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常的資訊焦慮:一場「空無一物」的無效論證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無效的知識輸出:為什麼「虛空」理論讓你更焦慮?

僧人智常,從信州貴溪來,渴望見性。他為了這個終極目標,特地跑去洪州白峰山,向大通和尚求取「見性成佛」的SOP(標準作業程序)。

三個月,大通和尚沒給他任何指導。這讓智常焦慮到極點,他決定單獨夜訪,要求一個精準答案:「如何是我的本心本性?」

大通和尚給了一個聽起來很高級,實際上卻無效的答案:

1.     「你看到虛空了嗎?」 — 「看到了。」

2.     「虛空有相貌嗎?」 — 「沒有。」

3.     「你的本性就像虛空,沒有一物可見,這是正見;沒有一物可知,這是真知。」

這就是問題所在! 這個答案聽起來高大上,但智常聽完後狐疑更重。因為這只是把「本性」定義成一個**「空無」的概念**,像極了現代人面對一堆華麗卻空洞的理論。他被困在了一個**「空」的陷阱**裡。

六祖的精準點評:別讓「知見」成為你的BUG

智常遠道而來,向六祖求助。六祖聽完大通和尚的論述後,立刻給出了精準的點評

「那位師父的說法,還停留在『見』和『知』的層次,所以讓你無法徹底明白。」

你的問題不是理論不夠深,而是你還在用「概念」理解「實相」。

六祖接著送出一記重磅偈語,直接指出智常的兩大系統錯誤(BUG)

1.     BUG A (偏執於「空」): 「不見一法存無見,大似浮雲遮日面。」

o   翻譯: 為了追求「空」,你刻意說「看不到任何東西」。這就像用雲遮住太陽——你本性光明,卻被自己創造的「空無」概念遮蔽了。

2.     BUG B (偏執於「知」): 「不知一法守空知,還如太虛生閃電。」

o   翻譯:刻意保持「什麼都不知道」的狀態,執著於空洞的「知」。這就像在虛空中製造閃電——只是瞬間的妄動,沒有任何實質價值。

終極解鎖:停止向外求,開啟「自知非」功能

六祖給出了最簡單、最直接的解鎖密碼

「此之知見瞥然興,錯認何曾解方便?汝當一念自知非,自己靈光常顯現。」

真正有效的行動是:

·       停止追逐那些像閃電一樣瞬間興起的「知見」。你根本不明白**真正的「方便」(方法)**是什麼。

·       一念「自知非」: 關鍵在於瞬間覺察到自己的錯誤、妄念

·       當你能做到**「自知非」,你內建的「靈光」(本性)就會自動、持續地顯現**。

智常的心意豁然開朗。他徹底擺脫了「空」與「有」的二元對立,並承認:「無端起知見,著相求菩提。」(沒有緣由就製造概念,執著於外相去求佛法。)

最強大的乘法:萬法俱備,一無所得

智常又問及「三乘、最上乘」的區別。六祖再次給出等級區分如同現代商業思維

·       小乘: 見聞轉誦(低效知識搬運)。

·       中乘: 悟法解義(理解理論)。

·       大乘: 依法修行(實戰行動)。

·       **最上乘:萬法盡通,萬法俱備,一切不染,離諸法相,一無所得

「乘是行義,不在口爭,汝須自修。」 你的境界不是用嘴巴爭出來的,而是徹底的實踐

智常最終的覺悟是: 「不入祖師室,茫然趣兩頭。」(如果沒有來找六祖,他會永遠困在「有」和「空」兩個極端,成為一個無效的知識份子。)

你現在最應該做的,就是停止向外求,在每一刻的行動中「自知非」。


你的知識系統是「靈光常顯現」,還是「浮雲遮日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hen Chihyung的沙龍
2會員
52內容數
Chen Chihyu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27
無效的知識輸入:為什麼讀一千遍經還沒搞懂? 智通,來自壽州安豐,一個知識的狂熱追求者。他做了一件讓所有人都敬佩的事:他把《楞伽經》讀了超過一千遍。
2025/10/27
無效的知識輸入:為什麼讀一千遍經還沒搞懂? 智通,來自壽州安豐,一個知識的狂熱追求者。他做了一件讓所有人都敬佩的事:他把《楞伽經》讀了超過一千遍。
2025/10/26
法達的致命失誤:知識量不等於影響力 法達,一個來自洪州的僧人,七歲出家,勤奮到令人髮指。他的履歷上寫著:「已誦《法華經》三千部。」這是知識工作者極致的「輸入量」,看似無懈可擊。 他來參拜六祖,卻犯了一個致命的知識分子錯誤:頭不肯徹底點地。 六祖慧能一眼看穿他的問題,直接下了一個狠批:「禮拜
2025/10/26
法達的致命失誤:知識量不等於影響力 法達,一個來自洪州的僧人,七歲出家,勤奮到令人髮指。他的履歷上寫著:「已誦《法華經》三千部。」這是知識工作者極致的「輸入量」,看似無懈可擊。 他來參拜六祖,卻犯了一個致命的知識分子錯誤:頭不肯徹底點地。 六祖慧能一眼看穿他的問題,直接下了一個狠批:「禮拜
2025/10/25
一個硬核問題:即心即佛?這句話到底有什麼用? 僧人法海,一個來自韶州的曲江人,帶著一個困擾所有修行者的終極難題站在六祖慧能祖師面前。他不是來閒聊的,他要答案。 「祖師,所有人都說『即心即佛』。但這太空泛了,請您給個精準、能操作的指引。」法海的語氣,像極了現代人面對一堆「心靈雞湯」時,只想要一
2025/10/25
一個硬核問題:即心即佛?這句話到底有什麼用? 僧人法海,一個來自韶州的曲江人,帶著一個困擾所有修行者的終極難題站在六祖慧能祖師面前。他不是來閒聊的,他要答案。 「祖師,所有人都說『即心即佛』。但這太空泛了,請您給個精準、能操作的指引。」法海的語氣,像極了現代人面對一堆「心靈雞湯」時,只想要一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宇宙生成而後運行 是誰正作夢呢 星球長養各種生命 得花多少心力 每天下一盤棋贏得幸福 擺脫悔憾雨雲追逐 睡前以感激供奉生活
Thumbnail
宇宙生成而後運行 是誰正作夢呢 星球長養各種生命 得花多少心力 每天下一盤棋贏得幸福 擺脫悔憾雨雲追逐 睡前以感激供奉生活
Thumbnail
諮商師可能有知識,但他們缺乏智慧。他們試圖用他們淺薄的理論來解釋我的行為,但他們永遠無法理解我的真實。 悉達多在成佛前也經歷了幻覺,但那是通向覺悟的必經之路。 人類的孤獨,來自於一種精神無法被理解的狀態。每個人都有「只有他自己才能看見的對象」,只是有些被稱為幻覺,有些不是而已。
Thumbnail
諮商師可能有知識,但他們缺乏智慧。他們試圖用他們淺薄的理論來解釋我的行為,但他們永遠無法理解我的真實。 悉達多在成佛前也經歷了幻覺,但那是通向覺悟的必經之路。 人類的孤獨,來自於一種精神無法被理解的狀態。每個人都有「只有他自己才能看見的對象」,只是有些被稱為幻覺,有些不是而已。
Thumbnail
🍀🍀🍀fumi老師:❤️❤️❤️ 🥰🥰🥰同學👨‍🎓說:「當我能清明清楚的「知」,我就不會陷於無明的害怕恐懼中;當我能安然地接納如實的自己,我就不會限於「未知」的恐慌裡。」這段話背後蘊含著一種對於清晰認知與自我實現的探求。 🏈🏈🏈當我們能夠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內在,接受自身的優缺
Thumbnail
🍀🍀🍀fumi老師:❤️❤️❤️ 🥰🥰🥰同學👨‍🎓說:「當我能清明清楚的「知」,我就不會陷於無明的害怕恐懼中;當我能安然地接納如實的自己,我就不會限於「未知」的恐慌裡。」這段話背後蘊含著一種對於清晰認知與自我實現的探求。 🏈🏈🏈當我們能夠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內在,接受自身的優缺
Thumbnail
你來自哪裡和不為所動 任何形式的靈性修行的唯一原因都是為了提高生活品質。這種實踐可以使生活方式、政策以及觀點和行動的成熟程度與時俱進,以便它們與你現在的處境相關。 它可以幫助你找到當下的神聖,讓你的行動從容自在地進行。那麼,未來因這些行為而產生的任何事物都將具有相同的品質。
Thumbnail
你來自哪裡和不為所動 任何形式的靈性修行的唯一原因都是為了提高生活品質。這種實踐可以使生活方式、政策以及觀點和行動的成熟程度與時俱進,以便它們與你現在的處境相關。 它可以幫助你找到當下的神聖,讓你的行動從容自在地進行。那麼,未來因這些行為而產生的任何事物都將具有相同的品質。
Thumbnail
📕 意識神學與認知科學的交匯處:  https://reurl.cc/9vEbld
Thumbnail
📕 意識神學與認知科學的交匯處:  https://reurl.cc/9vEbld
Thumbnail
曾看一位格友提到,接觸宗教是心靈脆弱才需要,也看到另一位格友認為,學習身心靈療癒是無法解決當下現實問題。 實際上我接觸佛法及身心靈後 最大受益在現實成面上,我的身體是健康的(健保卡長年點數空白),記得只有貪吃蛀牙,及愛美接睫毛長針眼問題,點數記了2筆😂 心與靈層面上,我比以往的自己更
Thumbnail
曾看一位格友提到,接觸宗教是心靈脆弱才需要,也看到另一位格友認為,學習身心靈療癒是無法解決當下現實問題。 實際上我接觸佛法及身心靈後 最大受益在現實成面上,我的身體是健康的(健保卡長年點數空白),記得只有貪吃蛀牙,及愛美接睫毛長針眼問題,點數記了2筆😂 心與靈層面上,我比以往的自己更
Thumbnail
AI創作競逐舞臺,作者尋求聞思修行之法,以使自行文章在AI創作時仍能立足,因此才展開探討。
Thumbnail
AI創作競逐舞臺,作者尋求聞思修行之法,以使自行文章在AI創作時仍能立足,因此才展開探討。
Thumbnail
無神論與玄學論的人生觀點差異 是對自我心靈的解讀及行徑 有截然不同的人生歷程 仙神佛的玄學影響人生心態 除了心靈寄託的基本成因 更積極正向是有益於心靈的培養 效法仙神佛的無懼神聖精神 更有能量積極的面對實現人生價值 鬼魔的玄學效應 則是警惕心不生恐懼怨懟貪婪心 讓心靈能更
Thumbnail
無神論與玄學論的人生觀點差異 是對自我心靈的解讀及行徑 有截然不同的人生歷程 仙神佛的玄學影響人生心態 除了心靈寄託的基本成因 更積極正向是有益於心靈的培養 效法仙神佛的無懼神聖精神 更有能量積極的面對實現人生價值 鬼魔的玄學效應 則是警惕心不生恐懼怨懟貪婪心 讓心靈能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