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教會我一件事:真正讓人動心的,不在遠方,而是在慢下來的每一刻。
旅行,對我來說,好像越來越遙遠了。
年輕時,我去過不少國家,從最初短短幾天的旅行,到後來慢慢愛上旅居——在幾個歐美國家待上一陣子,融入當地生活,感受街角的味道、街市的喧囂、咖啡館的安靜。
剛開始旅行時,我總是急著打卡景點、拍每張照片,好像走得越多、拍得越多,旅行就越值回票價。
但時間太短,感受到的,也只是表面而已……
我記得在加拿大的一個小鎮,只停留兩天,匆匆走過想去的景點。
市集的攤販忙著收拾,我甚至沒來得及跟老闆聊幾句。
回到旅館,心裡空空的——那種期待的連結感,完全沒有。
慢慢地,我才懂,只有「慢慢住下來、真正旅居」,
在異國的日子裡生活、做自己喜歡的事,
才能讓我再次有動力收拾行囊。
我曾在法國的一個城市待了一個月,學著用當地語言買菜。我還記得走進肉舖,想要買鴨肉,試著用法文說「鴨子」,老闆完全沒聽懂,我又換英文,他也完全不懂,只好開始玩比手畫腳!我也會跟咖啡店的店員閒聊,但最愛的還是逛當地的市集,挑最新鮮的食材。
有一天,我帶著剛做好的三明治和一瓶酒,走到郊區的森林裡野餐。
陽光透過樹葉灑下斑駁光影,空氣裡混著泥土和松針的香氣。
我坐在樹蔭下慢慢吃著三明治,聽鳥鳴,看樹影搖曳。
那一刻,我感受到的不只是風景,而是一種生活的溫度,
一種跟陌生城市呼吸同步的感覺。

後來,也許是因為有了家庭、有了責任,
或者已經去過不少國家、看過各式風景,
我漸漸不再被異國文化或陌生街景吸引。
取而代之的,是對家鄉重新好奇——
街角的小吃攤、巷弄裡的笑聲、傍晚陽光灑在屋頂跟院子上,
這些平常忽略的小細節,比任何遠方都更讓我動心。
我開始慢下來,認真生活在自己的城市裡,
像旅居一樣觀察、感受、參與。
有時週末走到市場,挑幾樣新鮮食材,煮一餐家常菜;
有時坐在咖啡館裡,看陌生人來來去去,想像他們的故事——
不再是遠方的旅行,而是生活的旅行。
最動人的景色,其實一直都在我們身邊。
像那一天,我坐在法國森林裡,陽光灑落三明治和紅酒上的寧靜;
也像每一次,我在自己生活裡慢下來的片刻。
如果這篇文字讓你微笑了,或者覺得溫暖,收藏一下吧~
你的喜愛會被我偷偷變成桂花糖、moelleux au chocolat,或者下一篇的小小幸福瞬間
也歡迎留言分享你的小瞬間,哪怕只有一點微光,讓我們在文字裡一起微笑、慢慢溫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