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算力大戰:NVIDIA、Oracle、OpenAI 4400 億美元聯盟掀起全球科技戰

更新 發佈閱讀 17 分鐘

破題:一場價值 4400 億美元的「算力圍城」

2024 至 2025 年,科技史被一筆前所未有的交易重新書寫。NVIDIA、Oracle 與 OpenAI 悄悄簽下了一系列協議,形成了一個價值近半兆美元的「算力-資本」超級閉環。

這個閉環的邏輯是:NVIDIA 出錢投資 OpenAI → OpenAI 拿錢租用 Oracle 的服務 → Oracle 拿錢向 NVIDIA 購買晶片。

一場價值 4400 億美元的「算力圍城」

參與者 (玩家)角色 (角色)行動 (行動)金額 (美元)NVIDIA軍火商 + 銀行家投資 OpenAI 以支持其基礎設施~ 1,000 億OpenAI明星科學家向 Oracle 採購 未來五年的雲端算力~ 3,000 億Oracle新晉地主向 NVIDIA 採購 AI 晶片以建造資料中心~ 400 億總計三巨頭聯盟形成「資本-算力-硬體」的完美閉環~ 4,400 億

這不只是一筆生意,這是一份戰帖。這個聯盟向全世界宣告,未來的 AI 霸權將由掌握「頂級模型、海量算力、核心硬體」的三位一體所定義。

這場「算力圍城」瞬間引爆了全球科技圈的「總體戰」。沒有任何一個巨頭能置身事外。從雲端霸主到晶片巨人,從手機之王到網路架構師,每個人都被迫亮出底牌,思考同一個問題:在這場新權力遊戲中,如何搞局、如何破局、如何生存?

棋局上的玩家們:巨頭的因應對策與搞局之道

這場戰爭是立體的,在雲端、在邊緣、在晶圓廠、在軟體生態中同時開打。以下是每一位玩家的戰略分析:

第一戰線:雲端王座的保衛反擊

聯盟的砲火首先對準了現有的雲端霸主,尤其是市場龍頭 AWS。

1. Amazon (AWS):衛冕的雲端霸主

  • 利基點: 全球第一的雲端市佔率、最成熟的自研晶片家族 (Trainium/Inferentia)、Amazon Bedrock 平台、對 Anthropic 的巨額投資。
  • 對策與搞局: 身為被挑戰的王者,AWS 的反擊是全方位且最為徹底的。1. 自研晶片 (Trainium/Inferentia): AWS 擁有 Google 之外最成熟的自研 AI 晶片。它強力向客戶推銷其「Trainium (訓練) + Inferentia (推理)」晶片組合,作為 NVIDIA GPU 的高性價比替代方案。這是它擺脫硬體依賴、維持利潤的終極王牌。2. 豪賭 Anthropic (Claude): AWS 向 OpenAI 的最大對手 Anthropic 投資了數十億美元,將 Claude 3 系列模型作為其在 Azure 上的「GPT-4 殺手」。它正全力支持 Anthropic,試圖複製微軟與 OpenAI 的成功模式。3. 打造「中立超市」(Bedrock): AWS Bedrock 平台是其戰略核心。它不像 Azure 偏愛 OpenAI 或 GCP 偏愛 Gemini,而是提供來自 Anthropic, Meta (Llama), Stability AI, Cohere 等所有主流模型的「中立AI超市」。它告訴客戶:「在我這裡,你可以自由選擇,絕不綁定。」

2. 微軟 (Microsoft):被背刺的盟友

  • 利基點: Azure 雲端平台、與 OpenAI 的深度綁定、龐大的企業客戶群。
  • 對策與搞局: 微軟的處境尷尬。作為 OpenAI 最大的早期投資者,它卻看到盟友轉向 Oracle 尋求「算力備胎」。1. 擁抱多元化(去 OpenAI 化): 微軟迅速將 Azure 轉型為「AI 軍火超市」。它不再只賣 OpenAI 的 GPT,而是大力擁抱 Meta 的 Llama、法國的 Mistral 等所有開源和閉源模型,向客戶證明「我才是最開放、選擇最多的平台」。2. 自研晶片 (Maia): 加速自研 Maia AI 晶片,並積極採購 AMD 的 MI300X 晶片。核心目標只有一個:不惜一切代價擺脫對 NVIDIA 的硬體依賴,奪回基礎設施的自主權。

3. 谷歌 (Google):全能的垂直整合巨人

  • 利基點: 唯一同時擁有頂級模型 (Gemini)、自研晶片 (TPU) 和全球前三雲端 (GCP) 的公司。
  • 對策與搞局: Google 的策略是「用全家桶打群架」。1. 深度整合: 將 Gemini 模型強行注入搜尋、Android、Workspace 等所有產品線,打造一個「AI 原生」的生態系。2. TPU 護城河: 對外強力推銷其 TPU 的成本效益,宣稱其 TPU + Gemini 的「原廠套裝」組合,在效能和成本上均優於 NVIDIA + Llama 的「組裝機」。它試圖建立一個與 NVIDIA-CUDA 截然不同的第二套 AI 基礎設施標準。

第二戰線:從根本上改寫遊戲規則

有些玩家選擇不正面對抗,而是試圖掀翻棋盤。

4. Meta (Facebook):開源的革命者

  • 利基點: 龐大的社群數據、頂尖的 AI 研究院 (FAIR)、Llama 開源模型。
  • 對策與搞局: Meta 的策略最為「激進」——開源。1. 瓦解模型稀缺性: 透過將強大的 Llama 模型免費開源給商業使用,Meta 瞬間摧毀了 OpenAI 等閉源模型的「稀缺價值」。當所有人都能免費獲得一個「80 分的大腦」時,誰還願意花天價去購買「95 分的大腦」?2. 釜底抽薪: 這一步棋直接打擊了「算力-模型」聯盟的商業模式。Meta 的目標是:讓 AI 模型本身變得廉價,從而將戰爭的焦點從模型轉移到它所擅長的「應用場景」和「社群體驗」上。

5. 蘋果 (Apple):高牆花園的隱私之王

  • 利基點: 數十億的高端硬體用戶、M 系列與 A 系列晶片的強大 NPU、無可匹敵的隱私品牌形象。
  • 對策與搞局: Apple 選擇了完全不同的賽道——端側 AI (On-Device AI)。1. 重新定義 AI: Apple 告訴世界,最強的 AI 不是在遙遠雲端、耗電巨大的「公用大腦」,而是裝在你手機和電腦上、懂你所有秘密的「私人助理」。2. 軟硬體閉環: 憑藉其強大的神經網路引擎 (Neural Engine),Apple Intelligence 實現了大量 AI 功能在本地運行。這帶來了雲端 AI 無法比擬的優勢:極速反應和絕對隱私。它不去爭奪雲端,而是要鞏固其硬體生態的護城河。

第三戰線:晶片戰爭的挑戰者聯盟

NVIDIA 的霸權是聯盟的基石,因此,打破這個基石成為所有挑戰者的首要目標。

6. Intel:沉睡的製造巨人

  • 利基點: 深厚的半導體製造底蘊、Gaudi AI 加速器、開放的 oneAPI 軟體。
  • 對策與搞局: Intel 正在三路並進。1. 高性價比硬體 (Gaudi): 以「更便宜、更容易買到」的 Gaudi 3 晶片,去搶佔那些被 NVIDIA 產能(和價格)排除在外的中階市場。2. 開放標準 (oneAPI): 大力推動 oneAPI,試圖組建「反 CUDA 聯盟」,從軟體生態上撬動 NVIDIA 的牆角。3. 晶圓代工 (IFS): 最重要的一張牌。Intel 開放其晶圓廠,告訴全世界:「你們的自研晶片,我來幫你造!」它要成為 AI 時代的第二個台積電,為所有想擺脫 NVIDIA 的人提供軍火。

7. 高通 (Qualcomm):邊緣的AI 普及者

  • 利基點: 在手機晶片領域的絕對統治力、Snapdragon X Elite/Plus、極致的 NPU 能效比。
  • 對策與搞局: 高通的戰場不在雲端,而在你手中的萬物。1. 掀起 AI PC 革命: 憑藉 Snapdragon X Elite 晶片,高通正聯合微軟,試圖顛覆由 Intel 和 Apple 統治的 PC 市場。其核心賣點就是能在筆電上全天候運行的超強 NPU,實現「永遠在線」的本地 AI。2. 賦能萬物: 從手機、汽車、AR 眼鏡到無人機,高通要將高效能、低功耗的 AI 引擎植入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它的策略是「去中心化」,讓 AI 不再依賴中央大腦,而是無處不在。

8. xAI (Grok):最不可測的萬能王牌

  • 利基點: 伊隆·馬斯克。
  • 對策與搞局: 馬斯克的 xAI 是一個變數。1. 跨界生態聯動: Grok 的獨特之處在於它能即時存取 X (Twitter) 的數據流,並且未來將深度整合進 Tesla (自動駕駛數據)、Starlink (全球網路)、Neuralink (腦機介面)。這個橫跨虛擬與現實的數據閉環,是其他所有公司都無法複製的。2. 自建算力工廠: 馬斯克同樣在豪賭算力,斥巨資建造自己的「算力超級工廠」。他既是 NVIDIA 的大客戶,也是潛在的顛覆者。他開源 Grok,與 Meta 遙相呼應,共同挑戰 OpenAI 的封閉路線。

第四戰線:亞洲的「國家隊」與「供應鏈之王」

這場戰爭,同樣是國家意志和產業鏈的對決。

9. 華為 (Huawei):紅色堡壘的自主之路

  • 利基點: 中國龐大的內需市場、昇騰 (Ascend) AI 晶片、CANN 軟體生態。
  • 對策與搞局: 在美國制裁下,華為被迫走上「完全自主」的道路。1. 建立「非美」標準: 由於中國企業無法購買 NVIDIA 頂級晶片,華為的昇騰 910B + CANN 軟體棧,正迅速成為中國 AI 市場的唯一標準。2. 內循環之王: 它不參與全球競爭,而是專注於在中國這個巨大的「圍城」內,建立一個從晶片設計 (海思)、製造 (中芯國際) 到軟體 (CANN)、應用 (盤古大模型) 的完整內循環王國。

10. 三星 (Samsung):無所不在的三棲巨頭

  • 利基點: 橫跨記憶體、晶圓代工、終端晶片設計的垂直整合能力。
  • 對策與搞局: 三星的角色最為複雜,它同時在牌桌上扮演三個角色。1. 記憶體之王 (HBM): 它是 AI 革命的「送血者」。NVIDIA 的 GPU 必須搭載三星或 SK 海力士的 HBM 高頻寬記憶體才能運作。在這個領域,它是 NVIDIA 最重要的盟友。2. 代工挑戰者 (Foundry): 它是全球唯二能與台積電抗衡的晶圓代工廠,手握 3 奈米 GAA 技術,時刻準備搶奪 NVIDIA 和 Google 的訂單。3. 終端設計者 (Exynos): 它在自家手機上推動 Galaxy AI,與高通和蘋果在端側 AI 戰場上直接競爭。

第五戰線:沉默的基礎設施

最後,有兩位沉默的巨人,他們不參與廝殺,卻定義了戰場的邊界。

11. 諾基亞 (Nokia):網路神經的架構師

  • 利基點: 傳奇的貝爾實驗室、5G/6G 網路專利與基礎設施。
  • 對策與搞局: 當所有人都關注「大腦」時,Nokia 專注於「神經系統」。AI 數據洪流需要更寬、更快的網路來傳輸。Nokia 透過制定下一代 6G 網路標準和開發「網路 AI」,確保自己在未來萬物互聯的 AI 時代中,依然是那個不可或缺的「管道工」。

12. 台積電 (TSMC):造物主級的眾神之王

  • 利基點: 絕對的晶圓代工霸權 (3/2 奈米製程)、CoWoS 先進封裝壟斷、無可匹敵的「客戶信任」。
  • 對策與搞局: 台積電的策略就是「不搞局」,它要成為所有人的唯一。1. 中立的造王者: 它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大的壁壘。NVIDIA、Apple、AMD、Google、Qualcomm、Intel… 幾乎所有玩家的頂級晶片,都必須在台積電的晶圓廠中誕生。2. 產能即權力: 尤其是 CoWoS 先進封裝技術的產能瓶頸,使其成為 NVIDIA 擴張的最大限制。台積電決定了 AI 算力增長的物理上限,它不參與戰爭,但它決定了戰爭的規模和速度。

第六戰線:特定領域的「隱形冠軍」

這場戰爭不只關乎通用 AI。在工業、商業和娛樂等垂直領域,真正的王者正將 AI 融入世界的實際運作中。

13. Sony (索尼):感官與娛樂的 AI 帝國

  • 利基點: 全球第一的影像感測器 (CIS)、PlayStation 遊戲生態、龐大的影視與音樂版權庫。
  • 對策與搞局: Sony 的策略是「AI + 體驗」。1. 成為 AI 的眼睛: 它的 Lytia 影像感測器是全球手機、汽車、無人機的「視網膜」。Sony 正在將 AI 運算直接植入感測器,實現更智能的即時影像感知,這是所有「物理 AI」的基礎。2. 驅動內容創作: 在遊戲 (PlayStation) 和影視領域,AI 被用於加速開發、生成更真實的 NPC 和特效、以及創作新的音樂。

14. 西門子 (Siemens):德意志的工業 AI 大腦

  • 利基點: 在全球工業自動化、智慧基礎建設的絕對領導地位;龐大的工業客戶群。
  • 對策與搞局: 西門子的策略是「AI + 物理世界」。1. 數位雙生 (Digital Twin): 這是它的王牌。西門子利用 AI 打造整個工廠、電網或城市的「數位分身」。企業可以在虛擬世界中用 AI 進行模擬、優化和壓力測試,然後一鍵部署到現實世界,實現數百億美元的效益。2. 工業邊緣 AI: 它與 NVIDIA (Omniverse) 和微軟 (Azure) 合作,將 AI 佈署在工廠的「邊緣」設備上,進行即時的預測性維護和良率品管,這是 AI 真正「務實」的應用。

15. SAP:企業營運的 AI 神經中樞

  • 利基點: 全球 ERP (企業資源規劃) 軟體的絕對壟斷地位;掌握著數十萬家企業最核心的財務與供應鏈數據。
  • 對策與搞局: SAP 的策略是「AI + 企業流程」。1. 數據即護城河: SAP 坐擁的不是網路數據,而是企業的「帳本」。這是訓練「商業 AI」最有價值的黃金。2. 嵌入式 AI (Joule): 它不另推聊天機器人,而是推出了 AI 助手 "Joule",將其直接嵌入到企業的財務、人資、採購等每一個工作流程中。AI 的價值不再是聊天,而是直接優化企業的毛利率。

16. HTC:空間 AI 與 VIVERSE 的開拓者

  • 利基點: VIVE XR 虛擬實境硬體的領導品牌、VIVERSE 企業元宇宙平台、5G 專網技術。
  • 對策與搞局: HTC 的策略是「AI + 空間計算」,定義 3D 世界中的 AI 體驗。
    • 1. AI 驅動的 VIVERSE: 它的核心戰場不在手機或 PC,而在「元宇宙」。AI 是 VIVERSE 運作的大腦:用於驅動更真實的虛擬人 (Avatar)、實現環境感知、並在 3D 空間中提供 AI 助理服務。2. 搶佔企業培訓: 與西門子和微軟 (Mesh) 相似,HTC 專注於企業級應用,利用 AI + VR/AR 打造虛擬培訓、遠端協作和數位雙生模擬等解決方案,這是 AI 落地的高價值領域。

結語:一場無休止的多維戰爭

NVIDIA-Oracle-OpenAI 的三巨頭聯盟,看似築起了一道不可逾越的「算力長城」,實則點燃了一場波及全球、沒有邊界、多維度同時開打的總體戰。

這場戰爭沒有單一的贏家。未來的 AI 世界將是一個多元共存、權力制衡的新格局:

  • 雲端將由 AWS、微軟、Google、Oracle 多極主宰。
  • 模型將在開源 (Meta) 與閉源 (OpenAI, Anthropic) 的路線之爭中共同演化。
  • 終端將由 Apple 和高通定義「個人化 AI」的體驗。
  • 硬體將在 NVIDIA 的霸權之外,迎來 Intel、AMD 和各類自研晶片 (Google, AWS) 的挑戰。
  • 製造的命脈,則依舊掌握在台積電和三星手中。
  • 垂直領域將由 SAP (商業)、西門子 (工業)、Sony (娛樂) 等「隱形冠軍」將 AI 融入世界的實際運作中。
  • 空間計算的未來,則由 Meta、Apple 與 HTC 等先驅者,在 3D 世界中定義 AI 的下一個形態。

這不是一場戰爭的結束,甚至不是戰爭的序幕。我們只是剛剛聽到了第一聲砲響。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hin
0會員
3內容數
Chin,文化與科技交界的觀察者。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搬家不只添購必需品,更能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近期搬家時添購的各種實用好物,包含多功能工作桌、電競椅、氣炸烤箱、收納神器等,並詳述如何透過蝦皮雙 11 活動聰明購物、善用優惠,同時利用分潤機制將敗家行為轉化為被動收入,推薦給想聰明消費又想賺額外收入的你!
Thumbnail
搬家不只添購必需品,更能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近期搬家時添購的各種實用好物,包含多功能工作桌、電競椅、氣炸烤箱、收納神器等,並詳述如何透過蝦皮雙 11 活動聰明購物、善用優惠,同時利用分潤機制將敗家行為轉化為被動收入,推薦給想聰明消費又想賺額外收入的你!
Thumbnail
貓奴每月進貢的時間又來啦! 身為專業貢品官,我從蝦皮搜尋各種零食,只為取悅家中三位貓主子!結果究竟會是龍心大悅,亦或是冷眼相待,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貓奴每月進貢的時間又來啦! 身為專業貢品官,我從蝦皮搜尋各種零食,只為取悅家中三位貓主子!結果究竟會是龍心大悅,亦或是冷眼相待,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COMPUTEX 之後 AI 議題持續發燒,其實背後就僅是一間公司把這波熱潮推至高峰:NVIDIA。NVIDIA 憑著 AI GPU 的大獲成功成為市值最高的公司,甚至超越了蘋果和 Google。
Thumbnail
COMPUTEX 之後 AI 議題持續發燒,其實背後就僅是一間公司把這波熱潮推至高峰:NVIDIA。NVIDIA 憑著 AI GPU 的大獲成功成為市值最高的公司,甚至超越了蘋果和 Google。
Thumbnail
近日OpenAI與蘋果合作,美國新創產業研究公司PitchBook數據,今年NVIDIA也持續押注,參與韓國新創Twelve Labs的A輪募資,投資約5,000萬美元(約新台幣16億元),大大幫助Twelve Labs開發AI。
Thumbnail
近日OpenAI與蘋果合作,美國新創產業研究公司PitchBook數據,今年NVIDIA也持續押注,參與韓國新創Twelve Labs的A輪募資,投資約5,000萬美元(約新台幣16億元),大大幫助Twelve Labs開發AI。
Thumbnail
生成式AI時代第一波基本的入場券,就是要有足夠的算力。但就像2000年時網路泡沫一樣,基礎建設不是最終的解答,軟體和搭建在基礎設施上的服務才是最後能有效利用。AI鏟子伺服器相關產業鍊賣得很好,誰真的挖到礦了?
Thumbnail
生成式AI時代第一波基本的入場券,就是要有足夠的算力。但就像2000年時網路泡沫一樣,基礎建設不是最終的解答,軟體和搭建在基礎設施上的服務才是最後能有效利用。AI鏟子伺服器相關產業鍊賣得很好,誰真的挖到礦了?
Thumbnail
NVIDIA 黃仁勳 - AI人工智慧時代如何帶動全球新產業革命(個人紀錄用) 🇺🇸Omniverse 就是未來集大成,而加速運算、人工智慧就是兩個最重要的技術核心 🇺🇸CPU效能的擴充速度正在大幅降低,提出「運算通膨」概念
Thumbnail
NVIDIA 黃仁勳 - AI人工智慧時代如何帶動全球新產業革命(個人紀錄用) 🇺🇸Omniverse 就是未來集大成,而加速運算、人工智慧就是兩個最重要的技術核心 🇺🇸CPU效能的擴充速度正在大幅降低,提出「運算通膨」概念
Thumbnail
NVIDIA在人工智慧處理專用GPU領域的地位牢固,但面臨著來自英特爾和超微半導體等競爭對手的反擊。新興企業也加入競爭,使得競爭更加激烈。未來,合作關係將變得至關重要,NVIDIA和其他競爭對手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Thumbnail
NVIDIA在人工智慧處理專用GPU領域的地位牢固,但面臨著來自英特爾和超微半導體等競爭對手的反擊。新興企業也加入競爭,使得競爭更加激烈。未來,合作關係將變得至關重要,NVIDIA和其他競爭對手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Thumbnail
2023年 OpenAI 推出 GPT-4 革命性大型語言模型,掀起了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的新一輪狂潮。歐盟、美國和中國三大陣營目前正在就 AI 主導權展開激烈競逐。歐盟企業為爭取 AI 主導權所做的努力,在美中兩大國AI對決的賽局中,將如何因應?
Thumbnail
2023年 OpenAI 推出 GPT-4 革命性大型語言模型,掀起了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的新一輪狂潮。歐盟、美國和中國三大陣營目前正在就 AI 主導權展開激烈競逐。歐盟企業為爭取 AI 主導權所做的努力,在美中兩大國AI對決的賽局中,將如何因應?
Thumbnail
2022年11月30日,ChatGPT的登場對全球造成了顯著衝擊。隨後,2024年2月15日,OpenAI發布了能夠將文字轉換為圖像的AI模型SORA,這一創新再次引發了巨大的震動。 這兩大創新引發的全球算力需求的增長幅度是前所未有的。 需求的瞬間迅猛增長,但供應的增加卻需要更長的時間。Nv
Thumbnail
2022年11月30日,ChatGPT的登場對全球造成了顯著衝擊。隨後,2024年2月15日,OpenAI發布了能夠將文字轉換為圖像的AI模型SORA,這一創新再次引發了巨大的震動。 這兩大創新引發的全球算力需求的增長幅度是前所未有的。 需求的瞬間迅猛增長,但供應的增加卻需要更長的時間。Nv
Thumbnail
NVIDIA的Blackwell計算平台代表著實時生成式AI應用的重大進步,旨在滿足跨行業挑戰。此平台提升了計算效能,促進了AI在實體世界的應用,並對從自動駕駛到醫療診斷等多個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NVIDIA 黃仁勳的願景是將AI技術從虛擬世界帶入現實,為創新開闢新道路,一個更加智慧和互聯的未來。
Thumbnail
NVIDIA的Blackwell計算平台代表著實時生成式AI應用的重大進步,旨在滿足跨行業挑戰。此平台提升了計算效能,促進了AI在實體世界的應用,並對從自動駕駛到醫療診斷等多個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NVIDIA 黃仁勳的願景是將AI技術從虛擬世界帶入現實,為創新開闢新道路,一個更加智慧和互聯的未來。
Thumbnail
隨著AI板塊的爆發,各大科技巨頭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尤其是Google與微軟這兩個搜尋引擎的老對手,都想借AI的東風,升級各自的科技服務。微軟背後有OpenAI的ChatGPT技術加持,始終壓Google一頭。
Thumbnail
隨著AI板塊的爆發,各大科技巨頭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尤其是Google與微軟這兩個搜尋引擎的老對手,都想借AI的東風,升級各自的科技服務。微軟背後有OpenAI的ChatGPT技術加持,始終壓Google一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