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每一步,都有價值》人生最難的是活成自己
第八章:遠方的牽掛有時會變形
巴黎的第二週,她終於遇見了第一位主動向她說話的同學。
她的名字叫Clémence,是個短髮俐落、說話有點像打鼓節奏的比利時女孩。
兩人因為語法課坐在一起,一開始只是點頭寒暄,後來漸漸開始交換筆記、一起午休散步。
某天中午,她突然拉著苡甄說:「我們去Rue Mouffetard,那裡有很好吃的烤鴨。」
烤鴨不是中式,而是法式橙汁鴨,味道奇特,但那一餐的陽光、紅酒和笑聲,卻讓她第一次覺得,自己在這裡不再只是過客。
然而,夜晚的孤獨並沒有減少。
她與台灣的朋友時差七小時,訊息常常延遲幾小時才回,感覺像是永遠踩不到同一個節拍。
某天她傳訊問雅文:「我們是不是越來越少說話了?」
雅文回了一句:「你都過得很好啊!好像也不太需要我了。」
那句話讓她心口一緊。
她想回覆「才不是」,卻刪了重打,再刪,最後只是發了一張今日下課後塞納河的夕陽照。
隔天早晨醒來時,對方已讀卻沒回。
她走進廚房煮咖啡,水聲咕嚕響著,像極了她內心那種無聲的翻湧。
那天下午,她在課堂發言時一時緊張,單字卡住,坐在她後排的男同學笑了出來。
老師試圖緩頰,但她的臉已紅透,回到座位時手還在發抖。
回家路上,她不小心搭錯地鐵線,從主站迷路走了三十分鐘才回到公寓。
雨下得很大,她沒帶傘,鞋子全濕。
她坐在床邊,看著手機螢幕一閃一閃地亮,還是沒有雅文的訊息。
她終於哭了。
不是為了課堂上的失態,也不是為了迷路,而是那一份遠距離的關係中,被誤會、被慢慢放下的感覺。
哭過之後,她打開筆記本,寫下:
「Day 12:這裡的雨和台北的雨一樣會讓人想家,但哭完之後,也一樣會放晴。」
隔天她戴著耳機走去學校,播放的是她熟悉的老歌《單車》。
歌詞寫著:「我會陪你走到最後,就算沒有如果。」
她笑了。
因為她忽然明白:遠方的牽掛有時會變形,但不代表它不存在。
而她,也開始學會,不依賴回應,也能繼續走著自己的路。
以上故事為虛構劇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