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聊到外,寶寶的睡眠週期除了時間長度與成年人不同以外,睡眠週期裡的輪替性也與成年人不同,因此寶寶在睡覺時間,往往有很多讓照顧者屏住呼吸的時刻。
因為嬰兒睡眠週期的輪替性不同,寶寶睡著後很快就進入了深層睡眠,然後才是淺層睡眠,於是有很多父母說:「天呀!我家寶寶超淺眠,睡一下就醒!」,或是「是不是我家寶寶不需要睡很多?」,或是「我家寶寶是不是特別難帶?!」
其實家長的擔心不一定是真的,很多時候寶寶都很正常、也並不是高需求或是高敏感寶寶!
想想看,如果你抱著寶寶哄睡他,2分鐘後寶寶進入深層睡眠,接著12分鐘後寶寶從深層睡眠進入淺層睡眠,然後你在第13分鐘把他放到他的嬰兒床上,因為他已經進入了淺層睡眠期,所以處於容易醒覺的狀態,於是寶寶馬上感覺到他被放下來,睡眠環境改變了,他就醒了!!!(然後爸媽GG淚奔)(參考閱讀:為什麼嬰兒床上有針、寶寶背上有刺,明明都睡著了、一放床就哭醒!)
這是不是很多爸媽的育兒心酸日常!?
但當你仔細瞭解了寶寶的睡眠週期,就會瞭解要讓處於淺層睡眠寶寶的睡眠環境改變而不讓他察覺,這件事本身就是一個很艱難的任務!如果你挑戰成功,請為自己喝采,如果你挑戰失敗,雖敗猶榮啊!!!
這也是為什麼各大育兒專家,都不斷強調『在寶寶想睡但還未睡著之前,把寶寶放到床上』,就是因為連專家都知道這個任務有多艱難,他們自己也無法保證挑戰成功,所以就再三告知父母別挑戰這件事了!
當然,因為我也是個媽媽,我懂大家看到『在寶寶想睡但還未睡著之前,把寶寶放到床上』這句話時,立馬翻了一個白眼,加上心中的OS:「我哪知道什麼時候是想睡又還未睡著,我都馬一放下他就哭了!」我懂,我懂,我都懂,因為我第一次看到和後面每一次看到這句話,都是翻白眼和心中響起OS。
要打破這種讓家長黑眼圈愈來愈深的惡性循環的建議是:
大部分的寶寶天生的生理時鐘規律作息都非常雷同,很多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所需要的睡眠比建議睡眠的時間少,家長常常會說這是 個性、是個別差異性。
我完全同意寶寶的睡眠需求因不同人會有些許差異,在我的經驗裡,即使同卵雙胞胎,睡眠總時數都有可能不一樣。只不過,天生的差異其實比大多數家長所認為的小得多!
會不小心誤會自己的寶寶不太需要這麼多睡眠,主因是寶寶的『睡眠訊息』稍縱即逝,自然想睡的時間錯過,他的身體就不會製造有安定作用的退黑激素,腎上腺素反而急速分泌可體松,他會刺激寶寶、讓寶寶異常興奮,以達到重新恢復精神的狀況。
當寶寶錯過該睡覺的時間,自己體內分泌睡覺時間不該出現的腎上腺素的情況時,引用睡眠夫人Kim West的說法:『對寶寶來說,這感覺可能像不小心倒了兩杯義大利濃縮咖啡到他的奶瓶裡一樣......,所以,如果按照自然的節奏和生理時鐘,他本來七點要睡覺,你卻讓他撐到八點,他就會很難入睡,即使真的睡著,可體松濃度高以及過度疲勞,會讓寶寶更難睡得安穩。』
這就是為什麼一個過度疲倦的寶寶,最常出現的現象是:晚上頻頻醒來,清晨太早起床。
很多擔心寶寶太早上床睡覺,所以讓寶寶晚點就寢的家長,誤會孩子太早起床是睡太多的現象,沒有發現真正的真相是孩子睡不夠、累過頭,因為家長沒有找到真正的問題點,所以讓寶寶更晚睡的方把不僅沒有解決太早起的問題,反而讓寶寶每天累積出更多的疲倦,睡眠狀況更不穩定,形成一個疲勞累積的惡性循環。
要打破這個循環,最好的解決方法:讓寶寶回歸他應該有的生理時鐘規律作息,早點就寢,睡飽的孩子,會睡得更好。
當照護者讓寶寶回歸到他應該有的生理時鐘規律作息,每日認真記錄他的作息狀況,經過兩~三週的努力,家長就不用福至心靈的猜測何時寶寶是想睡但還未睡著,照護者可以知道差不多是哪個時間左右就該讓寶寶準備睡覺了。
有了依照寶寶年齡而不同的生理時鐘規律作息、和作息紀錄協助照護者更加瞭解孩子,更輕鬆地成為一個讀懂他『睡眠訊息』的人,孩子也不再是個缺乏睡眠的孩子。(參閱:為什麼寶寶需要規律作息?規定他們何時睡覺?為何要讓家長的生活如此拘束?)
無論你們的家庭是否需要寶寶睡眠顧問的協助,都祝福你們,今晚、寶寶好睏、一家睏好。
#最懂寶寶的嬰幼兒睡眠顧問
#最懂安全依附關係的嬰幼兒睡眠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