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句話說,「船到橋頭自然直,車到山前必有路」,看似了無生機的盡頭,當你尋獲鑰匙,或許開啟了人生另一嶄風景。
《我媽的異國婚姻》是一本揉合了喜、怒、哀、樂的真實故事紀實,描繪的不只是老媽的瘋狂、勇猛,更聚焦於作者陳名珉與自己和老媽之間的衝撞與不和諧、失去父親後的心靈轉變和多年後的人生體悟。以真誠且帶點黑色幽默的口吻,呈現與老媽之間鬥嘴、武力全開的精彩對話;家常的情境中摻雜了幾分失控與狂妄,正如作者所形容的—她的老媽,就像一匹脫韁野馬。
作者陳名珉的文筆真誠且直白,細膩中帶點幽默,處處藏著對生活的觀察和對情感的凝視。喜歡寫作的她,曾經在求職路上迷失自我。雖然出過幾本書卻無法穩定餬口,離開教職,她認為自己做了對的事情,卻總載浮載沉。而當那些自我懷疑不斷侵蝕著她時,母親就會開始數落起她:「『唉,我不是早說了,你在外頭是混不下去的!你啊,幹什麼都不行!你啊,沒出息阿!』」(p.93)。看著她和母親間的那種「有稜有角,全副武裝的」愛(p.20),與腦中我和我媽的相處模式很不同,也是開了眼界。我無法想像隨時都在戒備狀態中的親情,是如何磨出圓滑面,但或許不管是溫和、柔情,或是刀鋒相向的,彼此間的牽絆總會讓你走出不同樣貌,找到屬於自己的模式。
「我的家庭怎成很奇怪,我爸,不只是我爸,還是這個家所有人的爸爸。我媽,不太像我媽,反而像是年紀稍長但脾氣暴躁、胡攪蠻纏的姊姊。不管到幾歲,她都活在青春裡,是個叛逆少女」(p.40)。
作者是這樣形容自己的家庭的。作者的父親是個慈父、有責任和擔當的爸爸,他照顧了家裡的所有人,包括媽媽;而媽媽離慈母的形象有段不近的距離,除了脫韁野馬,作者甚至用「狂暴有力的鴕鳥(或暴龍)」(p.253)來形容母親。所以當父親有天忽然離開人世,原本家庭中的穩定重心瞬間瓦解,留下的,不只是失落和悲傷,還有和母親關係的重新摸索與拉扯。父親從人生中的退場,成了母女間最軟最痛的點,揪著對方的歉意也成了彼此吵架的模式。
而多年後,她才體悟到,「當那些爭吵、憤怒、悲傷、沮喪、絕望、氣憤通通過去...所有好與不好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人生是一個大圓,而我們只要活著還有一口氣在,就在這個圓和下個圓與無數個圓之間打轉」(p.231)。
人生有時就是說不通,但在某個時間點,你會發現,或許說通與不說通都無所謂了,那都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而已。而至於作者對母親突如其來的一通「我在機場,要準備去澳洲見網友」的電話嚇到後,從害怕老爸被取代,到逐漸接受老媽遠嫁澳洲的「阿北」,何嘗不也是一種體悟和成長呢?
《我媽的異國婚姻》是一本人生故事,從幼稚到成長,從爭執到理解,不僅刻畫了母女之間長年累積的衝突與情感糾葛,也映照出一段家庭關係如何在時間與經歷中慢慢轉化。書本最終還被改編成台劇《媽,別鬧了!》,受到不少回響。真誠又充滿生命力,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