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學上稱這種情感為「鏡像認同」(mirroring identification),我們在對方身上看見了自己渴望成為的模樣,於是欣賞、親近,甚至依附。可當這份欣賞越深,羨慕也悄悄滋長,而羨慕的背後,往往藏著輕微卻真實的嫉妒。
在閨蜜關係中,愛與比較共存,是一種矛盾的親密。我們想與她一同閃耀,也害怕被她掩蓋。我們說「他好好喔」,其實也在觀察她會怎麼回應;我們分享戀愛的細節,是信任,也是試探。因為我們知道,男人的愛或許會變,但閨蜜應該永遠站在我們這邊。
而當最不該越界的人,卻與最不該被背叛的對象交疊,心碎的,從來不是愛情本身,而是友情的幻滅。那是一種雙重的失去,失去愛人,也失去那個最懂你的人。
「最深的背叛,總來自最近的靠近。」而女生的友情,或許正是一場在愛與比較之間,在親密與界線之間,時而並肩,時而拉扯。終究能走到最後的,不是最沒有裂痕的那一位,而是願意看見彼此傷痕,還願意留下的那一位。
《你和其餘的一切》讓我看見了愛的各種形狀,有時是青春的閃光、有時是沉默的退讓;它既不是浪漫的愛情劇,也不只是女性友情的成長史,而是一封寫給「陪伴」的情書。
我原本只是因為喜歡金高銀而點開,卻沒想到在這部劇裡,看見了友情裡的愛慕、嫉妒、依賴與成全,也看見了我們如何在最親近的關係中學會畫出界線、學會讓愛變得寬容、而不是佔有。
誾重和商燕的關係像極了我們曾經的「她」,那個知道我們所有秘密的人,也是我們曾以為會一直走下去的人。從小學一起上廁所、穿一樣的衣服、分享一塊蛋糕,到後來不小心「分享」了同一個喜歡的人,這樣的情節不只是戲劇,有時也發生在現實人生中。
劇中讓人心疼的是,當年那個對未來充滿想像的女孩,最終卻在生命尾聲時,才勇敢攤開壓在心底的愛與遺憾。商燕的一句「請陪我走完最後這段路」,不只是對誾重的請求,也是對所有曾經走失的深情說的一句「對不起」。

這部劇很真實,用時間切換的敘事,讓我們來回穿梭在她們的青春與中年,看見她們如何一次次靠近又錯過,最後終於理解:
有些愛,不一定要擁有;有些關係,最深的形式,叫陪伴。因為愛,願意為你留下來。
照片攝自 : Netfli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