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身佛說:
誰能忍受受戒三千年的孤寂?
問世間,誰能受戒三千年而不悔?誰能忍此三千年戒行之苦,而心不動?
三千年戒行如山,誰能忍受?
報身佛說:
不要次生,豈知三千年孤寂之深?
不要次生,願作不悔之愚人?
不要次生,焉知天之高,地之厚?
不要次生,敢對佛懷非想非非想乎?
化身佛說:
淘汰制,從何而生?
從時代之變現而來。
發展,又從何起?
從生活之所需而起。
阿良叔叔試下寫出自己的評語:
對佛有「非想非非想」,是修行人一貫的風格。讀經時,心所想、念所生,皆在經典中流轉。道脈的生成,本是從生活而來。
三千年的孤寂,活過的人才知其味;
三千年的戒行如山,念頭全封,非人之常理。於高層思維中,有「念頭管理」之說,但念頭若盡封,則成孤絕。
南無阿彌陀佛——你還不能想像嗎?
也許這,正是我對佛的「非想非非想」。然而我仍堅信:你們,想得太美了。阿彌陀佛。
《三生總結偈》
法不離心,心不離道,
三生一體,皆為覺照。
原靜無次,次起為生,
生滅之中,乃見真誠。
孤寂是戒,亦是門戶,
動念是罪,亦是歸途。
若能於戒中見慈,於苦中見道,
則三千年孤心,不過一念安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