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前往 台南奇美醫院 演講 「水面劇」戲劇療癒——探索那些關於善終、生死與愛的故事的行程,下午特地與 台南社大林朝成校長 會面,討論「戲劇療癒處方箋 × 文學」的結合。


回想起 2022-2023 年,我還在創作 國藝會共融藝術《生命之河》,以及 新竹生活美學館《多樣的風景》、《翱翔》、《我們的家》 ,進行「水面劇高齡照顧者及長者戲劇療癒計畫」。
那段時間,我常在創作與陪伴之間思考:一個人長期照顧他人,她的情緒要往哪裡去? 她要如何與自己、與家人、與社會重新溝通?
那時,台南社大的林朝成校長,邀請我在北門社區大學開設「水面劇社群藝術處方箋——照顧者社會處方箋」,那是我們第一次對於「水面劇戲劇療癒處方箋」的實驗與嘗試。

戲劇讓照顧者們第一次有機會,在「角色」及「扮演」裡放心的表達真實的情緒。 那是一種不帶批判的自我覺察和接納,也是我多年來在水面劇中最珍惜的時刻—— 看見情緒被允許、看見人與人互相連結。
感恩!2023 年我們在孔廟與恩主公廟裡上課,那兩天的經驗非常特別。 這些學員來自台南市、安康、佳里、麻豆、下營、學甲等地, 年齡層從四十多歲到六十多歲不等,臥虎藏龍,充滿智慧和能量,我們一同面對照顧所遇到的生命的課題!

我們一起面對照顧的課題,一起用身體去感受「照顧」的重量與界線。 有人演出自己壓抑的情緒、有人演出在照顧中不被理解的苦悶、被誤會的憤怒、絕望的痛苦。 更演出在現實中,對家人說不出口的愛與疼惜、遺憾與歉疚,讓淚水沖刷與洗滌,與自己的內外在重新溝通。

感謝台南社大林朝成校長策劃、北門社大潘秀妲校長、曾文社大的黃瓊恩處長、曾文社大的蕙敏、北門社大的智寶、台南社大的沁怡等人的推動與陪伴。在曾文社大與北門社大的合作推動支持下,我們圓滿完成了「水面劇社群藝術工作坊——照顧者社會處方箋」。
曾文社大公民記者 小喬流水 特別撰寫了文字報導與影音紀錄,以專業記者的角度,見證這場屬於社區與照顧者的處方箋。https://youtu.be/FeNlXyyWQYc
之後我持續在北部進行 2023–2024 年《翩翩》《生命之河》《生命之河2.0》「水面劇戲劇療癒處方箋」。《生命之河》《生命之河2.0》的創作——「水面劇戲劇療癒處方箋」系列, 這些作品都延續著相同的核心問題: 當照顧變成生活的主旋律,我們如何不失去自己?當面臨家人的最後一哩路,我們要如何沒有遺憾的陪伴?
這次跟林朝成校長見面,我報告今年十月至十一月,我策劃主辦的《水面劇愛自己行動—— 臺灣戲劇療癒文學處方箋》,於臺灣文學館、臺北婦女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舉辦六場參與式演出與工作坊與演講, 並在臺文館館慶期間發表,讓文學與戲劇在「療癒與陪伴」的精神中相遇。
林朝成校長對於「水面劇-臺灣戲劇療癒文學處方箋」,依然給了我許多寶貴的建議。我也再次讚嘆他這兩年為台南社大規劃的課程,豐富、深度、多元!
我們都相信——透過 戲劇在社區中的實踐,可以讓更多照顧者找到方法——學會對自己溫柔, 活出更多角色與力量,帶來支持與陪伴,也活出更有韌性的自己。
延伸閱讀|更多「情緒 × 溝通 × 張嘉容」文章
#水面劇 #戲劇療癒 #文學處方箋 #台南社大 #林朝成 #戲劇創作 #療癒 #張嘉容#台南奇美醫院 #照顧者#戲劇創作#安寧療護#生命教育

張嘉容水面劇戲劇療癒處方箋-2023曾文社大

張嘉容水面劇戲劇療癒處方箋-2023曾文社大

張嘉容水面劇戲劇療癒處方箋-2023曾文社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