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生佛說:
佛國生活,本自莊嚴神聖,充滿法喜。孩童之天真,是慈悲之笑,是超越常情之法喜之光。惜乎佛國無童子,童真唯在人心間。
小善美說:世尊,如今您可明白阿良叔叔為何要寫童話小佛典?那是現時報夢想加持下的內在所求。釋迦牟尼佛說:小沙彌若做錯能改,跌倒能起,何異當年八歲登位之康熙?若心堅願正,十歲又何妨為國佛?小善美說:若他爬不起來呢?釋迦牟尼佛微笑曰:那便模子國再無國佛,這不正如阿良叔叔所說的嗎?(注:模子國出自阿良叔叔《詩遊記》。)
報生佛說:
內在童心之失,起於思想之老邁;存乎一心,貴在常新。思若常新,則心不朽。內在可為「超童」,不可為「傷童」。超童者,自愈之心;傷童者,執苦之相。
小沙彌說:詩遊記裡的小和尚,可惜還俗成親了。
阿良叔叔說:是啊,因為我要他落實次生佛法,證得「最好一個人」的法身。
化生佛說:
若童心能成佛,何異八歲登帝之康熙?身教、言教、心教,皆繫於環境之誘;能於誘中守淨,於境中得明,即證妙慈之境,小童亦可證菩提。
原生阿良說:我們皆生於魔慈系統之中,
若能證妙慈之境,便是天使之國。當人間維度得以提升,阿彌陀佛或亦將親臨人世,拜訪我們。
《三生總結偈》
法生笑中慈,童心即佛知。
報生存內淨,小子不傷時。
化生超萬象,誘境亦菩提。
三生皆一念,真童即真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