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滄海》三󠇡國 曹操󠇡
-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tam7,山󠇡島竦siong2峙si7。
-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 幸甚至哉󠇡,歌󠇡以詠ing7志。
建安十二年(公元 207 年),曹操為了擺脫南北夾逼的不利局面,采用謀士郭嘉的意見,率師北征烏桓。北伐大獲全勝,曹操在勝利回師途中,途經碣石山,登上山頂,望著波瀾起伏的大海,頓生感慨,於是寫下了《觀滄海》。

-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開篇點明觀海的地點,詩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臨下,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為全詩奠定了雄渾壯闊的基調。
-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這六句是實景描寫。“水何澹澹” 寫出了大海水波搖動的樣子,“山島竦峙” 則突出了海中山島高高聳立的形態。接著描寫島上的景色,樹木叢生,百草豐茂,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而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則筆鋒一轉,寫出了秋風吹過,大海上洪波洶湧的壯觀場面,既有靜態的描繪,又有動態的展現,使大海的形象更加立體豐滿。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四句是虛寫,是詩人的想象。詩人以豐富的想象力,勾勒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蘊星漢的壯闊景象,表現了大海的浩瀚無邊和磅礡氣勢,同時也寄寓了詩人自己廣闊的胸懷和遠大的抱負。
-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這是樂府詩的套語,一般用在詩的結尾,與正文內容並無直接關係,主要是為了合樂而加上去的,起到收束全詩的作用。
閩南語詞:sang2-se3! 教育部字典擬字:聳勢。
台日典:
- 威張いばる 自豪,吹牛,說大話。。高ぶる。自高自大,自滿,高傲。鼻息はないき荒あらく。趾高氣昂。
- 豪気ごうぎ。威勢いせいがよい。景気けいきがよい。
sang2-se3, 對應漢字是「竦峙」。但,峙,切音ti6(ti7),不過甘字典紀錄的文音是採「寺」音的Si7! 很接近「se3」音! 考慮到音義相符! 故用「竦勢」是合理的! 聳,耳聾也! 是竦的假借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