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佛法論021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法身佛說:

誰能忍受受戒三千年的孤寂?

問世間,誰能受戒三千年而不悔?

誰能忍此三千年戒行之苦,而心不動?

三千年戒行如山,誰能忍受?

報身佛說:

不要次生,豈知三千年孤寂之深?

不要次生,願作不悔之愚人?

不要次生,焉知天之高,地之厚?

不要次生,敢對佛懷非想非非想乎?

化身佛說:

淘汰制,從何而生?

從時代之變現而來。

發展,又從何起?

從生活之所需而起。

阿良叔叔試下寫出自己的評語:

對佛有「非想非非想」,是修行人一貫的風格。讀經時,心所想、念所生,皆在經典中流轉。道脈的生成,本是從生活而來。

三千年的孤寂,活過的人才知其味;

三千年的戒行如山,念頭全封,非人之常理。於高層思維中,有「念頭管理」之說,但念頭若盡封,則成孤絕。

南無阿彌陀佛——你還不能想像嗎?

也許這,正是我對佛的「非想非非想」。然而我仍堅信:你們,想得太美了。阿彌陀佛。

《三生總結偈》

法不離心,心不離道,

三生一體,皆為覺照。

原靜無次,次起為生,

生滅之中,乃見真誠。

孤寂是戒,亦是門戶,

動念是罪,亦是歸途。

若能於戒中見慈,於苦中見道,

則三千年孤心,不過一念安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良的沙龍
35會員
2.1K內容數
果瓜成佛記是說果瓜(人名),十歲絕命模子國。模子國是阿彌陀佛攝化的國土,果瓜命終十念阿彌陀佛,第十念之後動了一個念頭,就是要挑戰阿彌陀佛。心生嗔恚而到了極樂世界,果瓜對彌陀說:為何只讓我活到十歲年華?彌陀說:就是要讓你來挑戰我。果瓜開始挑戰阿彌陀佛和成就佛道之路,果瓜最後成了阿彌陀佛。
阿良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26
法身佛說: 學佛不執己念,念執則邪。 次起為化,道不在次。 報身佛說: 學做人者,當以佛法為依。 能於佛法中見己、思己, 其覺之所生,名曰「次生佛法」。 化身佛說: 佛說法以度眾,人說法以明理。 度與理若歸於一體, 是為何法?是人法乎?佛法乎? 抑或是心自成法? 阿良叔叔試下
2025/10/26
法身佛說: 學佛不執己念,念執則邪。 次起為化,道不在次。 報身佛說: 學做人者,當以佛法為依。 能於佛法中見己、思己, 其覺之所生,名曰「次生佛法」。 化身佛說: 佛說法以度眾,人說法以明理。 度與理若歸於一體, 是為何法?是人法乎?佛法乎? 抑或是心自成法? 阿良叔叔試下
2025/10/26
法身佛說: 求道之心,貴在真誠;立願之志,重在不移。若能一念清淨,萬法自明。上天不負堅心者,原心乃諸果之上上品,因其不求功德,只求真實。 小善美問: 修行人不求功德嗎? 釋迦牟尼佛說: 不求。求,即有功德之相;有相,則失真修之意。梁武帝造寺無數,仍問功德,終不見佛。阿良叔叔當以此為戒。
2025/10/26
法身佛說: 求道之心,貴在真誠;立願之志,重在不移。若能一念清淨,萬法自明。上天不負堅心者,原心乃諸果之上上品,因其不求功德,只求真實。 小善美問: 修行人不求功德嗎? 釋迦牟尼佛說: 不求。求,即有功德之相;有相,則失真修之意。梁武帝造寺無數,仍問功德,終不見佛。阿良叔叔當以此為戒。
2025/10/25
法身佛說: 原心之增上緣,乃無我菩提。眾生以解脫為志,以放下為行,返樸歸真,從簡而生,得自在之本。 小沙彌說: 袈裟乃佛所賜之衣缽,象徵清淨與出離。阿良叔叔,在你的《果瓜成佛記》中,小彌沙所穿的混色袈裟——這樣的設計,你覺得合乎法嗎? 阿良叔叔說: 不合乎法。你說得對——那是小彌沙。他與小
2025/10/25
法身佛說: 原心之增上緣,乃無我菩提。眾生以解脫為志,以放下為行,返樸歸真,從簡而生,得自在之本。 小沙彌說: 袈裟乃佛所賜之衣缽,象徵清淨與出離。阿良叔叔,在你的《果瓜成佛記》中,小彌沙所穿的混色袈裟——這樣的設計,你覺得合乎法嗎? 阿良叔叔說: 不合乎法。你說得對——那是小彌沙。他與小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佛慈悲憐 何致於斯 天諦不揭 兆民萬惑 惡人不報 天理何期 蒼生苦 神佛也苦 學庸95.11.09/12:37
Thumbnail
佛慈悲憐 何致於斯 天諦不揭 兆民萬惑 惡人不報 天理何期 蒼生苦 神佛也苦 學庸95.11.09/12:37
Thumbnail
《佛說千佛洪名寶懺》,過去一千佛、現在一千佛、未來一千佛,三千佛。簡介它的功德,就是「三千佛的聖號」,源自《三千佛名經》。此經主要分成四大部:一、《三劫三千佛緣起經》二、《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三、《現在賢劫千佛名經》四、《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這本經書中云
Thumbnail
《佛說千佛洪名寶懺》,過去一千佛、現在一千佛、未來一千佛,三千佛。簡介它的功德,就是「三千佛的聖號」,源自《三千佛名經》。此經主要分成四大部:一、《三劫三千佛緣起經》二、《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三、《現在賢劫千佛名經》四、《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這本經書中云
Thumbnail
歷世間紅塵萬劫 勘破婆娑浮生相 阿難拈花藏禪意 佛陀含笑不作語   學庸93.11.26
Thumbnail
歷世間紅塵萬劫 勘破婆娑浮生相 阿難拈花藏禪意 佛陀含笑不作語   學庸93.11.26
Thumbnail
聖者入涅的原因有三。登地以上的菩薩聖者們可以自由任運住世時間的長短,因此,我們不能生出諸佛壽命有長短的邪見。如果我們自己所造善根為上師、高僧大德們的長久住世來迴向,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而且還可以清淨自己壽命的障礙,功德無比殊勝。
Thumbnail
聖者入涅的原因有三。登地以上的菩薩聖者們可以自由任運住世時間的長短,因此,我們不能生出諸佛壽命有長短的邪見。如果我們自己所造善根為上師、高僧大德們的長久住世來迴向,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而且還可以清淨自己壽命的障礙,功德無比殊勝。
Thumbnail
※經文:   「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即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 ※導讀:   【何以故?此人無
Thumbnail
※經文:   「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即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 ※導讀:   【何以故?此人無
Thumbnail
※經文: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 ※經文導讀:   【聞說是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以空寂如如之心,聞如是之法,如來無說無示,聞者無取無得。   【深解義趣】:真空不空,能生妙有;妙有不有,無相可得
Thumbnail
※經文: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 ※經文導讀:   【聞說是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以空寂如如之心,聞如是之法,如來無說無示,聞者無取無得。   【深解義趣】:真空不空,能生妙有;妙有不有,無相可得
Thumbnail
福薄於此法,猶豫亦難生;雖僅生猶豫,亦能壞三有。—《四百論》
Thumbnail
福薄於此法,猶豫亦難生;雖僅生猶豫,亦能壞三有。—《四百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