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時代系列(4):AI 驅動的電信網路規劃與設計 🌐
37/100 第四週:📌 傳輸與骨幹網
37. SRv6 與新一代封包傳輸 —— IPv6 驅動的新一代承載技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單元導讀
在 4G/5G 核心網與骨幹網中,傳統 MPLS(多協定標籤交換) 是主要承載技術。
然而隨著 IPv6 普及、雲原生服務、網路切片 的需求,MPLS 在可擴展性與靈活性上逐漸受到挑戰。
SRv6(Segment Routing over IPv6) 是新一代封包轉送技術,結合 IPv6 位址空間 與 Segment Routing 思想,不僅簡化網路協議堆疊,還能原生支援 5G 與雲服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什麼是 Segment Routing(SR)?
• 核心理念:由源端定義一條路徑(Segments),中間路由器只需依序轉送,不再依靠複雜的控制協議。
• 優點:
1. 減少網路狀態(Stateless Core)。
2. 簡化信令,降低控制面負擔。
3. 更靈活支援流量工程(T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SRv6 基礎概念
• 封裝方式:在 IPv6 封包中加入 SRH(Segment Routing Header),攜帶一系列 Segment(下一跳/功能)。
• Segment 類型:
1. Node Segment:路由至特定節點。
2. Adjacency Segment:走特定鏈路。
3. Service Segment:觸發網路功能(ex: 防火牆、NA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ASCII 架構示意
🔗 傳統 MPLS
[Ingress PE 🟢] → [核心 LSR 🔵] → [核心 LSR 🔵] → [Egress PE 🟢]
│打上標籤 │查表轉送 │查表轉送
在傳統 MPLS 架構下,流量需由 Ingress PE 打上標籤,經由核心 LSR 逐跳查詢標籤轉送,每個節點都必須維護標籤表,並依賴 LDP 或 RSVP 等控制協定來分發標籤,管理複雜且擴充性有限;
📌 每個節點需維護標籤表,並依賴 LDP/RSVP 控制,管理較複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SRv6
[Source 🟢] ── IPv6 Header + SRH {S1, S2, S3} ──► [Core Router 🔵] → [Core Router 🔵] → [Destination 🟢]
而 SRv6(Segment Routing over IPv6) 則將路徑資訊直接編碼在 IPv6 Header 的 SRH(Segment Routing Header)中,由來源端指定整條轉送路徑,核心路由器僅需依序處理段列表即可,無需維護狀態或標籤分發,大幅簡化網路控制並提升靈活度與可擴充性。
📌 核心僅依序讀取 SRH 段列表,無需維護狀態或標籤分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應用場景
1. 5G 網路切片
o 每個切片可對應不同 SRv6 Policy,支援 eMBB / URLLC / mMTC。
2. 雲原生服務鏈(Service Chaining)
o 封包可依序經過防火牆、DPI、加密模組,透過 SRv6 Service Segment 實現。
3. 跨域流量工程(TE)
o 不依靠 RSVP-TE,直接由源端定義跨域路徑。
4. 核心網簡化
o SRv6 減少了對 MPLS 控制協定(LDP、BGP-LU)的依賴,降低營運成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SRv6 與 AI 的結合
• 智慧路由選擇:AI 根據流量與延遲監測,動態生成最佳 SRv6 Policy。
• 異常檢測:AI 偵測流量異常,快速修改 SRH,繞開故障鏈路。
• 資源最佳化:AI 預測業務高峰,自動重新編排 Segment 路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六、實務題
1. 基礎概念
o 問題:SRv6 與 MPLS 的最大差異是什麼?
o 答案:MPLS 依賴標籤與控制協議(LDP/RSVP),SRv6 則在 IPv6 Header 中攜帶路徑資訊,核心無狀態、簡化運維。
2. 應用題
o 問題:為什麼 SRv6 特別適合 5G 核心網?
o 答案:因為 SRv6 原生支援切片(Slicing)、靈活的服務鏈,且與 IPv6 天然整合,能簡化 5G Core 與承載網的架構。
3. 設計題
o 問題:如果電信要替「台北-高雄」專線客戶提供差異化 SLA,你會如何用 SRv6 實現?
o 答案:透過 SRv6 Policy 預設兩條路徑:一條低延遲路徑、一條高可靠路徑。根據 SLA 與流量即時選擇對應 Segment List。
4. 診斷題
o 問題:若 SRv6 封包無法正確到達終點,你會如何排查?
o 答案:檢查 SRH 中 Segment List 是否正確、核心節點是否支援 SRv6 Forwarding,以及 IPv6 MTU 是否足夠。
5. AI 應用
o 問題:AI 如何提升 SRv6 的流量工程能力?
o 答案:AI 可根據即時網路拓樸與流量負載,生成最佳 Segment Path,並在故障時快速收斂,實現自適應流量工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七、小結與啟示
• SRv6:結合 IPv6 與 Segment Routing,簡化承載網,取代部分 MPLS。
• 優勢:無狀態核心、靈活服務鏈、支援切片、原生 IPv6。
• 應用:5G 核心網、雲原生服務鏈、跨域 TE。
• AI 助力:智慧選路、異常繞徑、資源最佳化。
• 實務重點:面試考題會聚焦於「MPLS vs SRv6 差異」、「如何支援 5G 與切片」、「AI 如何與 SRv6 整合」。
• 就像高速公路上的「導航指定路徑」,SRv6 讓來源端就能決定封包走哪條路,避免傳統網路的複雜協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