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內在的聲音,決定了你的人生風景
我們都渴望擁有一個更美好、更順遂的人生;然而,許多人窮盡一生向外追尋,卻忽略了改變的起點,其實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
你的內在有一套精密的「指南針」,它持續不斷地發出訊號,告訴你此刻正處於什麼樣的狀態,這個訊號就是你的情緒與感受。
當你感到焦慮、煩躁或不耐煩時,這不是在懲罰你,而是在溫柔地提醒你:你當下的頻率,可能正與你不想要的實相產生共振。
本篇將引導你學會「覺察」,找回你人生的主控權,將自己穩穩地錨定在唯一能創造改變的時刻——當下。
●覺察當下:找回你人生的主控權
在日常生活的洪流中,我們的思緒常常像脫韁的野馬,奔馳在對過去的懊悔與對未來的擔憂之間。
這種心不在焉的狀態,會讓我們錯失了唯一能產生實質影響的時刻:現在。
要開始創造你所嚮往的人生,第一步並非向外尋求,而是向內觀照,學會「覺察」你此刻的狀態。
覺察,就是從一個抽離的視角,客觀地觀察你的思維、情緒和身體感受,而不被它們捲入。
當你被某個情境或情緒所牽動時,這其實是你正在與某個頻率產生「共振」。
如果你不加分辨地任由負面情緒主導,你就是在無意識中強化那個低頻的能量場,並持續吸引來與之相符的經歷。
因此,練習覺察的目的是為了從自動反應的模式中抽離,啟動你內在的「人生總設計師」。
這就像從迷宮上方俯瞰,你不再是那個身陷困境的迷路者,而是能看清全局、找到出路的觀察者。
當你將所有能量匯集於此刻,你才能向宇宙發出清晰、無雜訊的信號,讓你的願景得以被「顯化」。
●實踐心法:將自己錨定在當下的練習
我們的大腦傾向於使用「自動駕駛程序」,這套程序往往建立在過去的恐懼和舊有的慣性上。
要擺脫這個程序的挾持,你需要一些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將你的意識拉回身體,回到當下。
1. 感官重啟法:當你發現自己陷入思緒的泥沼時,立即運用你的五種感官。
例如,說出你看到的五樣東西、感覺到的四種觸感、聽到的三種聲音、聞到的兩種氣味,以及嚐到的一種味道。這個練習能瞬間將你的注意力從虛無的思緒中,拉回到堅實的現實。
2. 情緒命名與分離:從習慣說「我很生氣」,轉換成試著說「我正在體驗一種名為『憤怒』的能量」。
這種語言上的微小轉變,能讓你與情緒保持距離,從「被情緒控制」轉變為「觀察情緒的發生」。
你不再是情緒本身,而是情緒的觀察者,從而獲得選擇如何回應的自由。
3. 慈悲的內在對話:那些焦慮、恐懼的情緒,往往代表著你內在那個需要被安撫的「小我」。
不要對抗它,而是以一種溫和、慈悲的態度與它對話。
例如,你可以對內在的恐懼說:「我看到你的擔心了,謝謝你提醒我,但現在一切都好。」
透過整合而非對抗,你停止了內在的戰爭,釋放了被困住的能量。
●以下有一些生活實例,一起來看看,透過覺察,如何改變日常生活。
✪ 情境1:交通堵塞
舊有反應(自動駕駛):煩躁、按喇叭、抱怨「今天真倒楣」
覺察後的反應(主控權):意識到「我正在感到不耐煩」,深呼吸,轉而欣賞車內音樂或思考待辦事項。
改變的結果:負面情緒沒有被放大,避免了因情緒引起的血壓升高和路怒。
✪ 情境2:伴侶遲到
舊有反應(自動駕駛):立即感到被冒犯、猜測對方不在乎
覺察後的反應(主控權):觀察到「我內在升起了被忽視的感受」,但提醒自己這只是感受,並利用等待時間閱讀或放鬆。
改變的結果:避免了一場不必要的爭吵,關係維持和諧。
✪ 情境3:工作失誤
舊有反應(自動駕駛):自責、陷入「我總是很糟」的負面循環
覺察後的反應(主控權):承認「這是一個錯誤」,將「我」與「錯誤」分離,專注於「我能從中學到什麼」並立即修復。
改變的結果:快速從挫折中恢復,將能量用於解決問題,而非自我懲罰。
✪ 情境4:社交媒體焦慮
舊有反應(自動駕駛):不自覺地滑手機,比較自己與他人的生活,感到沮喪
覺察後的反應(主控權):意識到「我在逃避現實」,放下手機,問自己此刻真正想做什麼(例如散步或與朋友交談)。
改變的結果:停止了無意識的能量消耗,將時間投入到更有意義的活動中。
✪ 情境5:突發疾病
舊有反應(自動駕駛):恐慌、抱怨身體不爭氣
覺察後的反應(主控權):觀察身體的反應,溫和地問身體「你需要什麼?」並給予休息和照顧。
改變的結果:從對抗身體轉為與身體合作,加速康復,並從中學習照顧自己的重要性。
✪ 情境6:聽到負面新聞
舊有反應(自動駕駛):感到憤怒、無力,與他人爭論
覺察後的反應(主控權):意識到「這個資訊正在拉低我的頻率」,選擇關閉資訊源,專注於自己能創造的正面影響。
改變的結果:保持內在的平靜與高頻,避免了被集體恐懼能量所影響。
✪ 情境7:看到別人的成功
舊有反應(自動駕駛):產生嫉妒或自卑,覺得自己「為什麼做不到」
覺察後的反應(主控權):覺察到「比較心帶來的匱乏感」,並將其轉化為:「如果他們可以,那我也能,這證明了這個世界充滿可能性。」
改變的結果:從匱乏轉為豐盛,將他人的成功視為自己潛能的證明。
✪ 情境8:面試等待通知
舊有反應(自動駕駛):不斷檢查手機、心神不寧、反覆回想面試細節
覺察後的反應(主控權):覺察到「擔憂失敗」的感受,將心境轉移到「我已經盡力了,我值得一個適合我的好機會」的自信心流上。
改變的結果:減輕了等待的焦慮,以更平靜的狀態迎接結果。
✪ 情境9:為人父母的擔憂
舊有反應(自動駕駛):總是擔心孩子會生病、功課不好、學壞,不斷嘮叨
覺察後的反應(主控權):覺察到「恐懼感」,並將心境轉為「我相信我的孩子很有能力,他們會健康快樂地成長」的愛與信任。
改變的結果:減少了親子間的摩擦,創造了更信任和支持的家庭氛圍。
✪ 情境10:收到批評意見
舊有反應(自動駕駛):立刻感到防禦、想反駁或感到受傷
覺察後的反應(主控權):觀察到「被攻擊的感受」,將「我」與「意見」分離,專注於「這段話中有沒有我可以學習或改進的部分?」
改變的結果:將批評轉化為成長的養分,避免了情緒化的反應。
● 從現在開始,你就是自己的觀察者
親愛的,你已經完成了創造實相最重要的一步:覺察。
請記住,你不是你的情緒,你不是你的思緒,你是那個觀察它們的寧靜空間。
當你開始練習「活在當下」,你就是在為自己的人生重新設定方向。
現在,請你花30秒,做一個簡單的練習:
1. 深吸一口氣,緩緩吐出。
2. 問問自己:「我現在身體的哪個部位感覺最緊繃?」
3. 溫和地將你的注意力帶到那個部位,告訴它:「我看到你了,沒關係。」
你感受到了什麼? 這種微小的轉變,就是你正在取回主控權的證明。
在接下來的一週,請將這個練習融入你的日常,無論是等紅燈、排隊,或是工作間隙,都試著將自己錨定回此刻。
下一部曲將會探討: 如何將這個清晰的當下,轉化為你渴望的未來願景。
期待你的分享與回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