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ianne要求雜誌不要形容她「有錢」,改稱為「富有」:「有錢,就沒有自己了。富有則需要天賦」。
但她哪能阻止別人以「有錢人」的眼光看著她,而就在那樣的冷眼旁觀下,她也逐漸失去自己。
本片由萊雅集團家產訴訟的真實事件改編,旁觀的暴力,正是故事的基調:八卦地、嗜血地往不堪處繪聲繪影,批判性、污名化以釋放你我的相對剝奪感。我們多麼希望人生勝利組的痛苦是咎由自取,並不真正在乎,他們為何情願打爛上天給的一手好牌。金馬影展以這樣畫面作為<女富豪的美麗與哀愁 The Richest Woman in the World, 2025>的主視覺:由伊莎貝・雨蓓(Isabelle Huppert)飾演的Marianne,衣著光鮮地端坐在董事會的長桌前,儘管直視鏡頭,卻彷彿沒有在看。她的故事被簡化成「以金錢為寂寞的代價」,然而在寂寞面前,沒有誰有資格去批評誰。
其實Marianne身邊不乏愛她、敬重她的人,然而有些寂寞,不是有了「愛」就能變得圓滿。愛,是一種牢籠,有著被期待的框架。Fantin的出現,打破她世界裡精緻的品味,她輕易接受他粗魯的批判,揮一揮手,優雅認同那只是玩笑,她包容他毫無邊界感的慾望,禁不住撒嬌、央求、要脅,揮霍給他們之間微妙的親密感。
但我們無法接受她所揮霍的「只是」錢,更無法認同她的揮霍竟是為了那樣粗野的人。
我們痛恨Fantin,因為他對角色們的冒犯,也同樣冒犯了我們,我們一如Frédérique或Jérôme無比希望正義得到伸張,卻未細究,所指的到底是誰的正義?又或是那樣的正義滿足了誰?
自始至終,都是她要給的、她能給的、她願給的,故事卻變成了她失去理智、愚不可及、遭受矇騙。
伊莎貝・雨蓓的演技還有什麼可再錦上添花的呢?她演繹這麼多冷靜、自持的角色,這次,Marianne的複雜,既是精明幹練,也能溫柔明亮,然而當她越是暢快,越心疼她的快樂必然不見容於世界的價值觀。美麗與哀愁,是她的詛咒,我們永遠不會了解她,而那正是人性的現實,或許也只有承認「理解不能」的挫敗,我們才更可能對他人保有一點寬容。
同場加映:
為了藝術,為了愛<鋼琴教師>:伊莎貝雨蓓榮獲坎城最佳女演員的作品
不論貧富,人都改不了吃屎<瘋狂富作用>:上流階級與無產階級的翻轉鬥爭
寂寞,是新的貧窮<神聖電視台>:金錢的富足,與,內心的貧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