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工具容易上手,感性的工具才是關鍵。美感如何成為商業策略與品牌經營的關鍵?
擁有多年商業空間與品牌規劃經驗的陳易鶴,邀請花藝及香氛品牌「MUCHU」及「上山上山」,暢談創作靈感、商業合作、美感養成到創業至今的挑戰。

登場人物
▸陳易鶴(品牌產業 20 年經歷、好氏研究室室長、《美感努力運動》作者)
▸MUCHU (花藝品牌,擅長捕捉植物花卉的簡單線條,創作劍山花藝)
▸上山上山(以「嘉南平原欸氣味」為核心的香氛品牌)
陳易鶴擅長裝置藝術、商業空間與品牌策略,致力推動「美感努力運動」並開設一系列品牌規劃課程,廣受設計師、品牌主、行銷企劃等業界好評。特別在學學開闢「鶴式美感相談室」,邀請香氛品牌「上山上山」與花藝品牌「MUCHU」,一起分享創作創業、品牌經營、美感養成的經驗與想法。

到底聊到什麼讓大家笑到東倒西歪?(左起)陳易鶴、MUCHU、上山上山
Q¹ 陳易鶴:創辦香氛品牌「上山上山」、 花藝品牌「MUCHU」,能否分享你們從想像到創作間的過程?
上山上山:初期我會從回憶裡去擷取,像是最近有一款味道叫「土檨仔」,是因為我想到以前我阿公很疼我,都會在我下課回到家前開啟二十七度的冷氣,準備一盤已剝皮的土芒果,於是就用這個記憶去調香。
可是從去年我遇到很大的瓶頸,不知道該不該再做下去。我從農田收割後焚燒剩下的稻穀、做成肥料的「燒田」得到靈感,運用生生不息的循環概念,創作一款「玉仔」,意思是玉石要經過淬煉才會磨出光澤。當時我就發覺,這個系列已經不再是過去的回憶,而是當下的身心體驗。創作有時候還得有一點機運,像是我的另一款味道「燒田」原本是由很多氣味組成的,原本不知道該怎麼將這些氣味串起來,後來無意間接觸到一款濃厚的煙燻味,才真正做出「燒田」。

玉仔。圖片提供:上山上山。
MUCHU:我是會先看到喜歡的器皿,再思考要做什麼樣的花搭配,同時也會思考物件跟物件之間的關係怎麼擺放,對空間形成一什麼樣的氛圍。比方說如果今天拿到比較沉甸甸、份量很足的器皿,要思考如何跟我自己輕盈簡約的風格搭配?
市面上很多花藝的創作詮釋都是比較熱鬧的,花本身就很繽紛,所以我想從另一個方式去找到它的美。所以在觀察植物、去花市買花、練習創作的時候,希望能找到很單純的方式,表現花原本的姿態。舉例來說:一看到鬱金香和火鶴,我就會思考花的形狀、色澤或排列,在這樣探究美感的過程中,我會去想自己能不能找到恰如其分的簡單。
我在學學第一次開的課程叫做「植物觀察室︱小島碗花創作」,就是用一支碗和用劍山的概念,創作小島印象。這是將我心裡認為的美感,經過梳理後,再透過適當的花材或植物呈現,所以大部分過程中是在跟自己對話。跟學員互動時,也發現他們會很專注在創作的過程,並且試圖在過程中找到平衡的美感。

MUCHU 與學學合作的「植物美感觀察室︱小島碗花創作」,受到許多好評。
Q² 陳易鶴:上山上山的創作一開始是從回憶裡去抽取,想瞭解這其中是否有什麼啟發或什麼原因、讓你想做這件事?
上山上山 :我現在搬回嘉義老家,處在市區與鄉下的交界,農田附近有一些工廠,我很喜歡那個氛圍與鄉間風景。大家在都市比較會看到經營好、已完成的物品,可是我更喜歡看陽臺上或路邊竄出來比較有機的東西,就會去想這些東西要怎麼轉換成商品,慢慢從生活中抽取。
Q³ 陳易鶴:MUCHU 如何打破大家對於花藝的刻板印象,做自己喜歡的風格?
MUCHU:我會把作品放在社群媒體上跟大家互動,社群有趣的是你可以追蹤、去跟喜歡植物的人互動,過程中就會接觸到很多不同樣式與風格的作品;也會慢慢發現如果要讓大家理解「植物美感觀察室」的風格,是需要花點時間呈現的。透過一些互動之後,我會慢慢知道我不需要走很大眾的路線,不需要讓大部分人第一眼都看得懂。
Q⁴ 陳易鶴:兩位覺得美感的反義是什麼?
MUCHU:我覺得美的反面可能不是醜,因為有些事物可能表面不好看,但會呈現另一種特殊的美感。對我來說,美的反義可能是接近無感,像是沒有花時間去體會、去留意生活中細節,覺得這樣就好了。
上山上山:我覺得氣味的美感更直覺,因為它是直接流入你的感官。我會希望氣味的美感是流動性的,流動性就是會隨著每個人的體溫、所處空間、環境的濕度等產生變化,未必說多好聞或者是多一致,而是會隨周遭變化。所以,對我來說美感的反義是僵化。美其實是生命的變化,一開始很漂亮但後面慢慢消散,即使是在消散的過程中,我也覺得是漂亮的。以潮鞋為例,當市場開始不斷用價錢堆高、或者大量複製之後,用各種方式把美框住,其實就不美了。我覺得氣味也是一樣,有些品牌為了維持氣味的一致性,可能在定香手法或是氣味濃度上有點加過頭了,從頭到尾呈現很線性的味道、直接衝撞感官,這種東西對我來說就是太僵化了。
Q⁵ 陳易鶴:氣味和花藝進入市場時為了讓消費者理解,所以必須要有容易被理解與買單的形式,但是對做創作的人來說可能想擺脫,兩位怎麼想?
上山上山:我最近開始開放品牌合作跟客製化,型態滿有趣的。前陣子有人說我的東西很像農產品,因為精油真的是農產品,會有一季一季的變化。比方前陣子我很喜歡在午飯後在家附近散步,散步的時候會經過一條河圳,陽光倒映在河水裡一圈一圈的像梵谷的畫,慢慢流向遠方,我就以這個感覺做了一款氣味「暖流」。
完成後剛好有一家植物策展品牌委託我做氣味,我把這一款基底寄給他們,他們很喜歡但希望再調整某些調性,我就在裡面加了半滴佛手柑、對方就OK了。我想可能還是要有一點比較能讓大家理解、討喜的東西。我現在摸索出來,可能根據季節發展某個基底,再透過品牌合作去做不同延伸,換季後就換另一個基底,就像農產品很「著時」(tioh-sî)。MUCHU:在學學開課應該是我第一個商業合作的案子。我曾思考當一個品牌要發展商業行為時,該如何定位。現代人已經習慣在短時間內就能決定要不要購買商品,如何讓大家有時間去消化思考,這是我想去挑戰的。我目前大多以課程形式跟大家互動。過程中,我也會思考大家學花藝的目的是什麼,是全心全意投入創作過程紓壓?還是要一個很漂亮的成品拍美照?我是否要在課程中多談靈感跟創作過程,還是趕快把作品做出來讓大家快速複製?上課過程中,我也會讓大家思考:如果將課堂上的花換成其他事物,該怎麼用自己的方式去判斷美感?

「小島碗花」強調植物本身的線條,創造簡潔靜謐的美感。

花藝創作除了尋常生活中的美感,也是向內探索平衡。
Q⁶ 陳易鶴:目前經營或創作品牌,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上山上山:之前我的商品在網路上是賣不動的,因為現在很多人都在做香氛,如果沒有流量或是漂亮的照片,加上我的東西單價不低,其實很難在網路上立刻讓人家下單。
這件事本來造成我很大的焦慮,所以我的實體活動大部分以展覽為主,讓其他人瞭解我在做什麼,而不是販售。所以漸漸地,商品在網路上就開始賣得動了。加上現在的消費習慣也改變了,不像過往兩、三年是有網路聲量或是美照就能讓消費者買單。現在的消費者反而願意去多看商品的內容,所以反而對我是一個很大的優勢。我自己遇到最大的挑戰,其實是我每次賺到錢都會忍不住再去買更好的精油,或是全部投入到下一次要開發的創作。(笑)

上山上山為實體市集打造澎湃的擺設。
MUCHU:我很不喜歡跟著節日去創作作品,但每逢十一、十二月,大家就會期待看到聖誕樹與花圈,社群媒體上跟花藝相關的帳號也都與節慶相關。當花變成商品,就跟送禮與節慶有很深的關聯,這對我來說很痛苦、也很焦慮。
我後來慢慢拋開這些焦慮,因為這些應景的創作一定有人做得比我好,我還是回到自己的風格去衍伸概念創作就好。而且我認為更多人是想把花送給自己,幫助自己轉換心情。這對我來說是很大的轉變,我可以做我喜歡做的東西,也會有人喜歡這個東西,我們就可以從中去找出平衡。陳易鶴:這跟我在做品牌空間設計是一樣的,如果是復古風格或是圓拱大地色系,大家就容易買單,但我自己也在思考,嘗試如何不要給出大家立刻看得懂的風格,所以我們三個是滿像的。坦白說,找我的五個客戶裡我可能只會選一個,其他四個要美式、要日式、要歐式、要鄉村。我自己會從五個裡面一個一個長期接觸,去聊出哪一個客戶是想要跟我一起努力擺脫大家習慣的形式。但這就必須看我自己可不可以撐到只做自己想做的,創作跟商業之間的平衡需要一點歷練拿捏。我的客戶量很少,因為我的每個設計都長得不一樣,所以客戶無從參考。可能是我講很多課、討論很多美感,所以客戶來找我是因為我這個人很有趣,想要從我身上看到什麼可能。所以我都跟我同事說,來找我做 branding、做設計的都是冒險家,對方會想要嘗試自己沒有見過的東西,就像你們的精油氣味跟花藝。客戶如果找你們,一定得不到看過的東西,或是有安全牌的美感。我們三個有點像,我們都在嘗試市場上沒那麼容易見到的東西。
〔番外篇〕日常美感養成計畫
陳易鶴:可能我在業界比較久,加上教課,我知道我幾乎能夠掌握一切,所以長年來觸發我美感的東西反而是拋棄形式。現在我去判斷一個東西美不美、好不好,反而取決於我有沒有見過。我會努力去找我沒有見過的東西,不見得是漂亮的,只要是在我的預料之外的,我就覺得它是美。我在生活中擷取的美感感受,也是來自於我沒有看過。
MUCHU:我發現當我想要用文字揣摩陳述一個花藝或作品的美感時,我用了很多對比對稱的詞。比如大家在看光,我會去看影;花是軟的,器皿的材質是硬的,我會在對比的形式中找到看起來突兀卻具有美感的部分。雖然一般日常沒什麼不一樣,但是可以在過程中擷取一些不同的發現、找到與原本認知不同的事物,然後呈現美感的視覺,這是很好玩的事情。像是太多人說花是漂亮熱鬧的、五顏六色的,那我怎麼用另一種方式呈現出那一份美感?我不會刻意練習,但是回顧 IG圖文會發現具備這樣的特性。上山上山:我很喜歡在鄉間騎車去感覺,這個過程其實很像是減法。我上次看到一段話還滿喜歡的,也滿像我的創作歷程。因為台灣太小了,再加上網路傳遞訊息很即時,所以大家的距離都被拉近了。所以對我來說,所謂日常美感的訓練,就是無論是音樂、一頓飯或是風景,是能夠讓你好好靜下來感受。而且是要產生美感的共鳴、讓感官單純感受,並不是你在聽一段音樂時,還會忍不住滑手機,對我來講就有點類似日常的美感訓練。像我們小時候沒有手機,也沒有那麼多節目的時候,爸媽把你丟在鄉下,光是泥土就可以玩很久;或是串流還沒有出現的時候,一張專輯我們就可以聽好幾次,從頭感受到尾,這個感受的過程,就是日常美感訓練。

商業化之前,美感是一切創新的起源。
-----------------------------------------------------------------------------------
陳易鶴 / 好氏研究室室長
品牌產業20年經歷,趨勢觀察家、品牌形象顧問、商場形象顧問、各項專業類別培訓講師等要職,個人創作與商業設計格局宏觀卻精緻細膩,著重作品、空間與人的呼吸與對話。對裝置藝術、商業空間與精緻飲食見解獨到,直言針砭企業缺失,近年來推廣美感努力運動,同時出版美感努力運動一書,從設計專業橫跨到教育領域,自發性的改善社會美感環境。近年更自創流行漢方品牌仙島漢方茶,將台灣在地漢方藥材傳統結合出新式的美感體驗帶給大家。
MUCHU 植物美感觀察室
「想要成為一座靜謐的森林,迷人的細節很多。」透過日常植物觀察到微型花藝創作,以簡約內斂的視角展現植物花卉獨有的寧靜氣質。藉由每一幀植物寫真與文字共感自然花草的純粹之美。並將這份幽微的觀察投射到自我內心狀態,探求自身對於社會期待之回應,以植物觀察自成一格的日常生活審美形式。
Shawn / 上山上山主理人
擅長透過作品傳達情感的表現主義,經營上山上山的核心理念為:「所有氣味作品的最初,都是源自於療癒自己」。嘉南平原欸氣味:以在地內容為導向,採集兒時在嘉義鄉下的回憶,結合家族故事、長輩慣用的台語、以及關於成長的執著與覺察,規劃為具有場景感與療癒氛圍的天然精油調香作品。代表作品:「稻香」,以小時候陪阿公種田的回憶為發想,規劃為:有透早出門清香的「做穡頭」,在阿嬤老家呷飽要躺一下的「睏中晝」,以及下晡踩在田埂野草上的氣味「巡田水」,共三款具有早中午農作場景感的舒緩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