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僅花十天完成的同志電影《眾生相》(入圍第 62 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入選了 2025 年柏林影展電影大觀,故事取材不僅來自香港導演李駿碩(入圍最佳導演、最佳原著劇本)真實經歷,部分演員亦是昔日透過交友軟體的一夜情對象本人的允諾演出,力求還原當時的樣貌,在片中最後飾演的性伴侶則是李駿碩現實生活的演員男友 Zenni,也因為兩人的開放式關係,導演將這十年在尋歡中相遇的不同種族與膚色的男同志,譜成屬於他的《眾生相》。

電影一開始便是主角(張迪文 飾,入圍最佳新演員)僅著一條內褲站在屋內的洗手臺便溺,而後全裸對鏡修剪體毛,本以為該片應該就是這一幕被列為限制級的緣故,隨著故事前進方知是以約炮為題材,無可避免的交歡畫面。在接連不斷的性宣洩裡,比較能串連出前後因果的有六位。

一、伊朗的 Erfan(香港大學、玩音樂、寫詩)
主角在交友軟體上一直以為 Erfan 的名字是來自「二帆(凡凡)」,並直觀推測是白人,他驚訝於對方是 2000 年出生,年僅 24 歲比他還小。「I like to pretend to be someone else(我喜歡扮演別人)。」他表示自己是名演員,看見屋內的兩隻貓,也表達想養貓的念頭,卻由於男友會過敏而作罷,不過他已經回紐約。兩人歡愛後,Erfan 提到將來的科學能夠讓兩個男人孕育自己的孩子。劇情到此,似乎交代了主角的相關背景,然而從接下來尋歡對象的對話又推翻了這些。

二、英國的 Phillip(教師)
主角向 Phillip 介紹自己名為 Erfan ,從對話中讓人狐疑起他是運用自己演員的身分在做角色扮演。 Phillip 和他一樣有男伴,是藉由男友空服員的職業特性來尋歡,主角配合他的性癖好換裝,卻因 Phillip 早洩,只能返家後自行使用假陽具來填補沒被滿足的需求。

三、泰國的 Dan(夜總會上班)
到這一段已經可以確定主角沿用他人的職業、姓名來與每個約見的對象發生關係與展開閒聊。17 歲就來香港的Dan ,已經在這裡工作 15 年,他以泰國示威抗爭總是失敗收場來對應香港,卻也覺得不要因此感到絕望。
主角飯後取菸,說明自己以前也不抽菸,一年前他想自殺,然後看見菸盒上面寫著「吸菸是慢性自殺」,於是便開始抽菸。

四、東德的 Stefan(建築師)
主角聽著 Stefan 描述柏林圍牆倒塌前的東德生活,「真難想像政權更替是什麼感覺」,他想要的生活無非就是看電影跟做愛。Stefan 因伴侶生病、離世才拖延到現在與主角見面,但卻發現自己還是沒能準備好跟他上床,主角則提及避免約見後無法順利發生關係所以買了假陽具(連結第二位對象),畢竟當零號需要事前準備,他 28 歲了,覺得長大就是不再對別人有期待,對人生也是。但他依然勉勵 Stefan 「人生路迢迢,保持希望」。
五、臺灣的 Charlie(空服員)
這一段繼續連結第二位對象,Charlie(王可元 飾)即是 Phillip 口中的空服員男友,直到與主角約見,他才確定 Phillip 早洩的問題不是來自於他的關係。兩人分手後,他仍渴望自由才會留在香港,「我第一次聽到有人想留在香港,是因為自由。」主角難以置信的說,Charlie 則舉例香港公廁不用收費就比滿口人權的歐洲自由。「每個地方都有它的問題,只是都把它浪漫化。」

六、美籍非裔的 Matthew(音樂劇演員)
故事走到尾聲,從主角剛搬來空無一物的屋子,以及向 Matthew(Zenni Corbin 飾)表達自己不吸菸,加上 Matthew 的演員身分,赫然發現這似乎才是故事的起點,Matthew 就是那位返回紐約的男友,卻又在兩人歡愛後共舞時,主角提及第一位一夜情對象所說的,將來兩個男人能夠孕育自己的孩子,讓前後順序撲朔迷離,就像主角真實身分究竟為何,似乎都變得不重要。
每段性關係的對話中最有感的便是主角提到「How are you?」,大部分都並非真的在問「你好嗎?」因為當你如實說自己不好,彷彿就成了對方的負擔,所以「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成了標準回答。

因為李駿碩的閱讀習慣,也讓主角在地鐵、公車、洗衣店出現看書的畫面,電影裡共出現三本書,分別是讓主角看到流淚的徐華《Stay True(保持真誠)》、描述白人同志面對愛人驟逝的《Insomniac City(不眠之城:奧立佛‧薩克斯與我的紐約歲月)》、以及關於黑人同志的《Real Life》。雖然這三本書的選擇,李駿碩純粹是以符合片中角色或是場景的合理性,還有封面美不美來考量,不過看到《Stay True》書名,卻會聯想主角每次能袒裎相見卻無法坦誠相見的反諷。
整部電影如同主角放聲高唱 Serrini 的〈網絡安全隱患〉:
人人投入說謊 編一個更諷刺的盼望
請抱緊壓迫裏的 你的我的網絡緣分
不同於書籍的選擇並無隱喻,但會選這首歌相信有導演的用意,金音獎最佳海外專輯得主 Serrini 的專輯《Gwendolyn:網絡安全隱患》這樣介紹著:用瘋狂填補世代失落、時不與我之青春疼痛感。香港自 2019 年夏天起,網絡世界人人自危。你我後知後覺,試圖用不斷的分身和網名來應對安全隱患。
「眾生相」是佛教所說的「四相」之一: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指這四種對於我的錯誤見解、思想與執著,是我執的一種。
事實上不論客觀的外在現象,還是主觀的內在認知,都是隨著因緣流轉,本身就是充滿變動不定性。也因為「相」如此虛幻不實,《金剛經》才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才要人們見相離相。
然而李駿碩的《眾生相》雖然真真假假分不清,卻也如實呈現當代人在網路的匿名習慣,以及浮上檯面的約炮文化,他或許並沒有要陳述什麼議題,就像片中選擇英文對白也只是希望演員男友能夠演出他的電影,然後用他的第三部劇情長片,讓更多人貼近男同志的世界,以《眾生相》表達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因生命中那些來來去去的人給影響和形塑成現在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