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宏觀市場分析:掌握大趨勢與潛在風險
在開始定義產品之前,PM 必須先了解產品所處的外部環境。
PESTLE 宏觀環境分析框架PESTLE 是一種用來分析影響產品或產業的宏觀環境因素的工具,幫助 PM 識別機會 (O) 與威脅 (T)。

實務建議: PESTLE 分析不是一次性的工作,應作為定期回顧 (Quarterly Review) 的一部分,確保產品策略與時俱進。
2.2 競爭情報收集與分析:誰是真正的對手?
競爭分析的目的不是模仿,而是找到差異化和市場空白點。
競爭對手的三個層次
- 直接競爭者: 提供與你相同產品或服務,解決相同問題。 (Ex: A 品牌的筆記本 App vs. B 品牌的筆記本 App)
- 間接競爭者: 提供不同產品或服務,但解決相同問題。 (Ex: 筆記本 App vs. 傳統紙筆)
- 潛在競爭者: 尚未進入市場,但有能力或意圖進入的企業或新創。
SWOT 競爭分析工具 (以產品為中心)

PM 的職責: 結合 SWOT,找出我們的 S 如何把握 O,並思考如何應對競爭對手的 S。
2.3 鎖定目標市場與用戶畫像 (STP 策略)
市場區隔、目標選擇與定位 (Segmentation, Targeting, Positioning, 簡稱 STP) 是將產品資源聚焦,實現精準打擊的關鍵。
1. 市場區隔 (Segmentation)
將潛在市場依據不同標準劃分成更小的子市場。
- 地理區隔: 國家、地區、氣候。
- 人口統計區隔: 年齡、性別、收入、教育程度、職業。
- 行為區隔: 購買頻率、忠誠度、對產品的利益訴求。
- 心理區隔: 生活方式、個性、價值觀。
2. 目標選擇 (Targeting)
從所有區隔中,選擇一個或數個最適合產品、最具商業價值的市場作為目標。
- 評估標準: 區隔市場的規模、成長潛力、競爭激烈程度,以及是否與我們的核心能力相符。
3. 產品定位 (Positioning)
決定你的產品要在目標用戶的心中建立什麼樣的獨特形象與價值,與競爭對手區隔。
- 定位陳述句 (Positioning Statement):
- 公式: 「我們的 [產品] 是針對 [目標客群],解決 [核心痛點],不同於 [主要競爭對手],我們的獨特優勢是 [差異化價值]。」
範例: 「我們的 [Pocket Note App] 是針對 [忙碌的學生與專業人士],解決 [資訊分散、難以快速捕捉靈感] 的痛點,不同於 [傳統筆記本或複雜的 Notion],我們的獨特優勢是 [語音一鍵轉文字,並自動分類打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