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Stalin 作為八零年代日本硬核龐克搖滾的先驅,由核心人物兼主唱遠藤ミチロウ在福島創立,他原是社會主義運動家 ,刻意以西方世界普遍厭惡的「史達林」命名樂團,其目的並非為了歌頌共產主義,而是作為尖銳的哲學反諷,遠藤認為「史達林」是「任何正面思想的負面體現」 ,這種根植於激進意識形態和深刻批判精神的創始姿態,讓他們的作品處處涉及社會、政治與身體極限的文化運動。
在《虫》發行之前,The Stalin已經憑藉先前作品和極端、充滿爭議的現場表演確立地位,首張全長專輯《Trash》(1981)奠定了其原始而爆裂的龐克風格。隨後,1982年發行的第二張專輯《Stop Jap》在商業和評論上獲得重大突破,在2007年被《Rolling Stone Japan》評選為「100張最偉大的日本搖滾專輯」中的第27位 。

專輯的發行細節本身就充滿了遠藤ミチロウ式的商業悖論,由Climax(隸屬於大型唱片公司Tokuma集團)發行 ,利用商業平台的資源作為擴音器,將其極具侵略性的混亂和批判訊息,播撒給更廣大的、他意圖挑戰的「文化市民」群體 。專輯風格呈現雙重性,既有慢速邪惡,吉他張力十足的曲目,帶來沉重的淤泥感,也有爆發力強,展現硬核最高標準的極速作品。

從著重氛圍到極速攻擊的流暢轉換,確保了《蟲》的音樂性遠超一般喧囂狂飆的硬核龐克,這種遊走硬核邊緣和鞭笞敲擊的風格,避免了許多早期硬核樂團可能陷入的單一化窘境。隨後的專輯,如《Fish Inn》(1984),開始融入放克節奏,聲音變得更為稀疏和慢速,彷彿一瞬間「魔法似乎消失了」 ,由此可見,《虫》代表了The Stalin經典硬核時代的最後高峰。
《虫》批判的不是政治,而是日本社會特有的「世間」──那種人人活在他人眼光下、壓抑自我的氛圍。評論指出,西方龐克如是為了打破「過於穩固的自我」,而遠藤ミチロウ面對的日本則是「沒有自我」的社會,因此他的反抗是一種從底層刺穿世間的行為。他不傳達政治訊息,而是以噁心、混亂、極端的表達把被壓抑的真實「嘔吐」出來,像是一種身體對虛偽世界的本能反應。

在八零年代經濟泡沫前夜的日本,許多人表面追求現代或後現代思想,實則仍被陳規束縛。遠藤透過專輯展現一面無情的巨大鏡子,逼迫聽眾面對最真實的自我。他的人聲和表演極端侵入,直問聽眾「オマエはいったい何ナンダ?」(你究竟是什麼東西?),遠藤持續嘲諷那些自命清高、依附陳規的文化精英,讓The Stalin成為某些音樂界人士忌諱的存在。
專輯的同名歌曲〈虫〉,長達十分鐘的篇幅,拖沓沈重的節奏涉及厭惡、暴力、拒絕和死亡的黑暗意象:「令人噁心的傢伙,不要抓住我的胸口...你死了,你死了……」 展現深層次、非語言化的精神與身體狀態,這種「掙扎」的痕跡,與遠藤晚年的生活狀態形成了遙遠的呼應,由於患上膠原病,身體已無法如願活動,但即使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也體現出喉嚨即使被割開也必須唱出的決心。
《虫》不僅是The Stalin在音樂技術和侵略性上的頂峰,更是遠藤ミチロウ哲學的完美結晶,迫使聽眾直面難以言喻的痛苦和無意義的荒謬。透過獨特聽覺設計,在理性思維被強制暫停的間隙中,產生一種私密、無法分享的解放感,這種從混亂中提煉出的、高度個人化的體驗,正是The Stalin留給日本硬核龐克,乃至全球極限音樂最深遠、也最難以被複製的遺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