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御伽草紙 / 太宰 治
御伽,是大人說給小孩聽的故事。
草紙,是指通俗、娛樂性的書物。所以御伽草紙,是故事書的意思。
而這一本的內容,則是在描述一個正經八百的爸爸在說故事給女兒聽時,對於故事中的諸多不合理之處所提出的質疑和自圓其說~~~
所以這一本,是在成人目光看待下所描寫出的日式物語~~~
《肉瘤公公》
嗯......老實說,以前小時候對這個故事總有著奇妙的疑惑感......
不知道為什麼,所有的故事似乎都刻意想強調善惡對立,所以出場人物一定是一好一壞,所以此書的主角理所當然就是好公公和壞公公。
但在印象中,那個好公公除了個性樂天之外,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能夠說明他是所謂的 "好" ,反之,那個所謂的壞公公,也讓人搞不清楚他到底是哪裡壞,從頭到尾就只強調他因為心機重,所以準備了一堆禮物給惡鬼,最後反而弄巧成拙......
因為有所求而準備了禮物前去請託,所以是壞?
而未經邀請擅自闖入他人宴會之中,意外在一堆醉鬼中獲得表演好評,所以是好?
......這刻意區分的善惡,實在讓人摸不著頭緒啊......= =|||
但在此書作者的筆下,並未刻意強調好或壞,只有兩個老公公的表演合不合鬼意而已,所以他們之間所得到的待遇差異只不過是運氣問題。
這個故事裡,沒有所謂真正的惡,有的只是單純的人性悲喜劇罷了,所以即使沒有所謂不正當的惡事,還是有人因此變得不幸,如此而已。
《浦島太郎》
印象中的浦島太郎,是個窮困的漁夫,但在這裡卻成了海邊望族的長男?嗯......好吧,不研究~~~
總之,就是浦島太郎救了一隻海龜,然後受邀前往龍宮的故事。
不同的是,這裡的海龜是一隻很會說教的海龜,說服以風雅上流自居卻從不敢冒險的浦島太郎,前往龍宮開開眼界的故事。
這裡的龍宮,沒有熱鬧嘈雜的笙歌舞樂,除了簡素幽靜之外,唯一的樂聲來自乙姬的琴音。
有野心,才會被孤獨所困擾,如果不在乎任何事,一個人就算度過千百年也覺輕鬆自在。
這裡,不論是主人或是客人,都只需隨心所欲,沒有客套,沒有嘮叨,不必刻意寒喧,也沒必要特意討好。
言語這種東西,是對週遭感到不安所萌生出來的產物,精雕細琢的言詞全是用來偽裝,所以這裡不需要語言,沒有所謂的心機,也不需任何警戒。
可惜浦島終究是一般人,就算是神仙般的日子過久了也是會覺得膩,厭倦之後就會開始懷念起故鄉,這是人之常情。
然後,問題又來了......
龍宮的乙姬送給他的紀念品,並不是一般童話中的金銀財寶,而是讓他瞬間變成老公公的煙霧,這又是為什麼?
對我來說,不管是以前或現在,依然無法理解這個謎團,但也只能這麼默默接受了。
但在這裡,此書的作者提出了另一種見解 ── 其實是我們認為「忽然變成三百歲的老人對浦島來說是件不幸的事」的先入為主觀念誤導了我們。
忘年,是人的救贖。
忘卻,是人的救贖。
所以,當浦島因感到孤單而打開盒蓋之際,亦同時忘卻了長達三百年的光陰,因而得到救贖......是這樣吧?
雖然......還是覺得有些難以理解......= =a
《喀嗤喀嗤山》
嗯......記得這個故事以前好像有看過一兩次,沒什麼太鮮明的印象,但卻和此書中所記載的有些出入......
印象中,我所看的版本,應該是這麼回事 ──
老婆婆抓到了破壞田地的兔子,在兔子的苦苦哀求下而心軟放了牠,結果反倒被懷怨報復的兔子殺了煮成肉湯,而披著老婆婆的皮偽裝成老婆婆的兔子騙老公公喝下肉湯,然後大聲嘲笑老公公喝了自己老伴的人肉湯後逃跑離去。
心有不甘的老公公決定找兔子報復,結果遇到兔子後,兔子說自己不是殺老婆婆的那隻壞兔子,但牠可以帶老公公去找那隻壞兔子,然後一路欺騙老公公,最後也把老公公害死了。
── 也就是說,前半部的狸貓角色是兔子,後半部的狸貓角色是老公公,所以我看的版本裡根本沒有狸貓的存在啊......(有人看過跟我一樣的版本嗎@@?)
所以,也就無法理解作者的「中年醜男愛上年輕處女」的比喻了......
不過,倒是突然有股感慨 ── 原來以前看的童話故事竟有如此殘忍的片段啊......=口=|||
《舌切雀》
也是似乎有看過一兩次卻印象不深的故事,就無從評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