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環保:聯合國報告背後,拯救地球的5個日本古老靈魂智慧

更新 發佈閱讀 10 分鐘

引言:當拯救世界令人疲憊時,我們還能轉向何方?

南無阿彌陀佛。

懷著一份深深的感恩之心,我想與您分享一些淺薄的思索。在這個資訊紛雜、危機四伏的時代,當我們每日面對著關於氣候變遷、社會不公的報告與數據時,心中是否時常湧起一股深深的無力感與焦慮?我們似乎擁有了前所未有的知識,卻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疲憊。

或許,答案不只在於更多的數據和更先進的技術。或許,是時候讓我們轉身,回望那些沉澱在歲月長河中的古老智慧。最近,我有幸拜讀了一份深刻的文本,它以日本數千年來的精神與文化為鏡,映照出聯合國開創性的報告《重啟發展:為一個可生存的地球而制定的經濟學》(Reconfiguring Development: Economics for a Survivable Planet)。那份解讀並非冰冷的分析,而是一場慈悲的凝視

今天,我想將其中五個最觸動我心靈的 takeaway 與您分享。這不是另一份令人焦慮的行動清單,而是一條回歸內在的道路,引領我們從心靈深處,找到那份足以療癒地球、也療癒我們自己的力量。

raw-image


--------------------------------------------------------------------------------

1. 超越數據的哀傷:當地球的吶喊成為「八百萬神」的悲嘆

聯合國報告冷靜地指出,穩定地球生命系統的九個關鍵環境閾值中,已有六個被我們跨越。這些數據令人警醒,但在日本傳統的世界觀中,這不僅僅是科學上的警訊,更是對「八百萬神」神聖身體的褻瀆。在這個國度,人們相信萬物有靈,每一座山、每一條河、每一棵樹中,都寄宿著神性。因此,地球系統的崩壞,被視為眾神居所的崩壞,是神聖性的消亡。

這份認知,並未在日本文化中催生出恐懼或憤怒,而是喚醒了一種更深沉的情感——「物哀」(Mono no aware)。這是一種感物而生的哀愁。如同我們為櫻花轉瞬即逝的美而心生感嘆,如今,當我們意識到地球這個巨大生命體,其無可替代的美正在我們眼前消逝時,心中便會升起那份令人心碎卻又寧靜的悲傷。

這個觀點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它帶著一份來自歷史的謙卑。聯合國報告所描述的全球危機,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日本曾經歷過的靈魂創痛的全球重演。在戰後高速經濟發展時期,日本也曾為了追求繁榮而犧牲了環境,催生了「四大公害病」等悲劇。八百萬神的悲嘆,不僅是對當下地球的哀悼,也是對日本自身為換取經濟奇蹟而付出沉痛代價的那段歷史的回響。源於共情的哀傷,源於對「失去」的切膚之痛,或許才是那股最溫柔、也最持久的動力,敦促我們去守護那僅存的美好。

--------------------------------------------------------------------------------

2. 「消極和諧」的警示:從水俁病悲劇中學到的沉痛一課

在日本文化中,「和」(Wa)的精神,即追求和諧,是一項至高的美德。然而,水俁病的悲劇卻是一個沉痛的警示:有時對「和」的執著,反而會成為罪惡的溫床。

這場悲劇的根源,可以用佛教的因果法則與「三毒」來深刻理解。化工企業為了利潤,將劇毒廢水排入大海,這是貪婪之毒的顯現。當地的社群為了維持經濟穩定與表面和諧,對受害者的痛苦視而不見,甚至加以歧視,這是源於無明(ignorance)與瞋恚(anger)之毒。這些行為共同造就了一筆沉重的「集體業力債」,其後果——毀壞的生態、破碎的家庭、數代人的苦難——正是因果不虛的展現。

這種為了維持現狀而犧牲真相與正義的和諧,我們可以稱之為「消極和諧」。這段歷史給我們的深刻啟示是:一個真正可持續的未來,所需要的和諧,絕不能建立在沉默、壓迫與對苦難的視而不見之上。真正的「和」,必須根植於真誠、正義,以及對因果法則的敬畏。它不是沒有衝突,而是有能力以慈悲與智慧去化解衝突,償還我們共同的業力之債。

--------------------------------------------------------------------------------

3. 從「可惜」到「里山」:擁抱不完美與循環的生活哲學

面對龐大的生態危機,我們能從日常生活中找到哪些實踐的智慧呢?日本文化提供了三個美麗的答案。它們並非對過往的懷舊,而是應對全球化貨幣資本主義脆弱性的、極具現代感且成熟的韌性策略。

首先是「Mottainai」(もったいない)精神。這個詞的意涵遠不止於「不浪費」。它源於佛教,表達的是一種深刻的遺憾之情——為世間萬物失去了其固有的價值與尊嚴而感到惋惜與心痛。這是一種將「物」視為與我們平等、值得尊重的生命體的道德哲學,也是循環經濟最強大的文化基石。

接著是「里山資本主義」(Satoyama Capitalism)的理念。請想像一幅畫面:村莊、農田、森林與溪流和諧共存。人們不全然依賴遠方的市場與金錢,而是與自然合作,善用在地資源,建立起一個充滿韌性的循環系統。這是一種務實且面向未來的哲學,它強調透過本地資源的循環與強健的社群連結,來對抗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建立一個不僅有金錢、更有信任與自然美景的富足社會。

最後,是「金繕」(Kintsugi)的美學。這是一門用金來修補破碎器物的古老藝術。它非但不試圖掩蓋裂痕,反而將其視為器物歷史的一部分,一道獨一無二的風景。金繕完美地隱喻了一種智慧:接納不完美,擁抱生命中的傷痕,並從修復與療癒的過程中,創造出全新的、更深刻的價值與美。

--------------------------------------------------------------------------------

4. 慈悲的治理:將公共服務視為菩薩的誓言

當我們將視角提升到社會治理的層面時,日本的佛教傳統提供了一個極其鼓舞人心的「菩薩治理框架」。它將公共服務從冰冷的官僚職能,提升為一種溫暖的精神實踐,由四位菩薩的原型引領:

  1. 診斷 (Diagnosis) - 觀世音菩薩 (Kannon): 其名意為「觀看世界之音」。祂的美德在於「深度聆聽」。一個體現觀音慈悲的政府,會優先傾聽最沉默、最脆弱群體的苦難呼聲,以同理心作為所有政策的起點。
  2. 策略 (Strategy) - 文殊菩薩 (Manjushri): 祂是智慧的象徵,能洞見事物的本質。一個體現文殊智慧的政府,能超越政治的二元對立,基於系統性思維制定長遠的、根本的解決方案,而非短視的權宜之計。
  3. 執行 (Execution) - 普賢菩薩 (Samantabhadra): 祂代表著堅定不移的行動與決心。一個體現普賢願力的政府,擁有將良善的策略轉化為持續、可靠的公共服務的能力,並在過程中不斷改善。
  4. 承諾 (Commitment) - 地藏菩薩 (Jizo): 祂以其宏大的誓言而聞名,這象徵著一種「終極責任」的原則。
  5. 這句誓言的當代意義是:一個好的政府,必須有勇氣直面社會的「地獄」——那些根深蒂固的代際貧困、系統性的歧視與生態崩潰。它意味著建立一張牢不可破的社會安全網,下定決心,絕不讓任何一個受苦的眾生掉隊。

--------------------------------------------------------------------------------

5. 最終的謙卑:在「自力」耗盡時,擁抱「他力」的恩典

談到這裡,我們必須以最深的謙卑,面對一個終極的問題。僅憑我們自身的意志力(在佛教中稱為「自力」,Jiriki),真的能走完這條艱鉅的菩薩道嗎?當我們拼盡全力,卻依然看到世界的沉疴時,那種「崇高的疲憊」與深深的無力感,終將會壓垮我們。

然而,日本淨土真宗的創始者親鸞聖人教導我們,這種深刻的絕望與疲憊,並非失敗,而是一個必要的里程碑。正是在這「自力」耗盡的懸崖邊,我們英勇的努力為我們開啟了通往更深智慧的門——全然信靠「他力」(Tariki)的恩典。這裡的「他力」,並非指依賴他人,而是歸依於阿彌陀佛那無條件、無分別的慈悲願力。

親鸞聖人最深刻的教誨,是「惡人正機」。這裡的「惡人」(Akunin),並非指道德敗壞之人,而是指「我們,每一個無法擺脫世俗煩惱、無法靠自己力量解脫的凡夫俗子」。聖人說,正是這樣不完美的我們,才是阿彌陀佛慈悲救贖的「主要對象」。

這一觀點的力量是轉化性的。「他力」並非取代「自力」的替代品,而是其最終的圓滿。我們的行動,不再是為了「賺取」救贖而焦慮掙扎,而是出於一顆「報答恩情」的心——因為我們深知自己已被無條件地接納與拯救,從而自然流露出無盡的喜悅與感恩。由感恩所驅動的行為,其源泉是無限的,是永不枯竭的。

--------------------------------------------------------------------------------

結語:回歸一顆慈悲之心

從聯合國的數據,到日本的古老智慧,這趟旅程最終帶我們回到了原點——我們的內心。所有關於技術、經濟和政治的解決方案,若要真正持久,都必須植根於我們內心更深層次的轉變。

這個轉變的核心,在於克服我們在「自我」與「他人」、「人類」與「自然」之間所劃下的那道錯誤的界線,並真正領悟到萬物相連、彼此依存的宇宙實相。

通往可生存地球的道路,始於此心,也終於此心。在這五種智慧中,哪一種最觸動您的心弦?我們又能如何將這份微小而深刻的覺醒,帶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呢?

萬分感恩。南無阿彌陀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人間淨土與極樂之光的沙龍
1會員
653內容數
2025/10/24
在這個看似日益紛擾與隔閡的世界裡,我們的心中是否偶爾會升起一個溫柔的提問:在那些看似南轅北轍的文化與信仰之間,我們能否找到一條共通的道路,一絲共享的智慧與希望?
Thumbnail
2025/10/24
在這個看似日益紛擾與隔閡的世界裡,我們的心中是否偶爾會升起一個溫柔的提問:在那些看似南轅北轍的文化與信仰之間,我們能否找到一條共通的道路,一絲共享的智慧與希望?
Thumbnail
2025/10/24
當我們談起虛擬貨幣,腦海中浮現的,或許總是一個充滿投機、貪婪與風險的喧囂之地。價格的劇烈起伏,一夜致富的神話與瞬間歸零的悲劇,似乎構成了這個世界的主旋律。然而,如果我們願意暫時放下對價格的焦灼關注,轉而向內心深處探尋,是否能從這項令人目眩的技術中,發現一條通往更良善、更溫柔世界的道路?
Thumbnail
2025/10/24
當我們談起虛擬貨幣,腦海中浮現的,或許總是一個充滿投機、貪婪與風險的喧囂之地。價格的劇烈起伏,一夜致富的神話與瞬間歸零的悲劇,似乎構成了這個世界的主旋律。然而,如果我們願意暫時放下對價格的焦灼關注,轉而向內心深處探尋,是否能從這項令人目眩的技術中,發現一條通往更良善、更溫柔世界的道路?
Thumbnail
2025/10/24
親愛的朋友,展信安好。我想,此刻的你,心中或許正承受著一份難以言喻的委屈。在職場的付出與期待之間,那道深深的鴻溝,讓你看見了不公、感受到了失落,甚至被無力感所包圍。請允許我,先溫柔地擁抱你這份真實的感受。這份痛苦,是如此真切,也是娑婆世界中我們共同的修行課題。
Thumbnail
2025/10/24
親愛的朋友,展信安好。我想,此刻的你,心中或許正承受著一份難以言喻的委屈。在職場的付出與期待之間,那道深深的鴻溝,讓你看見了不公、感受到了失落,甚至被無力感所包圍。請允許我,先溫柔地擁抱你這份真實的感受。這份痛苦,是如此真切,也是娑婆世界中我們共同的修行課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購物節準備開跑,蝦皮推出超多優惠,與你分享實際入手的收納好物,包括貨櫃收納箱、真空收納袋、可站立筆袋等,並分享如何利用蝦皮分潤計畫,一邊購物一邊賺取額外收入,讓你買得開心、賺得也開心!
Thumbnail
雙11購物節準備開跑,蝦皮推出超多優惠,與你分享實際入手的收納好物,包括貨櫃收納箱、真空收納袋、可站立筆袋等,並分享如何利用蝦皮分潤計畫,一邊購物一邊賺取額外收入,讓你買得開心、賺得也開心!
Thumbnail
分享個人在新家裝潢後,精選 5 款蝦皮上的實用家居好物,包含客製化層架、MIT 地毯、沙發邊桌、分類垃圾桶及寵物碗架,從尺寸、功能到價格都符合需求,並提供詳細開箱心得與購買建議。
Thumbnail
分享個人在新家裝潢後,精選 5 款蝦皮上的實用家居好物,包含客製化層架、MIT 地毯、沙發邊桌、分類垃圾桶及寵物碗架,從尺寸、功能到價格都符合需求,並提供詳細開箱心得與購買建議。
Thumbnail
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環境挑戰。從氣候變化到資源枯竭,保護地球已經成為每個人的責任。而“投資我們的星球-地球”正是這樣一個倡議,旨在推動全球範圍內的可持續發展和環保行動。本文將探討我們可以採取的具體措施,為地球的未來投資。
Thumbnail
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環境挑戰。從氣候變化到資源枯竭,保護地球已經成為每個人的責任。而“投資我們的星球-地球”正是這樣一個倡議,旨在推動全球範圍內的可持續發展和環保行動。本文將探討我們可以採取的具體措施,為地球的未來投資。
Thumbnail
全世界的人對於快樂與未來的希望都是相似的,但為何無法合作共同努力?本文探討了全球化的分裂現象,並呼籲大家應更關注環境和社會問題,找到共同解決方案。
Thumbnail
全世界的人對於快樂與未來的希望都是相似的,但為何無法合作共同努力?本文探討了全球化的分裂現象,並呼籲大家應更關注環境和社會問題,找到共同解決方案。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對地球現況的批判以及對人類自私的反省,呼籲改變發展模式以維護地球生態和兒童成長環境。地球、環境、生態、人類發展、科技便利、盲目追求享受等,都是文章的核心關鍵詞。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對地球現況的批判以及對人類自私的反省,呼籲改變發展模式以維護地球生態和兒童成長環境。地球、環境、生態、人類發展、科技便利、盲目追求享受等,都是文章的核心關鍵詞。
Thumbnail
本篇數據分享主要是讓更多人了解人類現在面臨的全球氣候風險,不容樂觀。 但葉教授也提醒聽眾「堅持一個原則會忽略其他角度,光用環境角度解決問題是不夠的」因此高峰會議如COP28等有針對相應的問題提出因應措施會在下篇分享。
Thumbnail
本篇數據分享主要是讓更多人了解人類現在面臨的全球氣候風險,不容樂觀。 但葉教授也提醒聽眾「堅持一個原則會忽略其他角度,光用環境角度解決問題是不夠的」因此高峰會議如COP28等有針對相應的問題提出因應措施會在下篇分享。
Thumbnail
一點一點在改造環境,雖然過程勞力少不了,但徹底流汗也是在代謝,如同我們正在清除塵封已久的蜘蛛絲和灰塵,過程中免不了要弄髒衣服和勞動身體,但勞動後的成果卻是對身心皆有助益,因為環境的變化直接回應我們的努力是值得的喔!
Thumbnail
一點一點在改造環境,雖然過程勞力少不了,但徹底流汗也是在代謝,如同我們正在清除塵封已久的蜘蛛絲和灰塵,過程中免不了要弄髒衣服和勞動身體,但勞動後的成果卻是對身心皆有助益,因為環境的變化直接回應我們的努力是值得的喔!
Thumbnail
🌍今天來看聊聊一本和SDGs相關的繪本, 欸,不要看到「SDGs」就轉臺, 我保證,這本不一樣, 這本美麗、有邏輯、有知識, 甚至還有點詩意, 最重要的是這本書不無聊! 通常和SDGs相關的議題書籍, 會稍稍的有那麼一點生硬, 讓人覺得似乎像在說教, 但這本書讓我出乎意料
Thumbnail
🌍今天來看聊聊一本和SDGs相關的繪本, 欸,不要看到「SDGs」就轉臺, 我保證,這本不一樣, 這本美麗、有邏輯、有知識, 甚至還有點詩意, 最重要的是這本書不無聊! 通常和SDGs相關的議題書籍, 會稍稍的有那麼一點生硬, 讓人覺得似乎像在說教, 但這本書讓我出乎意料
Thumbnail
二十多年過去了,全球各國積極推廣環保,各式各樣政策推陳出新,不遺餘力,可惜一切都是掛羊頭,賣狗肉的行為。好些政客更連同那些偽科學家經常發表危言聳聽的言論,務求讓千千萬萬的群眾相信不再保護地球,人類便會滅亡......
Thumbnail
二十多年過去了,全球各國積極推廣環保,各式各樣政策推陳出新,不遺餘力,可惜一切都是掛羊頭,賣狗肉的行為。好些政客更連同那些偽科學家經常發表危言聳聽的言論,務求讓千千萬萬的群眾相信不再保護地球,人類便會滅亡......
Thumbnail
號召《地球花園行動》協力建設方舟基地,共工學習〔小屋森活〕〔水陸共耕生態生產區〕以及各種自給自足永續生活的知識技能和實作,透過《地球花園守護者支持方案》募集建設資源,集眾人之力及資源,創造與自然共生共好的示範教育園區,讓人們有能力改變環境與未來! 這是一場自我賦能-生活轉型運動,期待您一起參與!
Thumbnail
號召《地球花園行動》協力建設方舟基地,共工學習〔小屋森活〕〔水陸共耕生態生產區〕以及各種自給自足永續生活的知識技能和實作,透過《地球花園守護者支持方案》募集建設資源,集眾人之力及資源,創造與自然共生共好的示範教育園區,讓人們有能力改變環境與未來! 這是一場自我賦能-生活轉型運動,期待您一起參與!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對人類學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對人類學的一些想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