔵] → [Egress PE 🟢]

│打上標籤 │查表轉送 │查表轉送

在傳統 MPLS 架構下,流量需由 Ingress PE 打上標籤,經由核心 LSR 逐跳查詢標籤轉送,每個節點都必須維護標籤表,並依賴 LDP 或 RSVP 等控制協定來分發標籤,管理複雜且擴充性有限;

📌 每個節點需維護標籤表,並依賴 LDP/RSVP 控制,管理較複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SRv6

[Source 🟢] ── IPv6 Header + SRH {S1, S2, S3} ──► [Core Router 🔵] → [Core Router 🔵] → [Destination 🟢]

而 SRv6(Segment Routing over IPv6) 則將路徑資訊直接編碼在 IPv6 Header 的 SRH(Segment Routing Header)中,由來源端指定整條轉送路徑,核心路由器僅需依序處理段列表即可,無需維護狀態或標籤分發,大幅簡化網路控制並提升靈活度與可擴充性。

📌 核心僅依序讀取 SRH 段列表,無需維護狀態或標籤分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應用場景

1. 5G 網路切片

o 每個切片可對應不同 SRv6 Policy,支援 eMBB / URLLC / mMTC。

2. 雲原生服務鏈(Service Chaining)

o 封包可依序經過防火牆、DPI、加密模組,透過 SRv6 Service Segment 實現。

3. 跨域流量工程(TE)

o 不依靠 RSVP-TE,直接由源端定義跨域路徑。

4. 核心網簡化

o SRv6 減少了對 MPLS 控制協定(LDP、BGP-LU)的依賴,降低營運成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SRv6 與 AI 的結合

智慧路由選擇:AI 根據流量與延遲監測,動態生成最佳 SRv6 Policy。

異常檢測:AI 偵測流量異常,快速修改 SRH,繞開故障鏈路。

資源最佳化:AI 預測業務高峰,自動重新編排 Segment 路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六、實務題

1. 基礎概念

o 問題:SRv6 與 MPLS 的最大差異是什麼?

o 答案:MPLS 依賴標籤與控制協議(LDP/RSVP),SRv6 則在 IPv6 Header 中攜帶路徑資訊,核心無狀態、簡化運維。

2. 應用題

o 問題:為什麼 SRv6 特別適合 5G 核心網?

o 答案:因為 SRv6 原生支援切片(Slicing)、靈活的服務鏈,且與 IPv6 天然整合,能簡化 5G Core 與承載網的架構。

3. 設計題

o 問題:如果電信要替「台北-高雄」專線客戶提供差異化 SLA,你會如何用 SRv6 實現?

o 答案:透過 SRv6 Policy 預設兩條路徑:一條低延遲路徑、一條高可靠路徑。根據 SLA 與流量即時選擇對應 Segment List。

4. 診斷題

o 問題:若 SRv6 封包無法正確到達終點,你會如何排查?

o 答案:檢查 SRH 中 Segment List 是否正確、核心節點是否支援 SRv6 Forwarding,以及 IPv6 MTU 是否足夠。

5. AI 應用

o 問題:AI 如何提升 SRv6 的流量工程能力?

o 答案:AI 可根據即時網路拓樸與流量負載,生成最佳 Segment Path,並在故障時快速收斂,實現自適應流量工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七、小結與啟示

SRv6:結合 IPv6 與 Segment Routing,簡化承載網,取代部分 MPLS。

優勢:無狀態核心、靈活服務鏈、支援切片、原生 IPv6。

應用:5G 核心網、雲原生服務鏈、跨域 TE。

AI 助力:智慧選路、異常繞徑、資源最佳化。

實務重點:面試考題會聚焦於「MPLS vs SRv6 差異」、「如何支援 5G 與切片」、「AI 如何與 SRv6 整合」。

就像高速公路上的「導航指定路徑」,SRv6 讓來源端就能決定封包走哪條路,避免傳統網路的複雜協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ansen W的沙龍
16會員
429內容數
AIHANS沙龍是一個結合AI技術實戰、產業策略與自我成長的知識平台,主題涵蓋機器學習、生成式AI、創業經驗、財務規劃及哲學思辨。這裡不只提供系統化學習資源與實作案例,更強調理性思維與行動力的結合。無論你是AI初學者、創業者,還是追求人生升維的行者,都能在這裡找到前進的方向與志同道合的夥伴。
Hansen W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21
CDN 透過分散式節點就近快取內容,降低延遲與骨幹壓力; 結合 MEC 可實現即時互動與快速分發。 AI 進一步優化快取策略、流量預測與 QoE 監測,支撐雲遊戲、直播與視訊等低延遲應用。
2025/10/21
CDN 透過分散式節點就近快取內容,降低延遲與骨幹壓力; 結合 MEC 可實現即時互動與快速分發。 AI 進一步優化快取策略、流量預測與 QoE 監測,支撐雲遊戲、直播與視訊等低延遲應用。
2025/10/21
MEC(邊緣計算)將運算下沉至靠近使用者的網路邊緣,實現低於 10ms 的延遲,支撐自駕車、AR/VR、智慧工廠等即時應用。AI 可進行流量分流、資源調度與異常預測,提升效能並降低回程壅塞,是 5G 關鍵基礎。
2025/10/21
MEC(邊緣計算)將運算下沉至靠近使用者的網路邊緣,實現低於 10ms 的延遲,支撐自駕車、AR/VR、智慧工廠等即時應用。AI 可進行流量分流、資源調度與異常預測,提升效能並降低回程壅塞,是 5G 關鍵基礎。
2025/10/21
NFV 與 Telco Cloud 將傳統硬體網路功能虛擬化為 VNF,運行於雲端伺服器上,由 MANO 管理與編排。 此架構支撐 5G 核心網、O-RAN、企業專網與多雲整合,AI 可實現智慧編排、自動擴縮與故障預測,提升靈活性與成本效益。
2025/10/21
NFV 與 Telco Cloud 將傳統硬體網路功能虛擬化為 VNF,運行於雲端伺服器上,由 MANO 管理與編排。 此架構支撐 5G 核心網、O-RAN、企業專網與多雲整合,AI 可實現智慧編排、自動擴縮與故障預測,提升靈活性與成本效益。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瑞祺電通 瑞祺電通(6416)未來營運:1)在網路安全產品方面,受惠新專案陸續於 24Q2、24Q3 進入量產,且大多數屬於高階產品,預估 2024、2025 營收將分別成長 20%、15%;2)在整合式通訊系統方面,由 ARM 平台跨足 x86 並取得美國電信客戶 6 年大單,高階
Thumbnail
#瑞祺電通 瑞祺電通(6416)未來營運:1)在網路安全產品方面,受惠新專案陸續於 24Q2、24Q3 進入量產,且大多數屬於高階產品,預估 2024、2025 營收將分別成長 20%、15%;2)在整合式通訊系統方面,由 ARM 平台跨足 x86 並取得美國電信客戶 6 年大單,高階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回顧 AI說書 - 從0開始 - 77 ,我們在給定句子 「 Transformers possess surprising emerging features 」的情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回顧 AI說書 - 從0開始 - 77 ,我們在給定句子 「 Transformers possess surprising emerging features 」的情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回顧 AI說書 - 從0開始 - 75 ,我們在給定句子 「 Transformers possess surprising emerging features 」的情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回顧 AI說書 - 從0開始 - 75 ,我們在給定句子 「 Transformers possess surprising emerging features 」的情
Thumbnail
筆記-美投君-AI概念股-24.06.09 *AI應用會是大勢所趨,技術將持續進步,企業對於AI的投資會持續。 在AI應用普及之前,對於基礎建設層面的投資仍會持續,部會僅限於1-2年的時間,而會是個長期受惠的過程。 *過往的網路發展,經歷過從硬體轉向軟體應用的趨勢。 Cisco為網路硬體公司
Thumbnail
筆記-美投君-AI概念股-24.06.09 *AI應用會是大勢所趨,技術將持續進步,企業對於AI的投資會持續。 在AI應用普及之前,對於基礎建設層面的投資仍會持續,部會僅限於1-2年的時間,而會是個長期受惠的過程。 *過往的網路發展,經歷過從硬體轉向軟體應用的趨勢。 Cisco為網路硬體公司
Thumbnail
本文章探討了多智能體系統(MAS)在生成式AI領域中的應用,以及GenAI對於AI_MCU和Software defined hardware的影響。文章還總結了SDH設計模式對數據科學和人工智能時代的影響,並提供了有關GenAI的一些額外信息。
Thumbnail
本文章探討了多智能體系統(MAS)在生成式AI領域中的應用,以及GenAI對於AI_MCU和Software defined hardware的影響。文章還總結了SDH設計模式對數據科學和人工智能時代的影響,並提供了有關GenAI的一些額外信息。
Thumbnail
- AI機器人也能懂果實成熟度!5G遠端遙控成農村缺工解方 | 遠見雜誌 - 全球最大半導體展會上海閉幕 擺脫美國控制成焦點|工商時報 - 減少依賴中台技術!美國考慮和墨西哥合作開發半導體供應鏈|科技新報 - 中國政府機構禁用 Intel 和 AMD 台廠受惠、受害有限|經濟日報
Thumbnail
- AI機器人也能懂果實成熟度!5G遠端遙控成農村缺工解方 | 遠見雜誌 - 全球最大半導體展會上海閉幕 擺脫美國控制成焦點|工商時報 - 減少依賴中台技術!美國考慮和墨西哥合作開發半導體供應鏈|科技新報 - 中國政府機構禁用 Intel 和 AMD 台廠受惠、受害有限|經濟日報
Thumbnail
儘管 5G 技術還在發展和部署階段,但科技公司和無線通訊產業已著手開始發展更先進的 6G 數據技術,取代 5G,來滿足未來更快速、更可靠、更智能的無線通訊需求。下一代 6G 技術可能比 5G 快 100 倍,在速度方面顯著提升。同時 6G 允許設備、消費者和周圍環境之間進行更深層次的整合與即時通訊。
Thumbnail
儘管 5G 技術還在發展和部署階段,但科技公司和無線通訊產業已著手開始發展更先進的 6G 數據技術,取代 5G,來滿足未來更快速、更可靠、更智能的無線通訊需求。下一代 6G 技術可能比 5G 快 100 倍,在速度方面顯著提升。同時 6G 允許設備、消費者和周圍環境之間進行更深層次的整合與即時通訊。
Thumbnail
數位化時代中,人工智能(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關鍵力量。本文探討AI的現狀、挑戰以及未來可能性,並提出負責任地發展和使用AI的思考。
Thumbnail
數位化時代中,人工智能(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關鍵力量。本文探討AI的現狀、挑戰以及未來可能性,並提出負責任地發展和使用AI的思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