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 為什麼是 AI 搜尋理解內容的核心?
在 AEO/GEO 時代,AI 不再以「頁面」為單位理解網站,而是以「chunk」為最小分析單元。每個 <h2> 標題,正是這些 chunk 的起點與語意邊界。
- LLM 依靠 <h2> 來切分語意段落,理解每段的主題與關聯。
- 清晰的 <h2> 結構能讓內容被正確索引、解析並引用。
- 實驗顯示,出現在 Google AI Overview 的頁面,其副標題結構品質平均高出未入選頁面約 19.95%。
換言之,<h2> 不只是版面元素,而是 AI 模型「讀懂」內容的機械語言。技術 SEO 負責確保其 HTML 結構正確;內容 SEO 則必須確保語意具體、問題導向,才能讓每個 chunk 成為 AI 可引用的答案模塊。

AEO,GEO看重的是 h2
技術 SEO 如何讓 <h2> 成為 AI 可解析的邏輯框架?
傳統 SEO 只要有 H1、H2、H3 層級即可,如今 AEO/GEO 要求更嚴格的「語意階層一致性」。AI 搜尋會沿著標題階層解析文件,形成樹狀語意圖。- 確保 H 標籤層級連續:H1 → H2 → H3,不跳階、不重複。
- 以 H2 為節點切割 chunk,每段 100–300 字,自成一體。
- 搭配 FAQPage 或 HowTo Schema,讓搜尋引擎明確辨識問答結構。
這種「內容感知分塊(content-aware chunking)」策略,本質上是為 AI 提供一份可機讀的資料庫結構。它不僅影響 Google 的 Passage Ranking,也直接影響 ChatGPT、Gemini、Perplexity 等生成模型的檢索與引用結果。
內容 SEO 如何讓 <h2> 成為被引用的答案?
內容層面上,<h2> 決定 AI 是否能判斷你的段落「回答了問題」。這讓內容 SEO 從關鍵字導向轉向「問句導向」。
- 使用問句式 <h2>:例如「AEO 是什麼?」「如何讓內容被 AI 引用?」
- 首段即給答案(40–60 字),符合精選摘要與語音助理需求。
- 後續再以列表或數據補充,讓段落兼顧深度與可擷取性。
這種寫法能同時服務三個層面:提升人類可讀性(UX)、提升機器可解析性(AEO)、提升可引用性(GEO)。
<h2> 的新角色:內容資料庫的索引鍵
在傳統 SEO 時代,<h2> 是排版;在 AEO/GEO 時代,它是「知識節點」。AI 不看你的網站外觀,而看 <h2> 與段落的關聯程度與信任信號。
- 每個 <h2> 是一個主題節點(Topic Node),底下是可被引用的知識單元。
- 每個節點需具備 E-E-A-T 信號:具體數據、實證經驗、來源可信。
- 每個節點最好能搭配 Schema 標記,轉為 FAQ/HowTo 格式供 AI 直接使用。
簡言之,AI 已把 <h2> 當作「知識圖譜的索引鍵」。這是技術 SEO 與內容 SEO 的交會點,也是品牌在 AI 檢索中被「理解、選擇、引用」的關鍵。
如何檢核你的 <h2> 是否達標?
根據台灣 SEO 專家邱煜庭(小黑老師)的研究,以下五項是 <h2> 最佳實踐準則:
- 問句化(Question-form)— 對應使用者查詢語意。
- 答案前置(Answer-first)— 首段即給結論。
- 段落短小(Chunk-friendly)— 每段 100–300 字,自成一體。
- 結構清晰(Hierarchy-consistent)— 不跳階,層級明確。
- Schema 標記(Structured-data)— 讓 AI 精確辨識 Q&A。
若能同時符合這五項,你的內容不僅能被搜尋引擎「看到」,更能被 AI「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