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思五首》是唐代文學家元稹為追悼亡妻韋叢而作的組詩,全詩通過對生活細節的描繪和巧妙的比喻,表達了詩人對亡妻深深的思念和忠貞不渝的愛情。
元稹與韋叢於貞元十九年(803 年)成婚,韋叢出身名門卻不慕奢華,在元稹官職低微、生活貧困時,始終與他患難與共,夫妻感情極深。元和四年(809 年),韋叢因病去世,時年僅二十七歲。此後元稹深陷喪妻之痛,陸續寫下《遣悲懷三首》《離思五首》等悼亡詩,《離思五首》即為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是他悲傷情感的直接抒發。
《離思五首》 唐 元稹
- 自愛殘妝曉鏡中,環釵謾篸綠絲叢。
- 須臾日射胭脂頰,一朵紅蘇旋欲融。
- 山泉散漫繞階流,萬樹桃花映小樓。
- 閒讀道書慵未起,水晶簾下看梳頭。
- 紅羅著壓逐時新,吉了花紗嫩麴塵。
-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紕縵最宜人。
-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 尋常百種花齊發,偏摘梨花與白人。
- 今日江頭兩三樹,可憐和葉度殘春。
- 【謾】ban7ㄇㄢˋmàn通“漫”。胡亂;隨便。宋蘇軾《答李康年書》:“要跋尾,謾寫數字,不稱妙筆。”宋無名氏《朝野遺紀》:“后因詢其報德萬一者,謾曰:‘太后不相忘,略修靈泉縣朱仙觀足矣’”參見“謾語”。
- 【篸】ㄗㄢˋ《廣韻》作紺切tsam3,以針篸物也。

第一首以「晨起梳妝」的具體場景,打開對亡妻的回憶,奠定「日常見深情」的基調。第二首場景延伸,從「個體梳妝」拓展到「夫妻共處」,用山泉、桃花的環境烘托,豐富共處記憶。第三首,內在深化,以「衣飾評價」轉向對亡妻「質樸宜人」內在美的讚許,讓人物形象更立體。第四首,情感升華,拋開具體場景,用「滄海、巫山雲」的宏大比喻,將前三首的日常之愛升華為「獨一無二」的情感宣言,是組詩核心合。第五首,現實收束無限淒涼,以「梨花」為紐帶,連接從前「贈花」與如今「殘春」,今昔對比中更顯哀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