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每一步,都有價值》人生最難的是活成自己
第七章:在巴黎的雨中學會相信自己
飛機降落在巴黎戴高樂機場的清晨,天氣比她預期的還要冷。
空氣中有種灰濛濛的潮濕感,像極了她高三那年冬天第一次搬家時的氣氛——既陌生又空盪。
苡甄拖著29吋行李箱,一步步走出機場大廳。
旅宿主人派來的接機司機舉著寫著她名字的紙板,她看見那個拼音時,忽然有種「我真的來了」的實感。
抵達住宿地點,是在市郊一棟百年老公寓的四樓。
沒有電梯,樓梯窄得像電影裡的場景,她氣喘吁吁地搬著行李,一邊在心中罵自己為什麼沒練健身。
房間很小,但陽台上有一株盛開的天竺葵。
她坐在床邊看著窗外,忽然想起台灣此刻應該是傍晚,爺爺大概剛吃完晚餐,在電視前打盹吧!
她打開手機,用訊息傳了張公寓陽台的照片給爺爺,上面只寫:「我到了,很冷,但我很好。」
那晚,她第一次在異地超市裡選食材,完全看不懂法文,只能靠圖案與直覺挑了雞蛋、牛奶、吐司、青菜,還有一小盒看起來像是番茄的東西。
她站在公寓廚房裡煮第一餐晚飯,只有燙青菜和炒蛋,卻覺得自己像打了一場仗。
每件小事——開瓦斯、調火力、清洗餐具——都需要重新適應。
夜裡,開始下起雨。
她坐在窗邊聽著雨聲打在陽台鐵欄上,想起了台北那總在下班時間突如其來的大雨,還有有次她和昊哲撐著同一把傘、鞋子全濕也笑得像小孩的畫面。
她忽然很想家,想吃鹹湯圓,想聽爺爺叨念要保暖,想回到便利商店那樣永遠有光的街角。
她打開筆記本,寫下第一段留學日記:
「Day 1:我離開的不是台灣,是那個太熟悉到不需要解釋自己的世界。」
隔天清晨,她去學校報到,語言學校的接待人員用微笑和她打招呼,但她花了三秒才反應過來要說「Bonjour」。
她發現自己在這裡不是行銷企劃、不是孫女、不是朋友,她只是個外國人,一個開始重新命名自己的人。
課程結束後,苡甄一個人走在塞納河畔,看著橋邊的鴿子啄著麵包渣。
她輕聲說了一句:「你好,我是沈苡甄。」那聲音被風帶走,也彷彿回到她自己心裡。
在異地的第一場雨中,她沒有哭,卻比任何時候都更確定:她正一步步走向自己的未來。
以上故事為虛構劇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