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人類的三大課題不外乎飢荒、戰爭和瘟疫。隨著社會進步、經濟穩固和科技發達,這些威脅已不再是我們的生活主軸。我們的生活似乎前所未有的美好。然而,人類未來要面臨的課題也接踵而來—如何延長生命、追求真正的幸福,以及從「智人」邁向「神人」的演化。
歷史學家哈拉瑞在書本《人類大命運: 從智人到神人》中指出人類思想的演進脈絡,其實可以透過四個主要階段理解:從相信萬物有靈的泛靈主義,到相信神的神本主義;從相信個人感受的人文主義,到最終相信數據為權威的數據主義。
人類歷史的推演,人類推崇的世界觀中心也不斷在移轉。如今,從智人跨度到神人,要面對多少未知數?人類未來的命運又會是怎麼樣的呢?從泛靈論到神本主義:人類與動物關係的改變
古人相信萬物有靈。人與自然、動物共生,世界是一個有生命的整體。然而,宗教體系的出現後,人類與動物間的關係有所改變。
「《聖經》以及書中相信『人類比其他動物特別』的信念,其實是農業革命的一項副產品,使人類與動物的關係走向一個新階段」(p.90)。
隨著有神論的宗教出現,過去的泛靈論遭到改寫,將主角聚焦於人和神身上。原本泛靈論中的其他要角,例如動物、植物和自然現象,逐漸成了裝飾。有神論宗教不僅將神推向主導的地位,同時也將人類也神格化了,同時合理化農業的經濟體制。
人類進入農耕畜牧之後,馴化了多種物種成為家畜,人的地位在此時與萬物拉開距離,以支配者的姿態看世界。所以說農業革命不僅是經濟革命,也成了宗教革命。
「新的經濟關係興起,新的宗教信念也同時產稱,而替殘酷剝削利用動物的行為,找到了藉口」(p.108)。
從神本主義到人文主義:人取代神
「農業革命促成了有神論的宗教,科學革命則是催生了人文主義宗教: 以人取代了神」(p.111)。
科學革命強調理性、經驗與個人觀察,認為人不再只是神的附屬品,而成了世界中心。在此氛圍下,哲學家尼采高喊著「上帝已死」,象徵著神權衰敗,人類該為自己的生命與價值負責。
人文主義認為,「生命就是一種內在的漸進過程,靠著經驗,讓人從無知走向啟蒙。人文主義生活的最高目標,就是透過各式智力、情緒及身體經驗,充分發展你的知識」(p.271)。
人文主義的分裂與科技人文主義的出現
人文主義並非單一的思想體系,他隨著歷史的推演,分裂出自由主義、社會主義和進化人文主義。
自由主義強調個人獨特經驗,在不影響他人的基準上,擁有表達和探索的自由;社會主義則將注意力放在他人感受,注意自己的行為如何影響他人的經驗;進化人文主義則追尋達爾文的演化論,相信天擇推動進步,認為優越者就該勝出。在不斷的拉扯中,自由主義於冷戰後取得最大勝利,「縱然千瘡百孔,還是成了這場人文主義宗教戰爭的最後贏家」(p.302)。
然而,隨著科學的進步,自由主義的基點也引發質疑,逐漸被科技人文主義取代。而科技人文主義相信,智人的道路已接近尾聲了,該運用科技創造出神人–一種更優秀的人類形式。
自由主義推崇的自由意志受到科學挑戰
科學之所有讓自由主義站不住腳,是因為它「破壞了自由主義對於自由意志的信念,也破壞了對個人主義的信念」(p.328)。
自由主義認為「每個人都有單一、不可分割的自我」(p.328),這種說法被許多實驗結果推翻。人類的內在其實是有不同的聲音,也充滿著衝突和矛盾的,許多結果都是拉扯後的決定。
而實驗也告訴我們,我們體內至少有兩個自我;一個是我們每時每刻意識的經驗自我和只取事件高潮和最後結果來編故事的敘事自我。
對此,生命科學提出挑戰,認為生物就是演算法,人類並非不可分割的個體,且構成人類的演算法並不完全自由。因此,認為外部演算法可能會比我們自己更了解自己。
簡單說明一下哈拉瑞口中的演算法代表什麼。
「演算法指的是一套很有系統的步驟,能用以摁行計算、解決問題、做出決定。所以,演算法並不是單指某次的計算,而是計算時採用的方法」(p.95)。
而人們也受演算法控制,透過感覺、情感、思想來運作。這些能夠幫助我們在不同情境下快速計算出該採取何種行動。
自由主義面臨的威脅: 超人類與不平等
自由主義除了面對自由意志受到挑戰外,還須面對「超人類」出現帶來的不平等。
超人類亦即處在「金字塔尖端、人數極少的特權菁英階級,由升級後的人類組成」(p.391)。
以醫療為例,過去窮人因為有軍事和經濟價值,希望國家軍事和經濟能發達,就需要顧慮到士兵和工人們的健康。然而,隨著科技進步,未來這群人對社會的貢獻銳減,少數經過升級的超人類對社會價值更高,而資源更會集中到他們身上,出現嚴峻的貧富差距。
數據主義的崛起
與人文主義不同的是,數據主義不再推崇人類的經驗,認為人類只是創造萬物互聯網的工具而已,將世界中心從「人」的身上逐漸轉移到「資訊」上。
人文主義看重個人經驗,數據主義則認為經驗不分享便沒有價值。在某種層面上,數據主義提倡的資訊自由可能會侵犯到人類的言論自由。
當人類不再是世界的中心時,我們的重要性也下降了,「人類也只會成為宇宙資料流裡的一個小小漣漪」(p.444)。
後記
我花了不少時間將哈拉瑞在書籍《人類大命運: 從智人到神人》讀了兩遍,因為資訊量龐大,內容橫跨歷史、哲學、宗教與科技,細節豐富到讓人第一次閱讀時難以消化。重讀之後,我才逐漸抓住書中的脈絡與核心思想。
《人類大命運: 從智人到神人》是一本發人深省的讀物,卻不是一本能輕鬆讀懂的書籍。在讀完後,作者也留下了三個關鍵問題,讓我們在闔上書本之前深入思考;讓我們在走入人類歷史的下一篇章前探詢生命的意義:
1. 生物真的只是演算法嗎?
2. 智能和意識,究竟哪個更有價值?
3. 等無意識但具備高度智能的演算法比我們更了解我們,社會、政治和日常生活將會有何變化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