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中場,短暫的休息(雖然我覺得,一季,還是太長了)。
當我與職涯諮詢師談完了一次初會與兩次會談後,我意識到,我的人生,如果真的照著所評估的方向去執行,我的人生,將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的holland職業性向測驗,做出了研究型的結果;並不意外,但真的要把它當成下半場的方向,我開始有點震了。很多事情要重頭開始,這樣的時間成本是值得的嗎?
然而,如果不要的話,我可能要再付上幾年的時間成本,去執行「轉舵」這個動作:從原本在學校教師這個已經沒有前途的航道上,轉到另一個像是研究員的航道上。
即使那意味著,最高的成本可能意味著,要再讀一次大學(至少如果是要成為語言治療師的話,再讀一個語療系與實習是不可免去的標準作業流程)。
怎麼樣?在再來一次的大學與往後同樣複制貼上的40年,我要選擇哪一個?
直到現在,我都還沒有讓父母知道我要轉職的事情。
他們怎麼可能理解呢?那個年代的父母,只想著有一件還能做的工作,就飲忍像遮羞般地忍辱負重做到退休,然後過著退休像是在等死的日復一日。
但我們這個世代如果還如此,那真的是糟塌肩負人類進化的使命了。
我來到這個世界,難道只是為著可預但不可料的退休生活,而帶著恐懼積攢錢財,在健康不再巔峰的時刻享受嗎?棉花糖放到那時,或許已經都臭了吧?
人只活一次。就只來一次。為何要過的像「為了退休」而活呢?
誰能知道,你我費盡心力積攢的財寶,會不會哪一天,被個8+9或三寶、
在完全沒有意識到的時刻就給送上天了,然後呢?
我們這一代很多不婚不生,單身的、你一生所積蓄的,都歸給父母或國家了。
那我這一生到底是來幹嘛的呢?
如果轉舵必定要花上一段不短的年日,那麼、這段時轉舵的時間,我可不能閒坐在家了;無論如何,必須有點事做。不說錢的事情,就算財富自由,這樣坐困愁城,心會生病的。
當時就預想到會有不小的心靈衝擊,果然是震憾到了。前職涯諮詢師說過:「我們還能坐在這裏思考職涯的事情,已經是幸福了;許多人沒有選擇的時間與權利,他們只能無奈地接受不公的薪資結構」
所以我不能浪費我的資源與優勢。
跟這一位談完,或許我該再安排另一位有教育背景的諮詢師,請他評估可行性;
好好地讀讀i型所有的提示,或許能有一些新的啟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