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談判|從經濟制裁到地緣再分化,與中俄共振軸的成形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文/島國觀察室

導言

  當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可能對中國商品課徵 100% 關稅時,全球市場再度陷入動盪。這場被外界視為「新一輪貿易戰」的行動,表面上是貿易政策,實則是延續自 2018 年以來、涵蓋經濟安全、科技封鎖與地緣再平衡的戰略操作。根據《路透社》的報導:北京隨即擴大稀土與高科技材料的出口限制,使談判氣氛急速惡化。

raw-image

  《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指出:川普政府的經濟手段與軍事部署密不可分,其最終目的在於削弱中國的科技自主與能源掌控。

這場談判不僅是經濟爭端,更是重塑全球權力結構的起點。隨著美國推動「經濟安全化」戰略,世界正在被重新分化:一端是以美國為首的印太聯盟,另一端則是中俄在能源與軍事上的共振合作。

一、美國的戰略核心:以經濟為槓桿的權力重組

  川普長期將經濟政策視為外交與安全的延伸,採取「交易式施壓」策略:先以關稅與制裁製造壓力,再透過談判換取政治與戰略優勢。

raw-image

《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分析指出:這種「經濟民族主義」不僅針對中國,也波及歐洲與日本等主要貿易夥伴。

  《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報告指出:美國藉由出口管制、投資審查與關鍵材料控制,正在制度化重構全球供應鏈,使高科技與軍民兩用技術留在「友邦體系」內。這是「供應鏈武器化」的具體實踐。

raw-image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進一步指出:當貿易政策被納入國家安全框架後,全球經濟不再追求效率,而是以「信任與同盟」為邊界。川普的貿易戰因此成為美國重整世界秩序的主要手段。

二、中俄共振軸的成形:制裁帶來的反向結盟

  美國對中國的高壓政策,反而推動中俄在戰略上更緊密結合。《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指出:兩國貿易結算中以人民幣與盧布為主的比例已超過九成。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則觀察到,中俄在軍事與能源領域的合作規模持續擴大,並逐漸延伸至北極航線與中亞地區。

raw-image

  這種合作實質上構成「反制美元聯盟」。俄羅斯提供能源與軍工技術,中國提供資金與外交支援,雙方在金磚國家(BRICS)與上海合作組織(SCO)架構下建立新的金融與物流體系。歐洲戰略學者法蘭索瓦・海斯堡(Francois Heisbourg)指出:華盛頓的制裁雖能在短期內壓制中國成長,但長期而言「迫使北京尋求制度避風港」,進而強化與莫斯科的互賴。

三、歐洲的戰略猶疑:盟友與自主之間

  與美國在印太的收攏佈局相對,歐洲正在經歷信任與利益的分歧。法國總統馬克宏多次強調「歐洲不能成為美中對抗的附庸」,並推動「戰略自主」(Strategic Autonomy)理念。德國智庫《柏林科學與政治基金會》(SWP)指出:自俄烏戰爭以來,美國雖在能源與軍事上支援歐洲,但同時削弱其政策獨立性。

raw-image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評論指出:川普試圖向北約成員國暗示,將重新分攤防務成本,美歐貿易摩擦亦可能升溫。歐洲對美國的信任正在由依賴轉向防衛,其「有限合作」的模式顯示歐洲希望在地緣政治上尋求更大自主空間。

四、印太防線的再強化:盟友依附的地緣實體化

  美國的全球重心已明顯東移。根據美國國防部《印太戰略報告》顯示,美國已將日本、南韓、台灣與菲律賓,構成第一與第二島鏈的核心節點。

raw-image

  日本在高市早苗上任後,即將推動加速國防改革,南韓則加強飛彈防禦與情報共享,菲律賓重新開放美軍基地,台灣則以半導體產業成為供應鏈安全的支撐點。CSIS 指出:這是一種「經濟鏈與軍事鏈同步運作」的聯盟架構,目標在於防止中國主導印太秩序。

五、新冷戰的輪廓:多極化下的權力再分化

  現今的國際對抗已不再以意識形態為核心,而是以制度、科技與供應鏈為界線。美國主導的印太體系與中俄共振軸的對峙,正逐漸取代「自由與共產」的舊冷戰時期分野。

raw-image

  《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指出,新冷戰的三項特徵為:

  1. 是科技軍事化:人工智慧、晶片與能源科技成為國安關鍵。
  2. 經濟區域化:供應鏈依據政治信任而非市場成本重組。
  3. 外交多極化:新興國家藉模糊立場在兩大陣營間取得最大利益。

  全球格局正從單極走向多極,美中競爭只是權力重整的一環。

六、台灣的因應與自處:在新冷戰邊緣尋求主體位置

  台灣位處印太防線與科技供應鏈交會點,是美中對抗的戰略焦點。美國學者布希(Richard Bush)指出,台灣的長期安全仰賴「國防自主與經濟安全並進」;在經濟上,台灣應多元化市場與原料來源,積極參與美、日、歐在關鍵礦產、資安與人工智慧領域的合作;在安全上,應提升防衛韌性與抗干擾能力,避免被單邊陣營綁架;在心態上,更需從「被保護者」轉為「區域穩定的貢獻者」,以主體姿態參與國際合作。

raw-image

七、結論

  川普的貿易戰已超越經濟範疇,成為重塑世界秩序的槓桿。當美國以制裁為手段時,中俄聯手、歐洲自主與印太集結同時發生,世界正邁向一場「沒有意識形態卻充滿制度競爭」的新冷戰。

  對台灣而言,關鍵不在選邊,而在於務實與理性。唯有建立戰略韌性、深化國際合作並保持自主判斷,才能在多極化的浪潮中穩定前行,不被利用、不被恐懼綁架,讓「台灣人民的選擇」主動書寫自我命運。

raw-image

參考資料

  • 國防部,《印太戰略報告》,2024。
  • 德國柏林科學與政治基金會,《歐洲戰略自主與美國依附性分析》,2024。
  • RAND Corporation, Deterrence and Defense in the Taiwan Strait, 2022。
  • Brookings Institution, Economic Security and the New Geopolitics, 2024。
  • CSIS, The U.S. Indo-Pacific Strategy and Regional Implications, 2024。
  • IISS, The Military Balance 2024。
  • Reuters, “Hopes for Xi-Trump Summit Dampened by Rising Tension,” 2025-10-23。
  • Financial Times, “China and Russia Deepen Trade and Energy Cooperation,” 2025-09。
  • The Economist, “Europe’s Uneasy Dependence on America,” 2024。
  • Foreign Affairs, “The Return of Economic Nationalism,” 2023。
  • Foreign Policy, “The New Cold War Isn’t Ideological,” 2025。
  • Richard C. Bush, Taiwan’s Security and America’s Role, Brookings, 2023。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島國觀察室
175會員
99內容數
島國觀察室風格守則: 我是《島國觀察室》專欄作者,專注於軍事、國防與國際政治的深度評論。專注軍事、國防與國際政治的深度評論,結合理性分析與歷史比較,提供具戰略視野與預測性的觀點。
島國觀察室的其他內容
2025/10/21
2025 年 10 月,日本選出憲政史上第一位女性首相——高市早苗。她的出現,既象徵性別突破,也揭示日本保守政治的再強化。作為安倍派系的繼承者,高市主張修憲、強軍與戰略自主,其政策走向不僅影響日本內政,更將牽動台海安全與亞太地緣格局的未來發展。
Thumbnail
2025/10/21
2025 年 10 月,日本選出憲政史上第一位女性首相——高市早苗。她的出現,既象徵性別突破,也揭示日本保守政治的再強化。作為安倍派系的繼承者,高市主張修憲、強軍與戰略自主,其政策走向不僅影響日本內政,更將牽動台海安全與亞太地緣格局的未來發展。
Thumbnail
2025/10/18
解放軍再度爆發高層整肅,從火箭軍、裝備系統到東部戰區,權力重洗的速度前所未見。習近平以「反腐」之名重組軍權,卻也暴露體制內部的恐懼與不信任。當北京忙於清除「不忠者」時,台灣反而迎來一段相對安全的時間差——但這並非勝利,而是對方焦慮留下的縫隙。
Thumbnail
2025/10/18
解放軍再度爆發高層整肅,從火箭軍、裝備系統到東部戰區,權力重洗的速度前所未見。習近平以「反腐」之名重組軍權,卻也暴露體制內部的恐懼與不信任。當北京忙於清除「不忠者」時,台灣反而迎來一段相對安全的時間差——但這並非勝利,而是對方焦慮留下的縫隙。
Thumbnail
2025/10/16
美國國會近期通過《國防授權法案》(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NDAA),再度引起台灣社會的關注。許多輿論將其中的「台灣安全合作倡議」視為美國對台政策邁向「戰略清晰」的重要指標。
Thumbnail
2025/10/16
美國國會近期通過《國防授權法案》(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NDAA),再度引起台灣社會的關注。許多輿論將其中的「台灣安全合作倡議」視為美國對台政策邁向「戰略清晰」的重要指標。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實施了一系列的關稅加徵措施,尤以2025年4月2日宣布的「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對全球金融市場衝擊最甚。   川普總統長期以來一直提倡課徵高額的進口關稅,以作為談判交易和報復他所認為「剝削」美國利益的國家的手段。
Thumbnail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實施了一系列的關稅加徵措施,尤以2025年4月2日宣布的「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對全球金融市場衝擊最甚。   川普總統長期以來一直提倡課徵高額的進口關稅,以作為談判交易和報復他所認為「剝削」美國利益的國家的手段。
Thumbnail
美國總統川普持續推動貿易保護主義,揚言自 8 月起對歐盟輸美商品課徵 30% 關稅,並嚴打「轉運」行為。歐盟強烈反彈,已備妥價值 210 億歐元的報復性關稅清單及 720 億歐元的備案,同時加速與印度、加拿大、日本等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分散風險。這場貿易戰深刻改變全球供應鏈,中國
Thumbnail
美國總統川普持續推動貿易保護主義,揚言自 8 月起對歐盟輸美商品課徵 30% 關稅,並嚴打「轉運」行為。歐盟強烈反彈,已備妥價值 210 億歐元的報復性關稅清單及 720 億歐元的備案,同時加速與印度、加拿大、日本等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分散風險。這場貿易戰深刻改變全球供應鏈,中國
Thumbnail
川普政府自4月推動「對等關稅」策略,對中國出口商品平均課徵高達51.1%關稅,中國則對美國商品課徵32.6%,形成近乎全面的貿易壁壘,顯著改變全球供應鏈布局。美國6月自中國進口海運貨櫃量年減28.3%,中國在美進口占比降至28.8%,遠低於2024年7月的40%高峰,尤其科技產品
Thumbnail
川普政府自4月推動「對等關稅」策略,對中國出口商品平均課徵高達51.1%關稅,中國則對美國商品課徵32.6%,形成近乎全面的貿易壁壘,顯著改變全球供應鏈布局。美國6月自中國進口海運貨櫃量年減28.3%,中國在美進口占比降至28.8%,遠低於2024年7月的40%高峰,尤其科技產品
Thumbnail
川普政府的政策核心圍繞「美國優先」與「再工業化」,涵蓋貿易、國防、科技、教育等多面向。對外,川普大幅調整貿易政策,與日韓談判關稅協議,日本展現合作意願,韓國則主張互惠原則。川普對歐盟則採強硬態度,揚言6月起對歐盟商品課徵50%關稅,理由是歐盟未對中國採取貿易制裁。歐盟則反制,考慮對950億歐
Thumbnail
川普政府的政策核心圍繞「美國優先」與「再工業化」,涵蓋貿易、國防、科技、教育等多面向。對外,川普大幅調整貿易政策,與日韓談判關稅協議,日本展現合作意願,韓國則主張互惠原則。川普對歐盟則採強硬態度,揚言6月起對歐盟商品課徵50%關稅,理由是歐盟未對中國採取貿易制裁。歐盟則反制,考慮對950億歐
Thumbnail
川普投顧最新消息 🌏 中美貿易戰大逆轉!雙方釋出緩和信號,全球市場嗨翻天 📈 🚨 貿易談判背景 自從🇺🇸美國與🇨🇳中國在2018年爆發「貿易大戰」以來,雙方瘋狂互加關稅,稅率高達145%!😱 各種商品價格暴漲,經濟成長被硬拖慢,企業和民眾叫苦連天。終於在2025年
Thumbnail
川普投顧最新消息 🌏 中美貿易戰大逆轉!雙方釋出緩和信號,全球市場嗨翻天 📈 🚨 貿易談判背景 自從🇺🇸美國與🇨🇳中國在2018年爆發「貿易大戰」以來,雙方瘋狂互加關稅,稅率高達145%!😱 各種商品價格暴漲,經濟成長被硬拖慢,企業和民眾叫苦連天。終於在2025年
Thumbnail
美國總統川普目前積極推動一系列經濟與政策改革,對內外發表具體觀點,特別在貿易、資源控制和國內經濟等方面展開新一輪行動。 在貿易政策方面,川普明言將不會延遲對其他國家實施對等關稅,以施加談判壓力。他強調,若中國未做出實質讓步(如開放市場),不會取消關稅。他自信地表示,金融市場已經適應這些政策
Thumbnail
美國總統川普目前積極推動一系列經濟與政策改革,對內外發表具體觀點,特別在貿易、資源控制和國內經濟等方面展開新一輪行動。 在貿易政策方面,川普明言將不會延遲對其他國家實施對等關稅,以施加談判壓力。他強調,若中國未做出實質讓步(如開放市場),不會取消關稅。他自信地表示,金融市場已經適應這些政策
Thumbnail
隨著川普延緩對等關稅90天,並對報復國—中國提高關稅,以及與日本等許多國家展開貿易談判之後,川普的關稅大戰意圖及目的,已逐漸明朗。其中最主要的是,藉由高額的對等關稅逼迫各國主動前來談判,並提出有利條件;另外,就是驅動全球各大企業到美國投資設廠。 本專題前文有提到,美國要對所有貿易國課徵高關稅(25
Thumbnail
隨著川普延緩對等關稅90天,並對報復國—中國提高關稅,以及與日本等許多國家展開貿易談判之後,川普的關稅大戰意圖及目的,已逐漸明朗。其中最主要的是,藉由高額的對等關稅逼迫各國主動前來談判,並提出有利條件;另外,就是驅動全球各大企業到美國投資設廠。 本專題前文有提到,美國要對所有貿易國課徵高關稅(25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