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浪潮下的世界,正快速重組。 企業投資的焦點,從市場與行銷,轉向AI與人才; 媒體信任面臨挑戰,AI生成新聞的準確性引發危機; 而瀏覽器這一熟悉的入口,正被AI重新定義。 從決策到閱讀,從查詢到理解, AI正在重塑人類與資訊之間的關係。
影音版
🔹 企業聚焦AI投資迎接未來挑戰

🔍 知識補充
.KPMG報告涵蓋超過50國、1,300名CEO。
.AI、永續發展與數位安全列為未來三大投資焦點。
.AI投資中,以生成式AI和內部自動化應用最受重視。
.許多企業開始設置「Chief AI Officer(首席AI長)」以統籌策略。
💬 生活化說法 過去企業買設備,現在他們「買AI」。
🏭 產業鏈角度 AI導入需求將帶動顧問服務、雲端計算、資料治理與教育培訓市場。
💰 投資角度 企業AI化意味軟體與雲端巨頭(如微軟、Google Cloud、AWS)將持續受惠。
🔹 AI新聞準確性危機深化

BBC與歐洲廣播聯盟的最新調查顯示: AI生成新聞的錯誤率高達45%, 其中Google Gemini的出錯率甚至達到76%。 錯誤內容多源於過時資訊或錯誤引用, 部分回覆更混淆真實新聞與AI生成文本。 研究者指出,AI生成的文字雖具可讀性, 但仍缺乏新聞倫理與事實查核機制。 台灣學界與媒體界也開始討論「AI識讀教育」的必要性, 讓學生與讀者具備分辨真偽與偏誤的能力。
🔍 知識補充
.BBC調查涵蓋ChatGPT、Gemini、Copilot與Perplexity四款主流AI。
.「AI新聞」多基於大型語言模型的語料推測,非即時報導。
.歐盟正推行《AI透明法》要求生成內容標註。
.學界建議媒體導入AI校對與人類編審雙層機制。
💬 生活化說法 AI幫你讀新聞,但不一定幫你讀對新聞。
🏭 產業鏈角度 媒體平台將加速發展「AI校對系統」與「可信任內容驗證」工具。
💰 投資角度 內容驗證、AI倫理審查與教育科技將成為新興領域。
🔹 微軟推出Edge Copilot模式

OpenAI推出Atlas瀏覽器後,微軟隨即反擊。 Edge正式推出「Copilot模式」, 讓使用者可在同一介面中完成搜尋、摘要與比價等任務。 該模式經過三個月測試, 可在用戶授權下讀取開啟分頁, 協助整理資訊或產生摘要。 同時整合 Actions(動作建議)與 Journeys(任務追蹤)功能, 讓工作連貫性更強。 目前先於美國預覽, 預計年底前拓展至全球市場。
🔍 知識補充
.Copilot模式基於微軟的GPT-4 Turbo與本地語意引擎混合架構。
.Edge使用量自2024年起逐步回升,主要靠AI工具帶動。
.微軟計畫在2026年前讓Copilot進入所有核心產品線。
.與OpenAI Atlas、Google Chrome的競爭代表AI瀏覽器時代正式開啟。
💬 生活化說法 AI正在取代滑鼠,你只要開口,它就能幫你找答案。
🏭 產業鏈角度 AI瀏覽器帶動雲端搜尋、廣告分潤與語音互動技術新商機。
💰 投資角度 語音搜尋與AI廣告技術(如微軟Prometheus模型)將成新成長引擎。
💡 我們的觀察
企業在整合AI、媒體在防範AI、平台在重塑AI。 這三條線交織出今日的核心問題:信任與掌控。 AI不再只是工具,而是權力分配的新機制—— 誰掌握生成內容,誰就影響人類的認知邊界。 企業希望透過AI維持競爭力, 媒體希望透過AI保持真實性, 而用戶,則必須學會在「真」與「像真」之間辨識。 未來的力量,不在於AI知道什麼, 而在於我們是否還有「選擇相信誰」的自由。
歡迎訂閱我們,掌握最新AI資訊^^也歡迎與我們進行更多合作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