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上次那本人氣鼎盛的《喜鵲謀殺案》開始,安東尼這位英國作家出色的才華,立即馬上地就讓我對所謂的福爾摩斯系列的後續寫手的既定印象,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看法,也肯定了英國作家偶有佳作的或然率是越來越大了。
我本來對於這個已經讓人厭煩的主角設定系列有著無奈又不想偏激地厭惡的認知,像是日本柄刀一寫下的純本格《王牌對決》這一類的套用、沿用的華麗大絕招,我實在覺得徒有辛辣卻沒有新意,充其量頂多能說是活潑可愛的有趣瞎掰的進階版輕小說而已。其他的諸如柳廣司的《我是夏洛克福爾摩斯》、高殿円的《夏莉.福爾摩斯與血色的憂鬱》此類的作品,都只能算是其音也糜糜的程度而已。

Anthony John Horowitz, CBE (born 5 April 1955) is an Englishnovelist and screenwriter specialising in mystery and suspense.His works for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 readers include The Diamond Brothers series, the Alex Rider series, and The Power of Five series (known in the U.S. as The Gatekeepers). His work for adults includes the play Mindgame (2001); two Sherlock Holmes novels, The House of Silk (2011) and Moriarty (2014); two novels featuring his own detective Atticus Pund, Magpie Murders (2016) and Moonflower Murders (2020); and three novels featuring himself paired with fictional detective Daniel Hawthorne, The Word Is Murder (2017), The Sentence Is Death (2018) and A Line to Kill(2021), with an upcoming fourth novel entitled The Twist of a Knifescheduled for publication in August 2022. The Estate of James Bondcreator Ian Fleming also chose Horowitz to write Bond novels utilizing unpublished material by Fleming, starting with Trigger Mortisin 2015, followed by 2018’s Forever and a Day, with a third novel entitled With a Mind to Kill to be released in May 2022.
不過這樣的說法也不算完全正確,畢竟咱們安東尼雖然有柯南道爾基金會的肯定,但是自己筆下寫出的,並非我所厭惡的沿用套用的做法。而且,他僅憑藉著第一本書中書的《喜鵲謀殺案》就讓我死心塌地地成為了他的鐵粉,他的作品裡非但沒有英國小說該有的俗氣套路,拖拉扭捏地錯誤表達感情的毛病,反倒是把阿加莎的劇情更優雅與簡潔地說個明白,哪怕是每一本都像磚塊的體積,雖然不免看得辛苦,可是劇情上的邏輯與對話卻不糊塗。光是這個寫作的功力,在前一本岩井圭也《文身》裡也有相關的寫作賞析說明,看得越多,能找到共鳴的細節也積累出不少的感觸,遇到安東尼的作品,真是不免要誇獎一下這峰迴路轉的劇情,就算是在簡體小說裡被分成了兩本的磚塊書《貓頭鷹謀殺案》,哪怕是厚重的上下集,我認為讀者們仍然可以簡單地就享受到安東尼寫作高明之處所傳遞的樂趣。

全部的人都有嫌疑,每個人都有犯案動機!雖然老套,但是卻因為描繪人物的功力與進行的節奏感非常到位,所以我認為燒了幾天的腦袋實在非常值得。
愛情與麵包怎麼能做選擇?
龐德偵探是個在現實生活中被推下鐘樓身亡的作家(艾倫)筆下是個高明的老人家,在我看來,這位存在於書中書的偵探角色,頗有與阿加莎克莉絲蒂創作出的大偵探白羅互別苗頭的樣子。也滿像是前幾天看過的《法官和他的劊子手》裡那個默默找真相的偵探,然而雖然個人風格雷同,但不同的地方在於現實故事與書中書的迂迴隱喻之類的劇情走向,這樣一來,就與傳統的冷硬派偵探故事就有著蕩氣回腸程度迥異的差別。

以手腳不乾淨出了名的女傭,發現了十二號房的死者……..
我們都知道在《喜鵲謀殺案》裡擔任偵探一角的龐德在辦案時已經是生命告終的病危狀態,儘管因為作家突然的死亡,案件的懸疑在最高潮時就突然謝幕告終,留下了每位滿臉狐疑的讀者在觀眾席上驚訝不已。但是這本書在後來的《貓頭鷹謀殺案》裡有提到這個不完整的故事,在作家身故之後仍然繼續出版上市,看來推理能力在小說作家與責任編輯之間的角力,仍然沒完沒了地持續處在拔河的狀態裡,這,當然就是今天看完的《貓頭鷹謀殺案》最讓人看也不是(文長好累),不看也忍不住(文筆太好看)的一個情況。
書中有書X謊話滿天飛
承襲著《喜鵲謀殺案》一書的劇情脈絡,無獨有偶的《貓頭鷹謀殺案》也有著依循著這個軌跡像是循規蹈矩的模樣。但是整體規模上,硬是把大作家艾倫寫過的一書《龐德來斷案》、以及大編輯蘇珊《月光花謀殺案》兩起事件給合併成了這本《貓頭鷹謀殺案》。

總是氣急敗壞、臉上有刀疤的大掌櫃?
我認為應該先把《龐德來斷案》仔細讀過一次之後,才回到現實生活裡看看《喜鵲謀殺案》結束之後,與男友移居到村上春樹老愛的希臘克里特島生活的編輯蘇珊所發生的《月光花謀殺案》,這樣一來,才能行雲流水地看著安東尼用心良苦,精心策劃出這一套天花亂墜看似無法可解的謎團卻又能自圓其說地把兩個案件之中,所有你認為瞎掰的、亂蓋的、不合理的、歧視的、偏頗的、怪異的所有對話與來往,全都說得你心服口服,也就是安東尼為了表達這樣的心意,所以,才會有之前我說的〈讓人看也不是〉裡括號中的原因,文章篇幅漫長難耐,可是,你又無法克制自己觀看蘇珊那種與我們有著同樣內心世界的邪惡呢喃,安東尼在屏棄了所有假道學的正義說法上,有著讓我對英國推理小說偵探角色這群人,有著另外一面全新的認知,而且是打從心裡喜歡的這種感覺。

被判殺人搶劫監禁二十五年的羅馬尼亞大帥哥?
《貓頭鷹謀殺案》開宗明義地告訴你案件的發生,是因為一本小說裡透露出真正兇手的身份,用一種曖昧不明的隱喻法(像不像村上春樹的《刺殺騎士團長》裡寫的連春樹自己都看不懂的廣告、感慨!)讓我一直在對照著蘇珊的現實生活與虛構小說裡龐德經歷的一切,有什麼可以告訴人卻又不能講的清楚明白的交集之處,文章一頁一頁地走到了最後,終於來到了進行終極大解謎的會議室(反正真兇就是會在大廳裡排排坐著,聆聽偵探角色的震撼開示!),這時候,你才發現原來是這麼簡單的一個情況,包括讀者們全都被安東尼捉弄的暈頭轉向,可是,樂趣不都是這樣嗎?你敢說我孫子武丸的《殺戮之病》不是經典中的極品嗎?

我就知道蘇珊的男朋友為什麼好幾天都不接電話,不回依媚友!
《貓頭鷹謀殺案》這個故事的組合,並非只是單純的冷硬派偵探為了賺取生活費而四處奔忙地推敲真相,相反的,這裡頭反倒是講了許多生活上困難重重的問題所在,包括相處的愛情、現實生活的壓力、性向問題導致的相遇與離別、人為財死的無奈、歹毒如蛇的嫉妒心腸、琳琅滿目的嫁禍於人的手段等等族繁難以備載的獨立與相關連事件的大集合,看了許多年的歐美偵探小說,我也開始像是眼睛終於習慣了黑暗,如同漸漸可以順利走到漆黑的廁所解手般地順利閱讀歐美人名為主的冷硬偵探小說,久而久之了起來之後,我反而覺得現實滋味雖然略顯枯燥,相較於東洋大和民族的本格推理小說,雖然樂趣十足,卻沒有太多可以觸及心靈瓣膜的情感。

那到底貓頭鷹是在這齣戲裡什麼時候登場呢?
講是這樣講啦!歐美,日本。日本,歐美,哪一次不是這樣輪著看來看去的?偶爾還要穿插幾本笑死人不償命的島田莊司推理大獎決選作品來傷害一下自己。老話一句,雖然《貓頭鷹謀殺案》篇幅廣大漫長,但是如果錯過了,就枉費你花了那麼長時間閱讀了《喜鵲謀殺案》了。

猴~你的前言不對後語喔!想要愛面子耍帥逞威風對吧?
對了,別等什麼繁體中文版本了,這次簡體版本的翻譯還滿接地氣的,許多口語上的味道已經漸漸地把歐美怪腔怪調的文學,與我們輕鬆出口的語氣已經拉近了不少的距離。
真好笑,我還得在意誰喜歡這首歌,誰不喜歡這首歌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