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本主義對年輕人不再管用
矽谷的思想家、PayPal 共同創辦人 Peter Thiel,總是以其逆向思維震驚世界。他最近一封寫給 Mark Zuckerberg 的內部郵件曝光,內容不再只是科技趨勢,而是對美國社會深層不平等與政治激進化的終極診斷。
Thiel 的論點極度簡潔且犀利:當 70% 的千禧世代(大致為 1981-1996 年出生)自稱支持社會主義時,這並非關乎意識形態的「愚蠢」或「洗腦」,而是「經濟的必然」。Peter Thiel: Capitalism Isn’t Working for Young People
💔 被撕毀的世代契約:缺乏資產的世代
這場危機的核心,在於世代契約(generational compact)的單方面撕毀。嬰兒潮世代向年輕人傳遞了一個失靈的劇本:努力讀書、上大學,就能複製成功。但當年輕人遵循這劇本時,現實卻是:
- 第一擊:天文數字的學貸。 美國學貸規模從 2000 年的 3000 億美元暴增到今天的超過 2 兆美元。Thiel 抨擊這是對年輕人的系統性負債。
- 第二擊:高不可攀的房價。 在紐約或矽谷這些經濟引擎,嚴苛的分區法規和建築限制,為嬰兒潮世代的房產不斷堆高護城河,卻徹底堵死年輕人的置產路徑。
Thiel 的論斷: 「當一個人有太多學貸,或住房太過昂貴,他將長期處於負資產,並且/或者很難開始積累房地產形式的資本;如果一個人在資本主義體系中沒有利害關係,他很可能轉而反對它。」
換言之,一個無法讓人積累資產的體制,自然會培養出自己的反對者。
🏠 房地產:80% 經濟問題的根源
Thiel 的分析極度聚焦:八成的文化戰爭,骨子裡是經濟問題;而八成的經濟問題,歸根究柢是房地產。
房地產是美國普通家庭最主要的資本形式。當年輕人被系統性地延遲甚至剝奪積累房產資本的能力時,他們就被**「無產階級化」**了。
「如果你讓年輕人無產階級化,你就不該驚訝他們最終成為共產黨。」
他們尋求社會主義,不是因為相信馬克思,而是因為他們發現:這個所謂的資本主義,根本不是為他們運作的。
Mamdani 的勝利:制度外的尋求
民主社會主義者 Zohran Mamdani 贏得紐約市市長選戰,是這個世代契約破裂的具體表徵。
Mamdani 的選民基礎正是那些高學歷、高租金負擔、30 歲以下的城市租屋族。他們被建制派(無論共和黨或民主黨)長期漠視,體制內數十年拿不出任何實質方案。
雖然 Thiel 明確反對 Mamdani 的政策(如租金管制會減少住房供應),但他承認一個刺耳的事實:Mamdani 至少在談論這些真切的痛苦。
這場勝利證明了選民的理性反應:「也許我們該去『歐維頓之窗』(政治的可接受範圍)外面尋找答案。」
🐂 「政治大牛市」與零和遊戲
Thiel 將這種現象歸納為一個危險的趨勢:政治大牛市(political bull market)。
- 健康的社會: 政治的利害關係不高,總統是誰都無妨,社會在自動自發地順利運作,投票率低反而是好事。
- 零和的社會: 當經濟成長停滯、分配極度不均,世界變成一個零和遊戲,政治就變成生死存亡的戰爭。每一次選舉都攸關存亡,人們期待政治解決所有問題。
這種牛市現象催生了像 Mamdani 這樣的人物,他們共同點在於「真實感」,能戳破傳統建制派政客那種「精心編排的虛假」。
⚠最終警告:你會繼續輸下去
Thiel 預測美國不太可能發生年輕人的暴力革命,更可能出現**「老年人的社會主義」**(例如全民免費醫療),因為現實是老人政治(gerontocracy)當道。
但他向所有忽視學貸與房價的當權者發出了最終警告:
「如果你能做的最好反擊,只是指責 Mamdani 是個激進、荒謬的年輕人,這恰恰證明,你對於住房與學貸問題,依舊沒有任何答案。如果你做不到,你會繼續輸下去。」
年輕人對社會主義的渴望,不是一場文化玩笑,而是資本主義體制無法提供最基本機會的求救訊號。建制派若想贏回這個世代,就必須放下意識形態的指責,正視房地產與學貸這場真正的階級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