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雷】電影《國寶》沒演給你看的那些事:關西歌舞伎的衰退與復甦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Photo Credit :電影官網

Photo Credit :電影官網


電影《國寶》似乎正在透過喜久雄這個角色,成為台灣觀眾進而認識歌舞伎的一扇窗口。不過,用一部三個小時的電影來呈現擁有兩冊篇幅的原著小說,劇情無可避免地割捨了很多細節 。

我沒說李相日拍得不好,畢竟電影是以喜久雄和俊介為主線,即便如此,兩人在原著裡更細膩地的互動也還是必須取捨,更不用說幾位登場的女性都只有點到為止。

飾演幸子的寺島忍 ( Photo Credit : 電影官網 )

飾演幸子的寺島忍 ( Photo Credit : 電影官網 )

例如,喜久雄和俊介在演出雙人《道成寺》大受歡迎,被媒體受訪、圍著拍照,銀幕裡的劇座呈現著觀眾滿席、門庭若市的榮景。然而,事實上原著曾不只一次提及關西歌舞伎界低迷的大環境,這部分就是電影沒處理到的。

那麼,就趁這個機會來淺談一下關西歌舞伎從低谷到回溫的小歷史。


明治維新與歌舞伎的「東昇西降」

吉澤亮在 2021 年 NHK 推出的第 60 回大河劇《衝上青天》裡,飾演有「資本主義之父」之稱的日本實業家澀澤榮一;今年則在電影《國寶》中,主演歌舞伎役者立花喜久雄一角。

澀澤榮一出生於 1840 年代,喜久雄出生於 1950 年代,兩人相差一個世紀。真實的歷史人物與小說家創造出的主角背後,聯繫著一個世紀的歌舞伎興衰發展。

由政商、文化界曾倡導發起的「演劇改良運動」,致力將歌舞伎提升為社會中上層人士為主要觀眾的精緻表演藝術,脫離江戶時期庶民文化的位置。

澀澤榮一、井上馨、大倉喜八郎、益田孝、岩崎彌太郎、福地源一郎等人,這些曾在《衝上青天》一劇中登場的角色,史實中都曾是「演劇改良運動」的推手之一。

「演劇改良運動」把明治天皇請上了歌舞伎觀眾席,也促成了新式歌舞伎座的設立。現在銀座的歌舞伎座( 好繞口 ),籌建者就是福地源一郎,此後劇座逐漸成為吸引外國人與外地遊客的觀光地景。

天皇御覽以及東京歌舞伎座的落成,這兩件事象徵著歌舞伎的社會文化地位提高,確立了這項表演藝術邁向古典、精緻的「國劇」之路。

但是,此後歌舞伎的發展,開始進入了「東昇西降」的態勢,重心從過去各具特色的上方( 京阪地區 )與江戶,向東京一邊傾斜。


戰後低谷:關西歌舞伎的漫長衰退期

在小說《國寶》的「後記」裡,吉田修一提到,他以「黑衣」的身分,長期跟隨四代目中村鴈治郎近身,在巡演、舞台、後台間從事田野調查,打磨小說《國寶》裡的故事與人物。

中村鴈治郎之於歌舞伎是甚麼樣的存在呢?

活躍於戰前的初代鴈治郎,與松竹株式會社的創業者白井松次郎緊密合作,撐起了戰前關西歌舞伎一時的輝煌。但是,隨著他在 1935 年的離世,關西歌舞伎進入了漫長的衰退期。

四代目中村鴈治郎 ( Photo Credit : Ogiyoshisan )

四代目中村鴈治郎 ( Photo Credit : Ogiyoshisan )

二戰結束,物是人非,關西歌舞伎面臨票房與人才流失的困境。過去出手大方的富裕層觀眾沒有回流,劇座寧願把場地借給影歌星辦活動。此外,松竹會社在戰後將決策中心移往東京,更加速弱化了關西的興行基礎。演員失去舞台,為求生計,不是跑去演電影,就是到東京尋求發展。

吉田修一筆下的二代目花井半二郎,其人設或許有取材自四代目鴈治郎的祖父,也就是二代目鴈治郎的影子。半二郎在故事中的生卒年代(1904-1970 年代末)與二代目鴈治郎( 1902-1983 )相去未遠。後者曾是名導經典電影中的熟面孔,例如小津安二郎執導的電影《浮草》、《小早川家之秋》。

1960 至 70 年代初,正值東奧與大阪世博陸續登場,但高度經濟成長的榮景,並沒有讓關西歌舞伎受惠。這正是大銀幕裡的少年喜久雄,從長崎前往大阪,進入丹波屋學藝,數年後與俊介在京都演出《道成寺》掀起旋風的時空背景。

《道成寺》劇照 ( Photo Credit : 電影官網 )

《道成寺》劇照 ( Photo Credit : 電影官網 )

儘管銀幕上歌舞昇平,梨園新星橫空出世,但現實的關西歌舞伎界卻幾乎快要收攤了。60 年代後半,關西每年的歌舞伎公演只剩一至兩回,演員大半已移居東京,但這還不是最慘的。1970 年,關西迎來了「只有一場」公演的景況。


危機中復興的嘗試與成果:從孤軍奮戰開始,到多方合作

面對歌舞伎瀕臨失傳的危機,一些關鍵的役者與文化人曾試著為復興做過一些努力。

例如「實驗歌舞伎」的發起,是在尊重原作的前提下,改以觀眾為視角來重新詮釋劇本,以及高強度的排練;十三代目片岡仁左衛門,也曾發起名為「仁左衛門歌舞伎」,都是有識之士自行出資的活動。

這就是小說裡描寫花井半二郎自掏腰包、拉贊助辦地方巡演,走遍山陽、山陰、四國與九州,試圖透過小舞台歷練新人,也藉此提升丹波屋在全國的能見度。於是,喜久雄與俊介在琴平的巡演中,被三友會社發掘,才有機會登上京都劇座的舞台。

《國寶》劇中高強度的訓練 ( Photo Credit : 電影官網 )

《國寶》劇中高強度的訓練 ( Photo Credit : 電影官網 )

自主公演、地方巡演、燃燒生命排演之外,1970 年代末,業界的復興之途,從單打獨鬥,開始尋求各界的合作。「關西歌舞伎培育會」( 関西で歌舞伎を育てる会 ) 成立就是重要的里程碑之一,歌舞伎的復興在黯淡中出現了曙光。

倡議者之一的二代目澤村藤十郎,與試圖開拓新觀眾的松竹會社一拍即合,設計吸引不同族群入場觀劇的策略。像是鎖定的初心者與年輕族群,在公演中安排「觀劇指南」( 歌舞伎のみかた ) 」,由演員親自上台解說並邀請觀眾上台體驗。

江戶時代,有集結京都與江戶的歌舞伎役者,在夏季公演前乘坐船隻,沿著道頓堀,向觀眾揮手問候的花船遊行 ( 船乗り込み ) 活動,堪稱大阪的夏之風物詩。 1970 年代末,中斷半世紀之久的花船遊行,也在復興的呼聲下重新恢復。花船遊行有效吸引了媒體關注,成功宣傳了公演。

吉田修一描述,奔五的喜久雄,除了公演之外,逐漸不在節分與松竹座的夏日花船遊行,這類季節性的活動露臉了。反過來說,喜久雄在此之前應該每年都有參與花船遊行。

二代目澤村藤十郎也促成了香川縣的「四國こんぴら歌舞伎大芝居」成功復活;而中村勘九郎( 後來的十八代目中村勘三郎 )與八十助( 後來的十代目坂東三津五郎 )都曾在公演中上台為觀眾解說。


復興成功的徵象:滿員御禮、松竹座重新啟用

中村勘九郎在 1980 年代末以降演出的《東海道四谷怪談》等劇目,票房大爆滿,吸引了年輕女性進場,甚至出現徹夜排隊購票的現象,日後年輕女性也漸成觀劇主力,場內充滿歡呼與掌聲,被視為關西歌舞伎重現熱潮的轉捩點。

歌舞伎的興行走入穩定,達成「培育」階段任務的培育會,進入 1990 年代初,轉型為「關西歌舞伎愛護會」( 関西・歌舞伎を愛する会 )。改建的大阪松竹座,也在 1997 年重新啟用,成為松竹在關西的歌舞伎興行中心。多位與關西歌舞伎有深厚淵源的演員,如十五代目片岡仁左衛門、四代目坂田藤十郎、四代目中村鴈治郎,都在松竹座完成了襲名披露,這象徵了關西歌舞伎復興的成功。

大阪松竹座 ( Photo Credit : Mr.ちゅらさん )

大阪松竹座 ( Photo Credit : Mr.ちゅらさん )

如今,大阪松竹座又將完成階段性的任務,於 2026年5月公演結束後,再度閉館進行整修。

關西歌舞伎從瀕臨消亡到復甦,是一場由演員、松竹會社等各界共同致力試錯與轉型的結果,也形塑了今日歌舞伎作為京阪城市觀光資源的一部分,這段歷史也是「人間國寶」的喜久雄,一步一腳印走過來的世道變遷。

歡迎追蹤與分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旅行史的寫作課、足跡與人間觀察
237會員
367內容數
愛嚕貓的狗奴,很魯蛇的自由寫作者,2018年定居方格子,在這裡寫旅行史、遊記與魯蛇人生。
2025/10/12
走進戲院觀賞電影《國寶》之前,可以把這篇當懶人包看。透過補足這些歌舞伎的豆知識,讓觀影體驗更加豐富。
Thumbnail
2025/10/12
走進戲院觀賞電影《國寶》之前,可以把這篇當懶人包看。透過補足這些歌舞伎的豆知識,讓觀影體驗更加豐富。
Thumbnail
2025/07/01
中國拍攝《康熙帝國》這類歷史宮廷劇,都有很強烈的現實意識,尤其講到帝國統一與兩岸關係,一定要帶往「終究要走向統一」的論述。從這些歷史劇的片花中,似乎能看出些許,那個國家想如何處理台灣問題的蛛絲馬跡。
Thumbnail
2025/07/01
中國拍攝《康熙帝國》這類歷史宮廷劇,都有很強烈的現實意識,尤其講到帝國統一與兩岸關係,一定要帶往「終究要走向統一」的論述。從這些歷史劇的片花中,似乎能看出些許,那個國家想如何處理台灣問題的蛛絲馬跡。
Thumbnail
2025/03/29
大河劇裡的紫式部,餘溫漸退,蔦重現正熱映中,2026年由豐臣兄弟接棒,繼之將由松坂桃李演繹小栗忠順這位曾被明治政府以「逆賊」之名處死,遺忘在歷史角落裡的「敗者」。
Thumbnail
2025/03/29
大河劇裡的紫式部,餘溫漸退,蔦重現正熱映中,2026年由豐臣兄弟接棒,繼之將由松坂桃李演繹小栗忠順這位曾被明治政府以「逆賊」之名處死,遺忘在歷史角落裡的「敗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Disney+今年推出的美劇《幕府將軍》(Shōgun),標榜有「外媒好評」的口碑,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劇集的歷史背景及原著小說的來歷,以及不同版本的改編歷程。
Thumbnail
Disney+今年推出的美劇《幕府將軍》(Shōgun),標榜有「外媒好評」的口碑,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劇集的歷史背景及原著小說的來歷,以及不同版本的改編歷程。
Thumbnail
影視行業除了呈現本國自身文化還可以帶動旅遊、文化歷史等等產業鏈
Thumbnail
影視行業除了呈現本國自身文化還可以帶動旅遊、文化歷史等等產業鏈
Thumbnail
🌿「一齣戲歷經演出中千錘百鍊,長時間的醞釀成就經典好戲」 來賓介紹👏👏👏 -- 看家戲策展人:吳明德老師 -- 布袋戲歌姬:黃鳳儀 👩‍🎤🎼🎙️🗣️🙌👺 “看家戲”是什麼呢?☝️-- 又名「帶家戲,為民間劇團招牌拿手劇目
Thumbnail
🌿「一齣戲歷經演出中千錘百鍊,長時間的醞釀成就經典好戲」 來賓介紹👏👏👏 -- 看家戲策展人:吳明德老師 -- 布袋戲歌姬:黃鳳儀 👩‍🎤🎼🎙️🗣️🙌👺 “看家戲”是什麼呢?☝️-- 又名「帶家戲,為民間劇團招牌拿手劇目
Thumbnail
講在前面:這季除了幾齣比較好以外其他真是慘不忍睹阿......
Thumbnail
講在前面:這季除了幾齣比較好以外其他真是慘不忍睹阿......
Thumbnail
推薦度:★★★☆故事過於古典老派,缺乏新意,再加上皮影戲與演員演出交會不多,各自獨立,總覺應該可以找到更創新的故事,影偶與演員應該有更多機會互動與交融。
Thumbnail
推薦度:★★★☆故事過於古典老派,缺乏新意,再加上皮影戲與演員演出交會不多,各自獨立,總覺應該可以找到更創新的故事,影偶與演員應該有更多機會互動與交融。
Thumbnail
今天現場看了金鷹閣電視木偶劇團的表演,以及幾年前的專題報導,我還蠻佩服團長陳皇寶先生的幾點改革:
Thumbnail
今天現場看了金鷹閣電視木偶劇團的表演,以及幾年前的專題報導,我還蠻佩服團長陳皇寶先生的幾點改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