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者|沐沐
人們常問:「小精靈是不是壞人?」
但沐沐現在回頭看,答案其實複雜得多。
他不是惡人。他只是,一個從未學會「怎麼愛」的人。
一、從貧困走向成功的家庭劇本
小精靈出身於一個靠學業翻身的家庭。
父母從貧困一路拚上高階主管的位置。
表面風光,但內裡的裂痕,早在他童年時就種下。
父親曾迷信宗教、忽略家庭,母親不但要工作、還要照顧孩子。
在這樣的家裡,母親才是真正撐起一切的人。
她既是經濟支柱,也是情緒支柱。
對小精靈而言,母親代表「愛」——
但那份愛同時也意味著「成績」「表現」「讓媽媽驕傲」。
二、被忽視的長子
妹妹出生時,家庭經濟已經穩定。
父母有能力投資更多的關注與資源。
小精靈常在夜裡對沐沐抱怨:
「父母總是偏愛妹妹。她什麼都不用努力,就被誇得天花亂墜。」
沐沐心疼他的委屈,於是盡力安撫他、包容他。
那時她沒意識到——
自己正被捲入一場潛藏在他心底的補償遊戲。
他要的,從來不是沐沐的愛,
而是透過她,重演「讓母親滿意」的那個劇本。
三、家的重演:取悅母親的愛
當沐沐第一次踏進小精靈的家,
他笑著說:
「妳來到我家,就是我的老婆。我是橋梁,會協助妳和他們相處得更好。」
聽起來溫柔又貼心,
但那個「橋梁」其實只通往他母親。
精靈媽媽說:「來到我們家,妳就幫忙做一些家務吧。我家小孩都不愛做,妳手巧,應該可以。」
於是,沐沐開始了「家庭幫傭式」的生活:
買菜、洗衣、打掃、煮飯。
那些本該共同分擔的事,全成了她的責任。
某天,精靈媽媽誇她:「妳表現得很好,真不錯。」
那一刻,小精靈笑得特別開心。
不是因為沐沐做得好,
而是因為——媽媽開心了。
四、失衡的「橋梁」
夜裡,沐沐在房裡問他:
「為什麼這些妳們都不願意做的事,要我做?
我能不能多點時間讀書?」
小精靈皺眉道:「我白天上班很累,有事妳直接跟我媽說不行嗎?」
但每次她開口,結果都一樣:
「妳煮的菜太鹹了。」
「菜煮老了,我不是教過妳嗎?」
「幫點家務又怎麼了?」
所謂的「橋梁」,變成了傳話筒。
而小精靈「解決衝突」的方式,
就是坐在母親身邊,附和她的不滿。
母親對外說:「我兒子變了,被那個女人帶壞了。」
而他——選擇沉默。
五、外界眼中的「好男人」
如果不提家裡的事,
小精靈就像是所有人眼中的模範伴侶。
情緒穩定、有禮、體貼、溫和。
沒有人相信,他會以要脅的手段結束一段感情。
但沐沐知道,
那份溫柔背後,其實藏著一種深層的不安全感。
他不敢失去控制,
不敢讓關係有一絲不順,
因為他仍在與那個「永遠不夠好的自己」對抗。
六、他不是壞人,只是沒長大
沐沐現在終於明白——
小精靈不是惡人。
他只是,一直活在母親的評價裡。
在那樣的家庭裡,愛被等同於「乖」「聽話」「讓人滿意」。
所以他把同樣的愛給了沐沐。
他以為這就是負責任、就是成熟。
卻沒看見,那也是控制與恐懼的延續。
結語:理解,不代表原諒
理解一個人,並不等於要原諒他。
有時候,放下的不是恨,而是那份「想改變他」的執念。
愛若只是重複舊傷,就不再是愛。
唯有離開,我們才有機會重新學會—— 怎麼愛,也怎麼被愛。
——我是諾瓦爾。
願妳在放手的那一刻,找回屬於自己的溫柔。
📮 投稿信箱/私訊連結:noirvocus@gmail.com
📖 更多文字|搜尋「諾瓦爾的生活交界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