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稼人
近日鄉居,為了融入農村生活,都市人的我也同庄稼人一同作息。生活中我觀察庄稼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沒有什麼養生術,也從去不體檢,ㄧ般也很少跑醫院,小恙也都以自癒為主,身型ㄧ般也比較精瘦。飲食上簡單管飽,不講究色香味,就是ㄧ日三餐粗茶淡飯,但在農務上體力消耗卻很大,身體還能維持健康。思索這原因應是庄稼人日日與自然為伍,早睡早起正常作息,清心寡欲且身心平衡。
可見健康之源,在於與大自然力量和諧相處,這種長期的「自然生態養生法」,以環境為主的健康之道。說明了ㄧ個充滿敬愛`尊重和培育作物與生養動物的生態農村,是人類原初的生活,也是最適宜的生活方式。
而從學理上,植物的生長的榮枯與土質`周遭植物`日月光照不同有關,如經常曬太陽的植物火氣旺,水生植物則背陰和濕地水氣盛。據此,植物的生長來自五種元素「`水`火`土`氣`空」五種元素。
這五種元素「土地`水`陽光`風`空氣」也存在我們體內,為人類粗糙感官所感知。如我們的體重和骨骼是土的元素,血`痰是水的元素,胃的火`肝臟新陳代謝是陽光的形式,呼吸`小腸蠕動聲音是空氣元素的活動。(這是藏傳佛教的說法)
這說明了人與環境具有互相依賴的關係 ,五大元素在人體和周遭世界循環,藉著感知這些內在生理結構的元素,並躬耕田畝培育植物,如此,透見人體內在與外在世界有不可分割性。
而從佛法來說,人的存在既是由五大元素和合而成,了悟它的無常本質,自可減少妄念,生起「空」的智慧,幫助我們感知自己是眾生的ㄧ部分。究極本身是虛妄不實的存有。這種從生理上到精神上的了悟,可喚起的生命悅性,消除無明的貪欲。
這樣就解釋了庄稼人何以能不被物欲所累,辛勤農務而笑口常開,規律生活怡養天年,且能知天命了生死。
鄉居的日子,我聞到了鄉土的芬芳,感受了庄稼人的生命力,更體悟了ㄧ粥ㄧ飯當思來之不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