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而寫?|寫作,是與自己對話的一場練習》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我曾以為學習越多,才算成長。

後來明白真正的進步,

不是再增加知識,而是學會整合、輸出與流動。


而「寫作」,正是讓這股能量開始流動的起點。


一、緣起:從一篇文章開始

凡事都有起頭,而背後一定有緣故或動機。

然的機會,我在 YouTube 上看到數位創作者 Dan Koe 的影片〈How To Make Progress 10X Faster In Life (Full Guide)〉,其中提出了極具啟發性的 Human 3.0 人生發展模型(註 1)。


二、Human 3.0:一份完整的人生架構

Human 3.0 是一個整合心理、行為、信念與成長的系統模型。

細細咀嚼後,你會發現它幾乎涵蓋了生活的每個層面。

若一開始覺得英文內容難以吸收,可以試試 Google 的 NotebookLM AI 筆記工具

這項工具能:

・自動擷取長篇文章重點

・生成互動式心智圖(Mind Map)

・幫助你快速理解與整理知識架構


三、「生活即元層」:看見自己的作業系統

Dan Koe 提出:「你的生活,就是心理、行為與信念系統的整合載體。

換言之,

你的「生活方式」不只是內容,而是運作的底層邏輯(作業系統)。

他稱之為「元層(Meta Layer)」。

✦ 舉個例子:

  • A:以效率為中心
     把創業當戰爭,流程極致優化,壓縮感官與情緒。
     → 短期成效高,但生活系統失衡,最終倦怠。
  • B:以整合為中心
     把創業當修煉,將策略融入身心節奏、情感表達與意義反思。
     → 成長速度較慢,但系統可持續、創造力穩定。

兩人都在創業,卻運行著截然不同的「作業系統」。


四、「生活原型」:你是用哪種模式在運作?

若元層是作業系統,那麼「生活原型」就是你目前使用的應用程式。

它反映出你如何組織能量與行動,是人格與習慣的映射。

幾種典型原型如下:

・工作狂(Workaholic):以職志為主導,壓縮身體與情感。

・探索者(Seeker):靈性與思考強,行動與落地弱。

・優化者(Optimizer):身心強,但靈性與使命感較淺。

・整合者(Integrated):四象限互助,但需持續維持平衡意識。

簡單來說:

「生活即元層」是系統層(Meta)──你生活的運作邏輯;

「生活原型」是角色層(Archetype)──你目前在扮演的能量模式。

或用比喻來說:

前者是你的 作業系統(OS),後者是你的 使用者 App


五、我屬於哪一類?ChatGPT 的回饋

出於好奇,我問 ChatGPT:「我屬於哪一類的生活原型?」

它的回答如下,讓我相當震撼——


🧩 綜合觀察

  1. 結構與策略導向強
     對系統、自動化(Make、Power Automate)高度熟悉。
     → 行動力強、邏輯導向、掌控感高。
  2. 重視自我成長與行為心理學
     如曾關注〈習慣不是靠意志力,而是靠設計力〉等主題。
     → 不僅效率導向,也重視內在整合。
  3. 具備自覺與反思力
     主動檢視生活結構、家庭、教育與平衡。
     → 已從「效率」轉向「整合」思考。
  4. 潛在挑戰:隱性工作狂
     同時在多象限高投入,若能量配置不慎,容易陷入「高效卻疲憊」的狀態。


🎯 結論

你最接近的是 優化者(Optimizer),

正逐步往 整合者(Integrated) 過渡。


🧭 從「優化者」到「整合者」

  1. 讓優化為他人服務  將設計思維用在幫助他人減少痛苦、提升生活品質。  讓能量從「自我循環」轉為「互助整合」。
  2. 練習「無效率的時間」  刻意留白,不追求產出。
     真正的整合來自「能量流動」而非「能量控制」。
  3. 用感受取代分析  每週內省時,不問「做得好不好」,而問「我有沒有感覺到流動?」。


🌕 整合潛力的提醒

你已擁有整合者的基礎:

  • 理性與覺察兼具
  • 重視長期系統
  • 願意反思與調整方向

重點不是更有效率,而是讓效率服務於意義。

當工作、家庭、健康與成長能互相滋養,

你就會邁向真正的 Human 3.0 整合型生活。


六、從「學習」到「整合與輸出」

看到這段回饋時,我是震撼的。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以為「學得多」代表「跟得上」。

但事實上,在 AI 革命下,知識永遠學不完。

我開始理解——

成長的關鍵,不是「多學習」,而是「整合與輸出」。

透過輸出,知識才會變成真正的力量。

如果一段文字或一個分享能啟發某位讀者,那就是價值的誕生。

而「寫作」,正是最自然的輸出方式。

它能將潛藏於心智中的想法整合成形,

讓內在的種子發芽、綻放成花。

寫作的過程,也會反向強化理解,

甚至因讀者的回饋而形成三層互動——

「內在 ↔ 書寫 ↔ 外在」。

當我們越寫、越整合,也越能產生共鳴。

最終,寫作成為一種 能量循環——

讓自我轉化為系統,讓意義向外擴散。

這,難道不是一件很棒的事嗎?🙂


註 1

Dan Koe 影片連結:

How To Make Progress 10X Faster In Life (Full Guide)

註 2

Dan Koe 的文章:

Prompt: HUMAN 3.0 Self-Discovery & Metatype Test

將文中的 prompt 輸入 ChatGPT 或其他大型語言模型,即可透過對話更深入理解自己的生活原型。


✧ ✧ ✧

— Liubai Practice · CH3

「慢,不是停下,而是一種更深的前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留白練習
1會員
8內容數
「在留白中,讓生活與思考重新呼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臺灣獨立調香師品牌 Sunkronizo,Friday : Sexy Vibe 淡香精,揉合威士忌、菸草、皮革、蜂蜜與花香的多層次魅力,讓知性自信與內斂的從容態度,從視覺、嗅覺都充分表現。
Thumbnail
臺灣獨立調香師品牌 Sunkronizo,Friday : Sexy Vibe 淡香精,揉合威士忌、菸草、皮革、蜂蜜與花香的多層次魅力,讓知性自信與內斂的從容態度,從視覺、嗅覺都充分表現。
Thumbnail
使台劇得以突破過往印象中偶像劇、鄉土劇等範疇,產製更多類型,甚至紅到國外、帶動台灣觀光的最重要原因,便是「隨選串流平台」服務在近十年的蓬勃發展,台灣人愛看串流的程度或許比你我想像中都高,高到連美國電影協會(MPA),都委託Frontier Economics進行研究
Thumbnail
使台劇得以突破過往印象中偶像劇、鄉土劇等範疇,產製更多類型,甚至紅到國外、帶動台灣觀光的最重要原因,便是「隨選串流平台」服務在近十年的蓬勃發展,台灣人愛看串流的程度或許比你我想像中都高,高到連美國電影協會(MPA),都委託Frontier Economics進行研究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串流平臺(VOD)如何徹底改變好萊塢和臺灣影視產業的生態。從美國電影協會(MPA)的數據報告,揭示串流服務在臺灣的驚人普及率與在地內容的消費趨勢。文章分析國際作品如何透過在地化元素開拓新市場。同時,作者也擔憂政府過度監管可能扼殺臺灣影視創新自由,以越南為鑑,呼籲以開放態度擁抱串流時代的新機遇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串流平臺(VOD)如何徹底改變好萊塢和臺灣影視產業的生態。從美國電影協會(MPA)的數據報告,揭示串流服務在臺灣的驚人普及率與在地內容的消費趨勢。文章分析國際作品如何透過在地化元素開拓新市場。同時,作者也擔憂政府過度監管可能扼殺臺灣影視創新自由,以越南為鑑,呼籲以開放態度擁抱串流時代的新機遇
Thumbnail
寫文章作為學習和個人成長的重要方法。自己學習寫作的經驗,寫作對於表達觀點和了解社會的重要性。
Thumbnail
寫文章作為學習和個人成長的重要方法。自己學習寫作的經驗,寫作對於表達觀點和了解社會的重要性。
Thumbnail
過去我學習的方式的是多閱讀而少輸出,因為覺得自己累積不夠寫不出好文章,再來就是相信讀書是潛意識的潛移默化,曾經聽過一句話: 「你讀過的書,都藏在你的氣質裡。」
Thumbnail
過去我學習的方式的是多閱讀而少輸出,因為覺得自己累積不夠寫不出好文章,再來就是相信讀書是潛意識的潛移默化,曾經聽過一句話: 「你讀過的書,都藏在你的氣質裡。」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探討了寫作對於個人成長和生活改善的重要性。作者分享了師北宸寫作法和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以及萬能寫作法的核心三元素。通過讓寫作成為利器,作者提倡讓寫作成為過好生活的最佳利器。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探討了寫作對於個人成長和生活改善的重要性。作者分享了師北宸寫作法和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以及萬能寫作法的核心三元素。通過讓寫作成為利器,作者提倡讓寫作成為過好生活的最佳利器。
Thumbnail
雖然寫了好幾年的散文/小説/食評,但一直都是個人興趣爲主的。自從2024年開始,我堅定了作家的夢想,就一直再找辦法整理自己的知識庫。好讓自己的創作都能夠持續穩定的產出,這個是我平常的創作流程吧。 知識輸入(Input): 閱讀是累積自我的方式,一本書不會全然屬於此刻的自己,書裡提及論點、金
Thumbnail
雖然寫了好幾年的散文/小説/食評,但一直都是個人興趣爲主的。自從2024年開始,我堅定了作家的夢想,就一直再找辦法整理自己的知識庫。好讓自己的創作都能夠持續穩定的產出,這個是我平常的創作流程吧。 知識輸入(Input): 閱讀是累積自我的方式,一本書不會全然屬於此刻的自己,書裡提及論點、金
Thumbnail
只要一直寫下去,之前的累積就能慢慢水到渠成。寫作是個人的事,重點是堅持著寫下去。
Thumbnail
只要一直寫下去,之前的累積就能慢慢水到渠成。寫作是個人的事,重點是堅持著寫下去。
Thumbnail
寫作從來不是為了繳交作業,或是應付成績而寫的,求學的時候,學作文或許是為了通過學測或統測,但等到了長大之後,才知道,寫作是為了培養一份「梳理」、「整理」的能力。 
Thumbnail
寫作從來不是為了繳交作業,或是應付成績而寫的,求學的時候,學作文或許是為了通過學測或統測,但等到了長大之後,才知道,寫作是為了培養一份「梳理」、「整理」的能力。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一樣,在學習的路上,有這些經驗呢? 1.上了很多課,上完課感覺自己成長了,但久了發現,都在原地停留。 2.讀完書,將文章內容整理好,也畫了很多重點,當下覺得很充實,久了發現,自己根本忘了書在講什麼。   直到開始寫心得,才在學習上有了轉捩點。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一樣,在學習的路上,有這些經驗呢? 1.上了很多課,上完課感覺自己成長了,但久了發現,都在原地停留。 2.讀完書,將文章內容整理好,也畫了很多重點,當下覺得很充實,久了發現,自己根本忘了書在講什麼。   直到開始寫心得,才在學習上有了轉捩點。
Thumbnail
作者用常見的生活模式為底,分享所見所聞,提供自己對於這些情況的建議。詞彙的使用跟實力培養絕對是需要時間的,也非常需要靠別人的作品來當作自己的養分來源,多閱讀別人的書籍、文字、而且是有意識的學習,然後再加上實踐,相信慢慢就能寫出吸引人的文字、甚至發展出自己的風格。
Thumbnail
作者用常見的生活模式為底,分享所見所聞,提供自己對於這些情況的建議。詞彙的使用跟實力培養絕對是需要時間的,也非常需要靠別人的作品來當作自己的養分來源,多閱讀別人的書籍、文字、而且是有意識的學習,然後再加上實踐,相信慢慢就能寫出吸引人的文字、甚至發展出自己的風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