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下的對話:一場關於圓滿世界的謙卑探尋

更新 發佈閱讀 14 分鐘

序幕:靜謐園中的相遇

在一處遠離塵囂的庭園裡,古老的松柏靜默佇立,清澈的溪流無聲地環繞著一座古樸的亭台。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檀香與泥土的芬芳,陽光透過琉璃瓦,灑下斑斕而溫暖的光影。

這裡沒有講壇,亦無聽眾。六位來自不同智慧傳承的長者,應一個共同的、無聲的邀請,在此相聚。他們分別是:身著樸素僧袍的佛教僧侶,神情安詳;手持書卷的儒家學者,目光溫潤;披著橙色長巾的印度教導師,眼神深邃;頭戴基帕的猶太拉比,蓄著智慧的長髯;身穿簡潔牧師服的基督宗教牧師,面容和藹;以及頭戴白色小帽的伊斯蘭教伊瑪目,氣質沉靜。

他們的相聚,並非為了一場辯論,更非意圖證明彼此的高下。恰恰相反,這是一次基於最深相互尊重的謙卑交流。他們因一個共同的悲憫而來:看見了世間的苦難、紛爭與匱乏,並由衷地渴望,能從各自古老的智慧之泉中,為這破碎的世界,共同探尋一條通往圓滿、和平與豐盛的道路。

raw-image


第一章:共同的夢想——一個沒有匱乏與紛爭的世界

對話由儒家學者溫和地開啟,他輕撫著手中的竹簡,環視眾人。

「諸位道友,」他緩緩說道,「我等分屬不同的傳承,所用的名相亦各異。然而,在我們所有偉大智慧的深處,都蘊藏著一個共同的夢想——一個關於理想世界的願景。這個世界,或許名為『人間淨土』,或許稱為『大同世界』,亦或是『彌賽亞時代』。儘管路徑不同,但終點都指向一個充滿和諧、慈悲與普遍福祉的境界。或許,探討此一共通的嚮往,便是我等建立互信與理解的最佳起點。」

佛教僧侶雙手合十,微微頷首。「誠如先生所言。在佛教的願景中,我們稱之為『人間淨土』。那是一個沒有經濟缺陷,物質豐饒的地方。更重要的是,那裡是『善人聚集』之所,因心靈的淨化而自然沒有紛爭。在那片淨土上,一切眾生皆有機會彰顯其內在的佛性,充分釋放潛能,圓滿覺悟。」

「這與儒家的理想何其相似。」儒家學者接著說,「在《禮記》中,孔夫子描繪了一個『大同世界』的藍圖。在那樣的世界裡,『老弱病殘皆有所養』,社會的物質基礎得到普遍的保障。其核心在於建立一個『基於信任的和諧』社會,人人講信修睦。這份願景令我不禁思索,此等和諧之境,究竟是憑藉我輩自身的道德修養,還是仰賴一種超越性的力量方能成就?」

基督宗教牧師與猶太拉比相視一笑,由牧師開口:「先生的問題觸及了核心。在我們亞伯拉罕的傳統中,我們共同期盼著『彌賽亞時代』的到來。那固然需要人類的回應,但其根本是一份神聖的應許。先知以賽亞曾預言,那時將『化劍為犁』,戰爭不復存在。更具體地說,那是一個『消除飢荒與貧困』的時代。這份承諾,源於我們最根本的信念:人類是按上帝的形象(Imago Dei)所造,因此每一個人,都擁有不容剝奪的神聖尊嚴。」

「是的,」伊瑪目補充道,「這份尊嚴必須在社群中實現。《古蘭經》教導我們,信士的社群(Ummah)應當『如一個身體』,若一處疼痛,全身皆感不眠。這不僅是比喻,更是我們終極的社會支持網絡。而維繫這個身體健康的,則是『公正』(Adl)。治理者所擁有的一切權力與資源,皆非私產,而是一份來自真主的神聖『信託』(Amanah),必須以絕對的公正來履行。」

一直靜靜聆聽的印度教導師,此刻也開了口:「在我們的傳統中,同樣存在著張力。我們有『不害』(Ahiṃsā)的至高原則,教導我們不傷害一切生命。但同時,為了維護宇宙的正法與秩序(Dharma),有時也不得不履行艱難的職責。此一張力最終指向一個更高的綜合:即了悟個體真我(Ātman)與宇宙終極實在(Brahman)本為一體的不二實相。在那個境界中,一切二元對立自然消解,和諧於是顯現。」

牧師凝視著面前的茶杯,若有所思地總結道:「聽起來,儘管我們描述理想世界的語言,以及實現它的途徑各不相同,但我們都同意,保障普遍的物質基礎,讓每一個人都能免於匱乏的恐懼,是實現這一切崇高理想不可或缺的基石。」

第二章:慈悲的基石——從免於匱乏到釋放潛能

「誠然,」基督宗教牧師接過話題,將其引向更深處,「我等所有信仰都教導我們要關懷窮人。那麼,在今日這個物質生產力空前發達的世界,這份古老的關懷,應當如何體現為一種確保每個人基本尊嚴的制度性安排呢?我們如何將慈悲化為具體的契約?

伊瑪目首先分享道:「在伊斯蘭教中,我們有一項名為『天課』(Zakat)的制度。這並非自願的慈善,而是一項強制性的財富再分配機制。其本質並非富人對窮人的施捨,而是窮人在富人財富中『應得的權利』。它是一項系統性的工具,旨在淨化財富、消弭貧富差距,並從根本上促進社會的團結與穩定。」

「這與大同世界的精神完全契合。」儒家學者回應道,「『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原則,實際上描繪了一幅全面的福利國家藍圖。其經濟倫理更進一步,所謂『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倡導的是一種反對浪費與個人囤積的公而忘私精神。這正是對當代消費主義的根本批判。」

佛教僧侶輕聲說道:「先生對囤積與浪費的批判,也正是佛教經濟學的核心。其目標是『以最少的消耗,獲取最大的福祉』,這從根本上挑戰了現代世界對無限增長的迷戀。佛陀教導我們『正命』(Right Livelihood),鼓勵我們從事不傷害自他的職業,並過一種簡樸的生活。然而,」僧侶話鋒一轉,目光溫和地望向眾人,「我不禁思索,這些外在的制度安排,若未能觸及人類內心深處的貪欲(tṛṣṇā),是否真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法師所言極是。」伊瑪目頷首道,「但或許,這兩者互為因緣。一個為下一餐飯而焦慮的人,其心靈沒有餘裕去觀照內在的貪欲。這些制度,正是為了創造出必要的條件,讓每個人都能有那份心靈的空間,去從事更高層次的修為。」

「正是如此。」印度教導師總結道,「諸位的智慧,都指向了一個共同的原則:無條件地保障每一個人的基本生存,是釋放其更高潛能的前提。 當一個人不再為生計而焦慮時,他們的心靈才能被真正地解放出來,去追求教育、從事創造、關懷他人,乃至進行更深層的靈性修為。但這份解放之所以可能,只因無人能獨自成就。我輩追求更高目標的能力本身,便是一份來自無數眾生所構成的、那張看不見的網絡的贈禮。」

第三章:看不見的網絡——從一杯淨水諦觀萬法緣起

話音剛落,一直沉默的佛教僧侶,緩緩端起面前石桌上的一杯淨水。他並未飲用,只是輕輕舉起,讓陽光穿透杯身,映照出清澈的光芒。

「諸位,」他輕聲說,「或許,我們不必遠求。這宇宙萬物互聯的實相,就蘊藏在這杯看似簡單的水中。讓我們一同來觀照,這一杯水的成就,背後蘊含了何等廣闊深遠的因緣網絡。」

一場寧靜的觀照就此展開。

猶太拉比首先開口,眼中充滿敬畏:「我首先感恩那最根本的『自然循環』。感恩太陽的光與熱,蒸騰起江海之水;感恩大氣的流動,將水氣凝結為雲雨;感恩綿延的山脈與森林,匯聚了來自天空的恩澤。若無此宇宙能量的運作,一切皆無從談起。」

基督宗教牧師接續道:「接著,我感恩那些在『水庫集水』與『淨水處理』過程中付出的人們。我感恩那些默默守護在水庫旁的管理員與水文學者,他們確保了我們水源的穩定。我更感恩在淨水廠裡的化學工程師與廠務操作員,他們運用混凝、沉澱、過濾、消毒等科學程序,將原水轉化為我們可以安心飲用的淨水。這背後,是政府長遠的國土規劃與科學研究的百年積累。」

「這份淨水,還需要通過龐大的『輸配網絡』才能抵達此地。」伊瑪目說道,「我感恩那些設計、鋪設並維護地下管網的土木工程師與管線維修人員。他們常常在我們看不見的角落,甚至在深夜裡,辛勤地工作,確保這文明的命脈暢通無阻。」

儒家學者最後總結道:「最終,在『家戶終端』,我們還需感恩將水管接入這座庭園的水電技師,以及製造這只玻璃杯與濾水器的工人們。他們的勞動,是這條漫長因緣之鏈的最後一哩路。」

在一陣靜默的感恩之後,對話進入了更深的哲學層面。

「諸位所見,」佛教僧侶說,「正是佛陀所教導的『緣起』(Pratītyasamutpāda)之法的生動示現。這杯水,由陽光、雲雨、工程師、工人等無數因緣和合而成,它本身並無一個獨立不變的自性。宇宙萬物,莫不如此。」

「在我們的傳統中,」基督宗教牧師回應道,「可以將這個網絡比作『基督的身體』(Corpus Christi)。每一個肢體,無論是工程師還是農夫,功能雖各不相同,卻都是這個神聖身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共同服務於一個更高的、充滿愛的目的。」

「這也完美地體現了伊斯蘭教『認主獨一』(Tawhid)的真理。」伊瑪目說道,「既然萬物皆為獨一的造物主所創造,那麼從本質上說,整個創造界就是一個緊密相連的統一體。看見一杯水中的宇宙,便是看見造物主無所不在的智慧與慈憫。」

儒家學者輕撫長髯,補充道:「這亦是先賢所言『天人合一』的境界。這杯水所呈現的和諧循環,正是我輩所追求的善治社會的完美映照。社會中每個人各司其職,共同為整體的福祉而貢獻,正如山川雲雨各盡其能,方能成就這一杯淨水。」

印度教導師最後以一句話總結了這場深刻的觀照:「既然萬物本為一體,相互依存,那麼我們每一個人心靈的狀態——是清淨還是染污,是慈悲還是仇恨——必然會透過這張看不見的網絡,影響到整個世界的樣貌。」

第四章:心靈的淨土——轉化世界的內在力量

印度教導師的話,將對話引向了最終的核心。他提出了一個根本性的問題:「我們所見之外在世界的和平與混亂,其最終的根源,究竟在何處?」

亭中再次陷入一片寧靜,眾人皆在內心參詳這個問題。

佛教僧侶打破了沉默:「佛陀的教導非常清晰:一切個人與集體的苦難,其最終根源都在於我們內心的『貪、瞋、癡』三毒。而淨化世界、建立人間淨土的根本力量,也必然來自於內心——那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慈悲』(Karuṇā)之心,以及洞徹萬法實相的『智慧』(Prajñā)。心淨,則國土淨。」

「是的,」基督宗教牧師應和道,「耶穌基督曾教導我們:『神的國就在你們心裡』。我們傳統中有一種愛,稱為『神聖之愛』(Agape)。它並非基於情感或回報,而是一種意志的行動,一種無條件的、自我犧牲的、旨在促進他人福祉的愛,其關懷甚至及於我們的仇敵,正如『好撒瑪利亞人』的寓言所示。這份愛,正是轉化人心與社會那充滿紛爭的結構,最終極的動力。」

猶太拉比說:「修復世界的旅程,始於內心的『悔改』(Teshuvah)。透過深刻地反省自身,並重新對齊神聖的律法,我們才能修復個人與上帝、個人與社群之間破碎的關係。內在的秩序,是外在和諧的前提。」

「這正是伊斯達姆(Islam,順服)的真義。」伊瑪目說道,「對真主的全然順服,必然要求我們進行內心的『淨化』(Tazkiyah),去對抗那驅使我們自私自利的小我(Nafs)。唯有戰勝內心的私慾,才可能在社群中建立真正的公正。」

儒家學者最後總結道:「這與儒家的核心教義如出一轍。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一個由內而外的次第。個人的道德完善——即『誠意、正心』——是社會和諧與天下太平的絕對起點。若無內心的修為作為根基,一切外在的制度建設,都將如同沙上之塔。」

眾人皆點頭稱是。內心轉化的重要性,已是共識。在一陣靜默的沉思後,猶太拉比長嘆一聲,語氣中充滿了謙卑:「我等都強調個人的修行與努力,此即『自力』。然而,當我凝視這世界深重的共業,與我們自身內心的軟弱時,我必須謙卑地叩問:僅僅依靠我們自身的努力,是否真的足夠?」

第五章:謙卑的道路——在恩典中同行

拉比的問題,讓對話進入了最為深邃幽微的境地。

佛教僧侶的臉上露出安詳的微笑:「法師此問,直指核心。在佛教,特別是淨土法門中,對此有著深刻的體察。在佛法衰微的末法時代,我們這樣的罪惡凡夫,僅憑『自力』修行,想要在此生斷盡煩惱、了脫生死,是極其困難的。因此,我們全然信靠阿彌陀佛的慈悲本願力,此即『他力』。我們並非憑藉自己的修行功德,而是憑藉一句佛號,仰仗佛的願力,求生西方極樂淨土。這是一種全然的、謙卑的信靠。」

「這份謙卑的信靠,正是我們信仰的核心。」基督宗教牧師的眼中閃爍著光芒,「這正是『因信稱義』的教義。救贖,是上帝透過基督賜予我們的、一份我們完全不配得的禮物,一份『恩典』(Grace)。人所能做的回應,不是憑藉自身的善行去賺取它,而是以『信心』去領受它。我們的善行,是領受恩典之後,自然流露的感恩之果,而非獲取恩典的原因。」

「真主的慈憫(Raḥmah)是普施萬物的。」伊瑪目輕聲道,「《古蘭經》中處處彰顯真主的慈悲。信士的最高境界,便是在盡己所能之後,將結果全然地託付於真主,這份全然的順服與信靠,我們稱之為『Tawakkul』。」

儒家學者與印度教導師亦點頭稱是。「順應天命而行,」「順應宇宙正法(Dharma)而為,」他們共同說道,「本身就是一種與更高力量合作的智慧。知其可為而為之,知其不可為而安之,這其中有著深刻的謙卑。」

「所以,」牧師輕聲總結,「這是一支和諧的雙人舞。」

「是的,」僧侶頷首,「以我輩最大的努力,獻上最深的謙卑。」

拉比微笑著補充:「勞作,彷彿一切皆依靠我們;祈禱,彷彿一切皆依靠上帝。」

陽光西斜,將長長的影子投在靜謐的庭園中。六位智者的對話,最終在一個共同的、充滿謙卑的結論中達成了圓融。建立一個沒有匱乏與紛爭的理想世界,這條道路,既需要我們以最大的努力去行善、去修心、去改革制度(自力),也需要我們以最深的謙卑去祈禱、去信靠、去領受那超越我們自身努力的、無條件的恩典與慈悲(他力)。

真正的智慧,是在這兩者之間找到完美的平衡。真正的慈悲,是在精進不懈的同時,亦能全然地放鬆、信靠與感恩。

在對話的最後,六位長者不再言語。他們只是靜靜地安坐著,在晚霞的琉璃光中,各自以自己傳統的方式,為這個苦難的世界,發出了共同的、寧靜的祝福與祈願。

萬分感恩,南無阿彌陀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人間淨土與極樂之光的沙龍
1會員
751內容數
懷著無盡的感恩之心,感恩給予我支持的師長與親友,更感恩即將閱讀此文的您,願意撥出寶貴的時間。 「人間淨土」始於我們當下這顆清淨的心;「大同世界」是人人都能被溫柔善待、彼此關懷的仁愛家園;「彌賽亞時代」則是盼望一個戰爭止息、和平降臨的圓滿未來。 它們都是引領我們走向光明的慈悲指引。 無限感恩,願您平安喜樂。南無阿彌陀佛
2025/10/28
從「反者道之動」中,學習謙卑與平衡。在人生的順境中,警惕那可能導致傾覆的驕傲;在逆境中,也要懷抱希望,相信轉化的契機就在其中。 從「弱者道之用」中,學習真正的力量所在。珍視我們內心的慈悲、包容與堅忍。記住,我的朋友們,最強大的力量,往往是以最溫柔的形式展現。
Thumbnail
2025/10/28
從「反者道之動」中,學習謙卑與平衡。在人生的順境中,警惕那可能導致傾覆的驕傲;在逆境中,也要懷抱希望,相信轉化的契機就在其中。 從「弱者道之用」中,學習真正的力量所在。珍視我們內心的慈悲、包容與堅忍。記住,我的朋友們,最強大的力量,往往是以最溫柔的形式展現。
Thumbnail
2025/10/28
在這些故事中,你會發現,許多時候,人們的困境並非源於個人的選擇,而是被一些巨大、無形卻真實存在的力量所牽引。我們將這些力量稱為「結構性暴力」與「歷史創傷」。它們就像看不見的線,纏繞著人們的命運;又像隱形的風,決定了他們航行的方向。當我們看不見這些線與風時,便很容易將他人的擱淺,歸咎於他們不夠努力。
Thumbnail
2025/10/28
在這些故事中,你會發現,許多時候,人們的困境並非源於個人的選擇,而是被一些巨大、無形卻真實存在的力量所牽引。我們將這些力量稱為「結構性暴力」與「歷史創傷」。它們就像看不見的線,纏繞著人們的命運;又像隱形的風,決定了他們航行的方向。當我們看不見這些線與風時,便很容易將他人的擱淺,歸咎於他們不夠努力。
Thumbnail
2025/10/28
他們分別是法官、檢察官、書記官、醫生、護士與一位輪班作業員。白日裡,他們是維持社會運轉的齒輪,是面對人間疾苦的第一線。而此刻,褪去職業的外衣,他們只是一群渴望片刻安寧、尋求內心共鳴的凡人。
Thumbnail
2025/10/28
他們分別是法官、檢察官、書記官、醫生、護士與一位輪班作業員。白日裡,他們是維持社會運轉的齒輪,是面對人間疾苦的第一線。而此刻,褪去職業的外衣,他們只是一群渴望片刻安寧、尋求內心共鳴的凡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去歐洲真的是又興奮又緊張。網路上常說歐洲治安不好,行前說明會時領隊也提醒:「不要背後背包,隨身物要放在前面比較安全!」 但出國玩總是想打扮得美美的啊~而且隨身總得帶些實用小物:雨傘、濕紙巾、小瓶水、萬用藥膏……體積雖小,但零零總總裝起來也不少。我在蝦皮購買了這4樣超實用旅遊好物!減緩我的焦慮感。
Thumbnail
去歐洲真的是又興奮又緊張。網路上常說歐洲治安不好,行前說明會時領隊也提醒:「不要背後背包,隨身物要放在前面比較安全!」 但出國玩總是想打扮得美美的啊~而且隨身總得帶些實用小物:雨傘、濕紙巾、小瓶水、萬用藥膏……體積雖小,但零零總總裝起來也不少。我在蝦皮購買了這4樣超實用旅遊好物!減緩我的焦慮感。
Thumbnail
開箱 3 套深受 0-6 歲寶寶喜愛的互動式童書,包含 Bizzy Bear 推拉書、小小音樂大師有聲書、Poke A Dot 泡泡書,有效提升寶寶閱讀興趣與親子共讀時光。搭配蝦皮雙 11 購物攻略,教你如何鎖定免運、折價券、高額回饋,並透過蝦皮分潤計畫,將日常購物開銷轉化為穩定育兒基金,聰明消費。
Thumbnail
開箱 3 套深受 0-6 歲寶寶喜愛的互動式童書,包含 Bizzy Bear 推拉書、小小音樂大師有聲書、Poke A Dot 泡泡書,有效提升寶寶閱讀興趣與親子共讀時光。搭配蝦皮雙 11 購物攻略,教你如何鎖定免運、折價券、高額回饋,並透過蝦皮分潤計畫,將日常購物開銷轉化為穩定育兒基金,聰明消費。
Thumbnail
2,《以念證道,以花入道》(下) 滐兒沒有追問,為何就是定格在即將破境、臨門一筆的艱難狀態。要維持那等「不破不退」的情狀,難受的程度就如同登徒子失去花言巧語搭訕的本事⋯⋯
Thumbnail
2,《以念證道,以花入道》(下) 滐兒沒有追問,為何就是定格在即將破境、臨門一筆的艱難狀態。要維持那等「不破不退」的情狀,難受的程度就如同登徒子失去花言巧語搭訕的本事⋯⋯
Thumbnail
花園御池畔,風和日麗,繁花似錦。   我照例又是最後一個到的,一到就先向太后請安。   太后見我今日穿著淡雅,只抬了抬眼皮輕哼一聲,沒多說什麼。   人和人之間的緣份實在很難說,有些人天生就是處不來。   我和太后就是這樣。   這和我倆的出身、經歷、談吐
Thumbnail
花園御池畔,風和日麗,繁花似錦。   我照例又是最後一個到的,一到就先向太后請安。   太后見我今日穿著淡雅,只抬了抬眼皮輕哼一聲,沒多說什麼。   人和人之間的緣份實在很難說,有些人天生就是處不來。   我和太后就是這樣。   這和我倆的出身、經歷、談吐
Thumbnail
「完全的恆定,在重重險阻之間瀟灑穿梭⋯⋯難怪滐兒告訴阿弦,道士給予的是愉悅的平衡感。你不執著也不放開,不焦慮也不縱容,不強求也不棄守。」
Thumbnail
「完全的恆定,在重重險阻之間瀟灑穿梭⋯⋯難怪滐兒告訴阿弦,道士給予的是愉悅的平衡感。你不執著也不放開,不焦慮也不縱容,不強求也不棄守。」
Thumbnail
  夏末,酉時初,日頭已偏,可暑氣還重。天橫山以北有塊幅員甚廣的平原,劍骨樹和卻砂樹隨意散落,疏落的樹影底下滿填冰藍色的花,一望無際,直至山腳。   這是六千年前的歸離原,琉璃百合還盛放的年代。
Thumbnail
  夏末,酉時初,日頭已偏,可暑氣還重。天橫山以北有塊幅員甚廣的平原,劍骨樹和卻砂樹隨意散落,疏落的樹影底下滿填冰藍色的花,一望無際,直至山腳。   這是六千年前的歸離原,琉璃百合還盛放的年代。
Thumbnail
火紅的海榴花不缺一瓣,連同綠萼無聲落塵。樹頭尚有幾朵,天候漸熱,再過些時日,這一樹紅花再美再豔,終要掉光了。慧觀端坐石椅,淡然望著零落的花叢。
Thumbnail
火紅的海榴花不缺一瓣,連同綠萼無聲落塵。樹頭尚有幾朵,天候漸熱,再過些時日,這一樹紅花再美再豔,終要掉光了。慧觀端坐石椅,淡然望著零落的花叢。
Thumbnail
在這神秘的成仙之路上,我沿著蜿蜒的山徑前進。 古老的樹木低聲訴說著千年的秘密,而風從山巔吹來,帶著仙氣的味道。 我踏著青苔覆蓋的石階,心中充滿了期待。這條路並不平坦。 有時,我會遇到險峻的峭壁,需要跨越懸崖峭壁。 有時,我會迷失在茂密的森林中,只能依靠星星和月亮的指引。
Thumbnail
在這神秘的成仙之路上,我沿著蜿蜒的山徑前進。 古老的樹木低聲訴說著千年的秘密,而風從山巔吹來,帶著仙氣的味道。 我踏著青苔覆蓋的石階,心中充滿了期待。這條路並不平坦。 有時,我會遇到險峻的峭壁,需要跨越懸崖峭壁。 有時,我會迷失在茂密的森林中,只能依靠星星和月亮的指引。
Thumbnail
靈性的湖泊,結界的魔力,陽明山的奇異植物...
Thumbnail
靈性的湖泊,結界的魔力,陽明山的奇異植物...
Thumbnail
永冬的國度,寂靜的山林 隨著隱居的師父神祕失蹤 小道童和光該如何獨自處理一切? 隱藏在白芒大地、古老國度底下的 又是什麼?
Thumbnail
永冬的國度,寂靜的山林 隨著隱居的師父神祕失蹤 小道童和光該如何獨自處理一切? 隱藏在白芒大地、古老國度底下的 又是什麼?
Thumbnail
前言   之所以說優雅是因為整本書洋溢著木心的藝文知識,他並不是將之強行塞入情節中,而是幻化成諸多意象,有時如滔滔江水,有時如涓涓細流般灌入讀者的眼中;之所以說縝密是因為木心很有意識地將想說的內容隱瞞在表象之下,使表象是一個故事,而暗地裡卻完全是另一個悲劇。
Thumbnail
前言   之所以說優雅是因為整本書洋溢著木心的藝文知識,他並不是將之強行塞入情節中,而是幻化成諸多意象,有時如滔滔江水,有時如涓涓細流般灌入讀者的眼中;之所以說縝密是因為木心很有意識地將想說的內容隱瞞在表象之下,使表象是一個故事,而暗地裡卻完全是另一個悲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