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韓之極
朴贊郁再度延續其與奉俊昊大異其味之個人導演英雄式的影像配樂情感連環舞台劇般絕妙電影上品。
奉俊昊總有世間殘酷之停頓與空白、虛脫與掙扎的酸楚甜與美、無止盡地被逼著走人生破關。
朴贊郁則是讓電影永遠像場環續不絕的絕佳質感、恍若跳著無止歇熱舞的濃烈極致耽美無盡漩渦。但他們同樣提及與根本設定了…「工作」、「錢」、「情」這些基本元素。
韓國令人愛與恨之點便於此...他們就是劇本無敵、資源爆豐、創意百出,而且直接在這十幾年完美滲透了國際舞台。
棒球多年來贏了我們(多年來我們第一次擊敗他們)、電影大敗封閉的中國影業、啦啦隊和女團以亞洲女性之極致迷人性感服膺了各地肥宅(包括我)、娛樂(音樂和流行)網羅與撼動了萬年娛樂龍頭美國(APT、Jump、Blink)、然後連文學都深探臣服各地文青。
還有什麼?可期的將來,會不會月球上面火箭或火星上的殖民團隊,高掛「高麗製造」之旗幟?
社會之險與苦

「徵人啟弒」(英文片名No other choice)這四字很完美地概括與整合了整部片,沒有工作會餓死,為了不餓死,只好殺掉其他競爭者。
在高度發展的亞洲四小龍高GDP伴隨高失業率的已開發文明南韓,竟存著這彷若亞馬遜原住民部落般最根本草根原始的殘酷之舉。
而且幾乎不讓人感覺荒誕無稽。(這設定不荒誕、但其中很多橋段很荒唐)
「工作」與「社會」能把人逼到什麼程度?極盡病態扭曲,曾有一位女作家說道:「台灣的社會好噁心。」
沒有,到哪裏,都有社會噁心之處。
然而人永遠不可能不臣服與浸淫於社會,沒辦法適應,就像後腿受傷的羚羊,餘下羊生只能選擇遭嗜於鱷魚、老虎、還是獅子?
太多選項,不過至少可以直接排除鬣狗之類,他們長得就像是社會上那些令人厭惡髮指的卑鄙俗劣之徒。
職場霸凌、追名逐利、無法適應、黑心相害、潛規則…等直接無縫接軌贈送了精神疾病、身體殘缺、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誤入囹圄、遭受虐待荼毒或瞬間死亡(自殺他殺?)
那對應到近期華人世界中那最大恐怖暗殺案,確實令人對世間殘酷以及社會難行感到絕望、憤恨和痛心。
韓國戲子之絕

片中主角在片末與妻子互擁之時,她啜泣道:「你可以不用一個人承擔這些。」
這將主角默默地(但懷疑不知)帶著綠帽、卻一心一意為了整個家庭而行之錯誤所為遽然覆上了感涕泣零之溫暖與力量。
但卻完全無法讓筆者對於女主人的出軌賦予任何一滴點的原諒和釋懷。
牙醫的年輕衝勁俊帥多金,讓她將慾望凌駕於道德之上。
雖然她就正是因為得知丈夫的獨自辛楚拚搏而深受感動,進而將停止了外遇。
而她那白嫩臉皮下藏著的女性動物性性感、稍微帶點攻擊味與冷質卻又絕媚的五官以及玲瓏身段也將熟女吸引力在鏡頭下衝達至任何年齡層男人盡會無限迷失之境。
韓國很多令人無盡著迷的女演員通常不是那種絕美到頂尖之女,如《下女的誘惑》之金珉禧、《哭聲》之千玗嬉、《親切的金子》之李英愛以及這片之孫藝珍。
她們都有種特殊的韻味、有點生活味,像那種國高中時會迷戀的、但其實長相不怎麼出眾的女孩。
李炳憲雖是俊俏之人,在此片中反而盡呈一陣世間普通之相、汲營向上的中年無魅力男子。
韓國明星的演技似乎有種隱隱之軌跡可循,如:他們鮮少聲嘶力竭地嘶吼,反而在強力劇本下,以內斂、隱著的奔流澎湃、失神之眼等來詮釋與潤美每一個畫面。
而李炳憲在一、面試時極力以輕鬆平靜外相掩飾內心緊張澎湃與不安的表現。二、各種關鍵時刻的絕佳表現,讓當下的情態增添不少醚味,實為加分。
對錯交繁

男主角為了殺掉其他競爭者而造假的徵人啟事,以及執行謀殺過程那參雜著人類共有及天生的善良、同情和憐憫,確實是在一片電影劇情之精妙設計下混纏「善惡共存」的微妙情愫、矛盾之息和對錯混淆。
如拼命阻止胖子競爭者發現其妻偷吃、對於四眼瘦子競爭者同有女兒的共感---他要殺掉他們、卻又同時對其有著高度善意與理解。
十足矛盾錯亂難解的螢幕述語。
片中胖子競爭者與男主角都同時遭受著「妻子的外遇」,雖然一個知道一個懷疑中不明知,但同有的兩個女性背叛,確是在辛險社會拚搏負責男性的最大恐懼與極底之痛。
亦帶出人世間難避之艱辛與無窮挑戰。
也是朴贊郁對於女性自由意志與道德、結縭之信任、能力連結金錢與工作之況、人類社會結構內裡探討等的深究與鑽鑿。
但每個人都要養家糊口、生存前進,是故,男主角這個行動根本上完全就是錯的,而這貫穿整片的核心卻溢滲出矛盾已極的悲劇感混雜希望之無限沉淪。
電影的天生魅力下,我們竟會於完全明白此行動之對錯同時,暗暗地跟著這一切緊張冒汗、心懸不已。
而這殺人之舉,動機是對的(養家餬口),但行動卻是錯的,在法律範圍之外,
這對錯兩端卻令人無垠著迷深陷極致矛盾之中。
正反辯證與家庭之景

女主人在經濟拮据之際決定家庭支出時所言:「這樣無法餵飽所有人。」
亦在其彷若亞斯伯格症的高音樂天賦女兒那不斷複述旁人言語之口中重複著,讓人驚覺這小女兒就像身處汲汲營營或茫然迷失的所有人之間,一個有著純淨核心且天然智慧般思索著人世諸多問題之隱匿哲人。
這的確就是個深澀的問題。
要犧牲一部份,成就主要,還是所有人都餓死?
多年前有部空難片《我們要活著回去》(Alive),便提及這個問題:空難後身處無人荒瘠之地,為了活下去,會吃掉過世同伴的屍體、還是活活餓死?
同時在諾蘭的《黑暗騎士》中,小丑設下的兩艘船上存活選擇之陷阱,亦是這樣的艱難抉選。
然而《殺人啟弒》中的這個小女孩,就是只會覆述旁人言語,卻身負高段音樂才能,實是令人疼愛憐惜至極之少女。
但她的父親(主角---李炳憲飾)似乎完全不知道女兒的神奇之腦像是個待琢磨與開發的玄妙哲人。
其於片末之柔情演奏大提琴,卻恰好扮演與重釋出了「救贖」與「釋然」的巨型心靈撫慰。
男主角拿菸給兒子(他知道兒子以前會偷偷抽菸),只是為了轉移其與妻子注意力,卻弄巧成拙。
其於家中主屋旁專屬於己的植物室準備支解與埋葬屍體之際,卻剛好被在頂樓抽菸的兒子發現,進而告知母親。
父親與兒子通常有種朋友之感,這安排確是巧妙微暖又帶了濃烈的劇情轉折重味。
開頭那一段描繪男主角完美家庭的橋段,明明就是幸福家庭之景卻隱然藏有一股奇怪又詭譎之息,朴贊郁擅長這種具反差性的呈釋,同時端出他大異與絕佳創意、又滲出人世之奇然疏離和詭怪。
現世之況與暗喻

最後主角進行了一堆弒人之舉後,竟全身而退,完整是一樁現世荒唐荒謬的「樂觀」混雜微微「哀淒」之筆。
然而這樂觀,卻在明諷現今社會AI之崛起與取代民眾工作的一片真實憂慮和現況中,隨著主角關掉了一盞又一盞的燈,殘存了個留白、開放與無奈的喟然結局。
我們沒有辦法決定自己的人生,只有開創著一個又一個企業的老闆們能。
同時,劇中佔據本質重量的「紙」和現今已幾乎可取代它的各式3C產品(電子書以及平板),不正是當年《過於喧囂的孤獨》(赫拉巴爾著)中提及的新舊潮流湧覆取代之相的現世重絕諷刺與逝去時代的鄉愁懷感麼?
在相差三十幾年間的創作中,提及了一樣的議題,可說是赫拉巴爾的精準預言?還是歷史洪流中的玄奇巧合?
主角大半生都奉獻給了「造紙」,而他除了家庭工作,最大的興趣便是種植植物,木造紙,這之間的隱隱牽連,頗有殊味。
最後主角於高潮戲中總算趁著麻醉般的酒意拔掉了那顆蛀牙…那顆在妻子外遇之高俊富牙醫的象徵中,代表入侵其家庭以及笞擾自身的長時間屠戮和難耐疙瘩的傷害之牙。
導演不斷近景捕捉男主角持續以硬絲綑綁他收藏的植物,或是一種深繪其內心深隱之掌控慾同時對應於時代洪流的犬儒反抗?
亞洲職人之熱血

片中的所有職人,也盡是將整個人生投入只有一種類別的行業,那類似《海賊王》般傻鈍卻深帶巨重熱血之「我就是天生註定吃這行飯。」---這樣的義無反顧,盡現亞洲職人的自我使命感和高熱堅持。
《寄生上流》中,富豪男主人亦在貧窮家庭父親假冒司機載著他時說了:「我很尊敬在同一個行業從事很久的人。」
這般的社會人共有之諒解、深感與尊敬。
「工作」就是這般同時帶有令人無限著迷和厭惡厭煩的奇妙特質。
比如有的世界聞名之作家或漫畫家會痛恨自己筆下的某個角色、急診醫師總是睡很少但無法割捨救人之職、藥師會毫無反抗或不耐地不斷調劑藥品但會在下班後筋疲力盡只想無限放空、演員有時會無法抽離角色但仍無垠深愛演戲、甚或是杜可風曾提過的與王家衛合作之事等。
永遠只做一件事,一直以來都是帶著淡微哀傷與絕頂熱情呈釋的人生堅持。
巧合與符號

巧合:
片中諸多巧合,剛好迎上了劇情發展,而那根源很多是基於人類的深層善良情感、或是邪惡,接著於當下導入與釋出了同時間的「繁複與重疊」感受。
繁複與重疊之感,一直以來都是每部絕佳電影裡最引人深喜的要素。
我們同時間知道並存在著多層之意,片中人或不知道或知道,這重疊與差異之快,總迷人魅惑已極。
符號:
片中有諸多符號如…
一、男主角那顆蛀牙---他生命中的疙瘩和痛處
二、兩隻黃金獵犬---生活中的奢侈代表
三、他們住的房子---一個家庭最溫暖重要的基礎和生存中的最大暖處之一
四、男女主角與牙醫穿著之戲服---妻子之出軌與這三人之間的愛憎追逐
五、男主角看到失業者所吃而跟著購買的炸雞---社會狀態下強逼之「人人皆同」與人類自然的食慾
六、男主角父親留下的手槍---啟動這一切荒唐之舉的要物與家族傳承
此片於混雜「身不由己」與「跟隨計畫」之無盡沉淪行惡的耽美漩渦之中,盡現人性善惡以及人世甜蜜慘絕負擔那,永無逃離的社會現象鑿掘與情之難解至美,誠然絕妙。
-----------
文生的其他創作 : 文生創作集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