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diak AI—無人載具的未來已近?潛在的百倍成長機會?(Part II) #39

更新 發佈閱讀 15 分鐘

前一期,我們已經為大家介紹了KDK這家新創的背景,本期,我們接續前期的未完待續,繼續為大家進一步更深入的拆解分析!



想要第一時間獲得市場上的最新資訊及分析嗎?
歡迎點擊下方連結訂閱【馬克觀點MKP】電子報,在即時更新資訊的同時,獲得最深入的分析~



【Question I.】一山難容二虎,特斯拉手握FSD,世界還需要KDK嗎?

如果您還對上一期內容有印象,你可能已經有發現,KDK實質上避開在家用、robotaxi等to C領域與TSLA可能的正面衝突,而專注開發to B「初級工業(註一)」領域及軍事領域上,能應對非結構化惡劣環境的自動駕駛系統。這也影響了其硬體方案的選擇;雖KDK不自己製造硬體,但與其軟體配合的硬體方案,使用的是即時感測器融合(除了視覺攝影機,還包含光達、雷達)來感知和導航周圍環境(技術可行性分析詳見註二),原因就在於,崎嶇地形、缺乏標準道路標記的路線以及惡劣天氣條件(如西德州的沙塵暴)中,多感測器融合特別適合此類環境,否則一旦攝影鏡頭被噴上泥濘,純視覺系統就會「眼瞎」。故雖然KDK客戶會必須買單昂貴的感測器模組成本,但某種程度上這是必要的,特別是軍事國防客戶,以戰場環境來說,假設敵我之間施放了煙霧彈或使用了光學迷彩,純視覺系統可能會陷入辨識困難。

另外,KDK的優勢,在於能吃下特斯拉吃不到的市場,即傳統柴油卡車改裝升級自動駕駛的需求。(這部分詳細拆解的話,特斯拉未來其中一個可能的商業模式為:授權其他車廠FSD→由其他車廠販售搭載FSD的車輛;若某既有柴油卡車業主想把車輛升級自駕,他只能找KDK這類的廠商)

其他優勢,在於前一期有提過的戰場RCV(Tesla目前無意進入軍事領域,其FSD聚焦於民用),因野戰環境中,尤其是在夜間作戰,仍會需要可見光攝影機以外的環境感知方式(但其實也能靠切換為紅外線、夜視視覺來解決);並且題外話,Mark預測,未來美國陸軍一定會將RCV與PLTR的系統做結合,使RCV成為Gotham架構中能執行軍事event的object(可複習MKP第5期)。

 

以下,我們再用幾個面向來釐清TSLA與KDK之間的差異



〖KDK的AI自駕軟體是給卡車用,TSLA的FSD也將在不久的將來搭載於semi truck,那KDK是否會受到來自特斯拉的威脅?〗

要釐清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必須先分析兩家公司的產品及應用場景分野;KDK的AI model主要是給初級產業運輸物流用,場景高度非結構化,但特斯拉的semi truck with FSD方案更適合結構化的公路運輸場景。

並且,以訓練AI model最重要的數據來看,因為兩種場景行駛環境差異極大,故所需的訓練數據型態也不一樣,KDK擁有的百萬英里非結構化行駛數據(如礦區),及與美國陸軍合作所取得的野外戰場數據(亦為非結構化),是特斯拉所沒有的,特斯拉雖擁有數十億英里的行駛數據,但主要屬於高度結構化的市區道路/公路/高速公路等;搭配其移除雷達和超音波感測器後的「純視覺」(vision-only)方法,再依賴攝影機生成3D向量空間(3D vector space)來理解環境(如圖)。

特斯拉「純視覺」形成的向量空間

特斯拉「純視覺」形成的向量空間

這在公開道路表現良好,但在非結構化環境(如礦區)可能因缺乏多感測器融合而受限,並且特斯拉車輛非專門的工業或礦業應用,這限制了其在特殊私人道路場景(如礦區、油田或非標準柏油路)的數據累積,亦無證據顯示特斯拉針對該類場景進行過專門數據收集,又礦區環境通常涉及崎嶇地形、缺乏道路標記、動態障礙物(如重型機械)以及惡劣條件(如灰塵、泥濘),這些與特斯拉的公開道路數據都顯著不同。相反的,Kodiak AI在前述私人道路場景和非結構化環境的數據收集上具有明確優勢,特別是在礦業和軍事應用領域,其中,與美國陸軍合作所獲得的軍事數據,其複雜性(如動態威脅、不可預測地形)增強了Kodiak系統的通用性,使其在工業場景(如礦區)具有強大適應性。

以上這些點,KDK也清楚,故打從一開始KDK的商業模式與研發策略就避開與特斯拉硬碰硬,而選擇自己有優勢的地方著手。但在私人礦場以外的公用道路物流,確實特斯拉未來搭載FSD的semi truck可能受益於海量訓練資料而更有優勢;雖目前仍在進行測試,尚未正式商業化部署,但若其未來成功規模商轉,更有可能會是在結構化公路區域運行,而跟KDK的非結構化初級產業運輸形成分工。

另一方面,根據目前狀況,特斯拉也無意跨足軍用市場,其純視覺方案策略也大抵成形,不會再有大幅變動,至少再把已經拿掉的光達、雷達等裝回去的可能性是低的(原因以前期別有詳述過,此不再贅述),唯一有可能對KDK造成潛在威脅的場景,便是假若某天新版本FSD突破奇異點成為self-driving AGI之時,到時就看特斯拉有沒有想切入工程/工業領域,並能不能解決如果鏡頭因惡劣環境污損造成的"blind";但那至少都不會是目前的事。



〖KDK的硬體方案除了視覺攝影機,還包含雷達、光達等,是否會造成客戶在車輛硬體成本上高於TSLA?〗

感測器佔轎車造價的比重是高的(如果以waymo為例,光感測器成本就可以買下一台普通燃油車),這還不算上後續的保養維護成本、及故障/損壞後的高昂維修成本,並且個人用戶對於價格較為敏感,結構化道路行駛環境又相對友善,惡劣的泥濘、塵暴、土石狀況較少,故此點上特斯拉拿掉視覺攝影機以外的感測器是合理的,能大幅降低車輛成本,但工程車輛原本造價就高昂(相較於轎車可能為五至十倍),感測器佔整車造價的比重相對轎車低非常多,此外,工程用戶考量的更多是作業中的穩定性,惡劣的作業環境中,多模態感測器恰好能彌補純視覺攝影機的不足,當一邊增加的成本實際上能更大程度的減少另一邊的成本(人事)、或者大幅增加產值時,他們就會採用!



【Question II.】價值投資者著重分析企業的財報,但KDK上市未滿五年,我們該如何來為其估值?

的確,一家行之有年的企業,我們在初次入股前確實可以透過分析其過去五年(甚至十年)的財報軌跡來做個人最初步的量化判斷依據。

但像Kodiak這類仍處於早期階段的公司,傳統的現金流折現法(DCF)並不適用。我們能改採所謂的「DCF橋接模型(DCF Bridge)」,用來模擬企業從燒錢階段,跨越至具備軟體級高獲利能力之間的轉變;目前以此框架計算出的現有估值約為14美元。

 

在目前的狀態下,Kodiak尚未有淨利,這座「橋(Bridge)」其實就是Kodiak未來經營的關鍵——能否順利從目前負自由現金流的狀態,跨向正自由現金流(即yes or not的二元思維分析模式)。

若沒有成功過橋,對投資人而言,講白話就是投資失利,必須做好血本無歸的心理準備,畢竟這類超高風險/超高回報的標的,頂多適合以「樂透股」配置做買進,而樂透畢竟不可能期待每次都中獎。

 

但若中了jackpot,KDK在未來成功跨越生死bridge,達到大規模化穩定商轉,遠期目標毛利率理論上可達60%至80%,與SaaS軟體公司接近。要達到這樣的利潤結構,前提是能真正進入「driver-out」階段,也就是完全移除安全駕駛員(人類監督員)。而在(DaaS, Driving-as-a-Service)產業裡,實現這點的關鍵因素,除了技術能力,更多的在於法規監管,若無法達成這一點,軟體級的毛利結構將無法實現。

但有一點值得慶幸的是,相較於特斯拉之FSD要在公眾道路上營運而所需面對的監管高牆;KDK相對在法規阻力上會小很多,因在聯邦層級,無論是NHTSA(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或FMCSA(聯邦機動車輛安全管理局),其管轄都不涉及私人場域(如礦場內部路徑等),業主僅須遵守由OSHA(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訂定的規範,即不能出任何工安事故。在州政府級別,規定亦類同,私人礦場不受影響,無需州級許可,因為這些道路不開放給公眾,業主僅需確保符合職業安全法規和環保法規。

更值得開心的是,根據2025年10月的最新公開資訊,Kodiak在私人礦場道路上的運作已實現完全無監督(unsupervised)自動駕駛,即車上無人類監督員或安全駕駛員,此乃其商業化進展的關鍵里程碑。

 

資產利用率方面,目前雖在礦場私人道路內部可完全無人運作,但出了礦場,在外部公有道路運輸途中,因法規限制,尚需人類駕駛,故仍受制於人類駕駛(監督員)的工時規範,導致車隊運作時間有限。而在理想狀態下,無人駕駛車可接近24小時連續運作,大幅提升週轉效率。不過,這需要建立在完善的「hub-to-hub」物流節點網絡,以及向FMCSA成功申請豁免上,過程中仍存在協作與監管挑戰。

 

最後是時間壓力。如前一期所述,Kodiak目前手上約有33個月的資金跑道可供營運,必須在這段期間內達成具規模的訂閱型收入。任何執行延誤、策略失誤或監管核准延遲,都可能加速現金消耗,迫使公司提前融資,造成股權稀釋。



【Last question.】還有沒有其它不容易注意到的風險?

除了我們多數能想到的風險,包括執行上的延遲、監管上的障礙(如外部公用道路法規的批准),在評估Kodiak的長期價值時,還有一項不能忽略的變數,就是SPAC(借殼上市)交易中所設計的「Earn-Out 股票獎勵」,也就是一般散戶不容易注意到的股權潛在稀釋風險;根據已知資料,潛在稀釋規模最多可能新增7500萬股。

這7500萬股將在股價里程碑達到18美元、23美元和28美元時發放給原始股東、創始人或SPAC贊助人,以作為經營公司的獎勵。

屆時,將大幅降低其他股東的持股比例,也會壓低每股盈餘(EPS)和其他財務指標,因為利潤將分攤到更多股份上;理論上,當股價接近這些里程碑時,新股份的發行也可能造成短期賣壓。

故未來,假設KDK真的成功走過前述的「生死橋」,我們在做DCF分析時,也應考慮未來總股本增加的影響,將潛在稀釋納入考量,方能較為客觀評估其長期內在價值。

 

最後補充一點,特斯拉目前FSD都是跟著自家車輛選擇買斷或訂閱,尚未出現非特斯拉車輛能搭載FSD的模式;假設特斯拉未來也另外確定其單純授權FSD系統的商模,在此維度上就與KDK同屬DaaS模式,可能會在公開道路運輸部分削弱KDK的護城河。



〖第5期電子報傳送門〗
〖註一〗經濟學產業分類方式
第一級產業(初級產業):直接從自然資源獲取產品的行業,如農業、林業、漁業、牧業等。
第二級產業(次級產業):對初級產業提供的原料進行加工製造的行業,如製造業、礦業、建築業、水電燃氣供應等。
第三級產業:提供服務的行業,不直接生產實物,如商業、金融、交通運輸、通訊、教育、醫療、娛樂等,目前的AI軟體行業亦屬之。
 〖註二〗Kodiak的技術路線
前一期提到的「SensorPods」硬體模組,主要技術方法涉及即時感測器融合,整合來自多種模態的資料;每輛卡車配備12-16個攝影機、4-6個LiDAR和6個雷達,整體設計為可更換式模組,方便客戶依需求更換和快速維護。
這與Tesla的純視覺方案形成對比,後者因為觀察到硬體衝突(如不同類型感測器資料無法互相匹配導致的「幻影煞車」),在2021年移除雷達和超音波感測器後僅依賴攝影機;當時Tesla的研究結論是,多感測器(多模態)設定可能導致數據不一致,其中一個感測器的輸出可能覆蓋另一個,在邊緣情況,如惡劣天氣或感測器偵測異常時可能造成不穩定行為。
而Kodiak的硬體模組透過名為「Kodiak Vision」的精密感知架構來解決多模態可能造成的原生潛在衝突。

關鍵元件包括:
追蹤器:即時融合每個感測器的detection,並在時間上結合以準確追蹤物件並減少假陽性(偵測到有但實際上並沒有的狀況)。
後備系統:如果發生關鍵衝突或故障,則引導卡車安全停靠路邊,在2022年已有公開示範。
感知優先順序:在出現差異時(如感測器之間或與任何既有地圖資料衝突時),系統設計為透過即時驗證「信任所見」,優先融合驗證過的輸入。
強健訓練(Robust Training):使用來自軍事/越野環境的資料(如混亂地形)建構整體架構的韌性,使用視覺語言模型(VLMs)進行類似人類思考模式的障礙推理。

Kodiak表示其模組架構能避免當初特斯拉所發現的多模態衝突;多感測器法在低能見度(如濃霧、沙塵暴)等惡劣場景中,理論上能提升可靠度(LiDAR/雷達優於視覺),但整合的複雜性可能存在潛在技術問題,如校正結果的漂移或計算負荷,這可能導致如高速情境中的延遲回應。Kodiak雖有300萬英哩以上無重大事故記錄,但與數十億英哩相比仍顯非常低,是否涵蓋所有邊緣情況有待確認,且尚沒有第三方獨立研究確認其確為零風險,故仍需要更長期的實際驗證。

在模型訓練的算力基礎設施上,Kodiak並未像Tesla的Dojo那樣自建大規模運算中心;相反,它依賴事業夥伴關係和可租用的雲端資源進行訓練。車載運算使用NVIDIA DRIVE Orin進行即時處理(如圖,摘自NVDA官網)。
raw-image
其他硬體包括NXP處理器,以及Ambarella的CV3-AD685 AI SoC(如下圖,摘自官網)作為嵌入式領域控制器。
raw-image
對於車外訓練,Kodiak使用MLOps(見補充)方式進行模型迭代和資料管理;雖KDK無公開關於其訓練叢集(cluster)的細節,但推測其可能與雲端供應商(如AWS、Google Cloud)或事業夥伴如NVIDIA有所合作;這種方法也與其輕資本商業模式相呼應(透過租用或合作方式避免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
 〖補充〗MLOps
即機器學習作業(Machine Learning Operations),是一種將機器學習(ML)、軟體開發(Dev)和IT維運(Ops)整合的方法。
其核心目標是自動化標準化整個機器學習生命週期的流程,包括模型開發、測試、部署和監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馬克觀點Mark’s point——超越財報、深入質化基本面
10會員
47內容數
用專業、通俗的方式,講解大眾與分析師常忽略的質化「硬底子知識」,以幫助判斷企業的真正競爭力。 我們著重於「觀點深入」、「拆解核心」、「科普但專業」,致力於幫助大家瞭解"你到底買了甚麼" 同時也不定期發送重要的投資資訊、產業趨勢、科技方向,以及價值投資觀念解析。
2025/10/28
前陣子,我分享過一些insight,其中一件事就是「未來會有無人陸上戰鬥載具」,可能很多人聽了會覺得半信半疑吧? 事實上,我那時候自己也是預期至少五到十年後才會出現相關開發,但出乎我意料,這件事可能會更快實現,以後戰場上無人戰車、甲車出現只是遲早的事,甚至最後會跟電影演的一樣,由無人運輸載具直接運
Thumbnail
2025/10/28
前陣子,我分享過一些insight,其中一件事就是「未來會有無人陸上戰鬥載具」,可能很多人聽了會覺得半信半疑吧? 事實上,我那時候自己也是預期至少五到十年後才會出現相關開發,但出乎我意料,這件事可能會更快實現,以後戰場上無人戰車、甲車出現只是遲早的事,甚至最後會跟電影演的一樣,由無人運輸載具直接運
Thumbnail
2025/10/21
深入解析特斯拉FSD V14與V13的核心差異,透過海外車主實測情境,揭示V14在得來速、複雜路況、停車與應對特殊車輛等方面展現的「生命感」與「解決問題」能力,標誌著自動駕駛技術的重大飛躍,邁向Level 4/5目標。
Thumbnail
2025/10/21
深入解析特斯拉FSD V14與V13的核心差異,透過海外車主實測情境,揭示V14在得來速、複雜路況、停車與應對特殊車輛等方面展現的「生命感」與「解決問題」能力,標誌著自動駕駛技術的重大飛躍,邁向Level 4/5目標。
Thumbnail
2025/10/21
當金融科技巨頭 Fiserv (FI) 股價在數月內暴跌 40% 時,市場上出現了關於「價值陷阱」的質疑。本文將深入探討 Fiserv 的基本面、財務狀況及市場情緒,分析其股價下跌的原因,並判斷其是否為真正的價值陷阱,提供投資者決策參考。
Thumbnail
2025/10/21
當金融科技巨頭 Fiserv (FI) 股價在數月內暴跌 40% 時,市場上出現了關於「價值陷阱」的質疑。本文將深入探討 Fiserv 的基本面、財務狀況及市場情緒,分析其股價下跌的原因,並判斷其是否為真正的價值陷阱,提供投資者決策參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去歐洲真的是又興奮又緊張。網路上常說歐洲治安不好,行前說明會時領隊也提醒:「不要背後背包,隨身物要放在前面比較安全!」 但出國玩總是想打扮得美美的啊~而且隨身總得帶些實用小物:雨傘、濕紙巾、小瓶水、萬用藥膏……體積雖小,但零零總總裝起來也不少。我在蝦皮購買了這4樣超實用旅遊好物!減緩我的焦慮感。
Thumbnail
去歐洲真的是又興奮又緊張。網路上常說歐洲治安不好,行前說明會時領隊也提醒:「不要背後背包,隨身物要放在前面比較安全!」 但出國玩總是想打扮得美美的啊~而且隨身總得帶些實用小物:雨傘、濕紙巾、小瓶水、萬用藥膏……體積雖小,但零零總總裝起來也不少。我在蝦皮購買了這4樣超實用旅遊好物!減緩我的焦慮感。
Thumbnail
開箱 3 套深受 0-6 歲寶寶喜愛的互動式童書,包含 Bizzy Bear 推拉書、小小音樂大師有聲書、Poke A Dot 泡泡書,有效提升寶寶閱讀興趣與親子共讀時光。搭配蝦皮雙 11 購物攻略,教你如何鎖定免運、折價券、高額回饋,並透過蝦皮分潤計畫,將日常購物開銷轉化為穩定育兒基金,聰明消費。
Thumbnail
開箱 3 套深受 0-6 歲寶寶喜愛的互動式童書,包含 Bizzy Bear 推拉書、小小音樂大師有聲書、Poke A Dot 泡泡書,有效提升寶寶閱讀興趣與親子共讀時光。搭配蝦皮雙 11 購物攻略,教你如何鎖定免運、折價券、高額回饋,並透過蝦皮分潤計畫,將日常購物開銷轉化為穩定育兒基金,聰明消費。
Thumbnail
ARK於6/12發布其對Tesla未來價值的更新,ARK預計在2029年特斯拉每股價值將達到2600美元。
Thumbnail
ARK於6/12發布其對Tesla未來價值的更新,ARK預計在2029年特斯拉每股價值將達到2600美元。
Thumbnail
Tesla一直強調自己是AI公司,EV的銷量成長慘淡,能源業務爆發,馬斯克畫出的大餅該如何估值?
Thumbnail
Tesla一直強調自己是AI公司,EV的銷量成長慘淡,能源業務爆發,馬斯克畫出的大餅該如何估值?
Thumbnail
圖片來源:工商時報 美國科技股持續創新高,特別是與 AI 相關的題材熱得發燙;只要手上有 AI 相關的題材類股,就幾乎等於獲利保證。 微軟也因為 AI 佈局有成,近期頻頻超越蘋果電腦成為地球上市值最高的公司,其將近 2.9 兆美元的市值,以國家 GDP 相比,介於英國(3.0 兆)與法國(2.7
Thumbnail
圖片來源:工商時報 美國科技股持續創新高,特別是與 AI 相關的題材熱得發燙;只要手上有 AI 相關的題材類股,就幾乎等於獲利保證。 微軟也因為 AI 佈局有成,近期頻頻超越蘋果電腦成為地球上市值最高的公司,其將近 2.9 兆美元的市值,以國家 GDP 相比,介於英國(3.0 兆)與法國(2.7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一家專注於人工智能和搜索引擎優化工具的科技公司的成立及發展,以及該公司面臨的遙距工作中的文化差異和管理挑戰。同時也介紹了該公司的市場前景和營運現況以及提出了在遙距工作中促進交流和精神健康的管理策略。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一家專注於人工智能和搜索引擎優化工具的科技公司的成立及發展,以及該公司面臨的遙距工作中的文化差異和管理挑戰。同時也介紹了該公司的市場前景和營運現況以及提出了在遙距工作中促進交流和精神健康的管理策略。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特斯拉自動駕駛硬體版本的演進,包括 HW3.0、HW4.0 硬體版本在臺灣的抵達和消費者的選擇,硬體與軟體的協同發展,各版本晶片的技術規格及未來發展趨勢等。文章內容深入淺出,對於對特斯拉自動駕駛有興趣的讀者具有參考價值。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特斯拉自動駕駛硬體版本的演進,包括 HW3.0、HW4.0 硬體版本在臺灣的抵達和消費者的選擇,硬體與軟體的協同發展,各版本晶片的技術規格及未來發展趨勢等。文章內容深入淺出,對於對特斯拉自動駕駛有興趣的讀者具有參考價值。
Thumbnail
特斯拉展示人形機器人進展,新款Dojo晶片宣布投產,帶動市場續關注在AI晶片、模型訓練投資、機器人供應鏈、電力、鏡頭、感測、電源與電壓管理、液體冷卻技術。
Thumbnail
特斯拉展示人形機器人進展,新款Dojo晶片宣布投產,帶動市場續關注在AI晶片、模型訓練投資、機器人供應鏈、電力、鏡頭、感測、電源與電壓管理、液體冷卻技術。
Thumbnail
這是『特斯拉(Tesla)解構』系列短文,此系列將個別介紹支持特斯拉成為 AI robotic 企業的重要積木,不會重技術細節描述,不會長篇大論,更多會從戰略意義上回答幾個問題,希望幫助大家降低進一步認識特斯拉的時間成本。
Thumbnail
這是『特斯拉(Tesla)解構』系列短文,此系列將個別介紹支持特斯拉成為 AI robotic 企業的重要積木,不會重技術細節描述,不會長篇大論,更多會從戰略意義上回答幾個問題,希望幫助大家降低進一步認識特斯拉的時間成本。
Thumbnail
探討特斯拉的投資理由、未來機會、全自動駕駛(FSD)監管問題、AI訓練投入,以及最新的財報表現。了解特斯拉如何在電動車和AI市場中創造未來,並對特斯拉的未來前景進行深入分析。
Thumbnail
探討特斯拉的投資理由、未來機會、全自動駕駛(FSD)監管問題、AI訓練投入,以及最新的財報表現。了解特斯拉如何在電動車和AI市場中創造未來,並對特斯拉的未來前景進行深入分析。
Thumbnail
去年也說明過了,就是機器人的產業崛起想像 我們目前頂多習慣LEVEL 2~3 而下一個等級是系統全自動,這需要更多的法規還有硬體+軟體進步 我還是跟2020年看法一樣.電動車2025年群雄割據結束後,就會邁入下一個階段 之後就是軟體也會開始有成長期空間 2020年說要先硬體普及後才能開
Thumbnail
去年也說明過了,就是機器人的產業崛起想像 我們目前頂多習慣LEVEL 2~3 而下一個等級是系統全自動,這需要更多的法規還有硬體+軟體進步 我還是跟2020年看法一樣.電動車2025年群雄割據結束後,就會邁入下一個階段 之後就是軟體也會開始有成長期空間 2020年說要先硬體普及後才能開
Thumbnail
在上一篇科技巨頭解碼中,我們重新盤點了特斯拉的電動車與能源業務的長線展望,提出了較有可能的未來路徑。而在本篇,Miula 將會針對特斯拉的服務業務、FSD 業務,以及 Optimus 人型機器人業務,做出我目前對於其長線發展的預測。
Thumbnail
在上一篇科技巨頭解碼中,我們重新盤點了特斯拉的電動車與能源業務的長線展望,提出了較有可能的未來路徑。而在本篇,Miula 將會針對特斯拉的服務業務、FSD 業務,以及 Optimus 人型機器人業務,做出我目前對於其長線發展的預測。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