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影論重點:
哪來的黑色喜劇,本片是徹底的悲劇
主題/剪輯/配樂/美學,是導演的早期回歸
角色們的「道歉」,各有怎樣的意義
結局的死亡究竟揭示怎樣的意念
蜂群衰竭失調症(Colony Collapse Disorder)會是繼<芭比 Barbie, 2023>的「橘皮組織」(Cellulite)後,下一個被熱搜的詞條嗎?
這樣的提問,顯露了我們與現實的距離。蜂群衰竭失調症早已不是新聞,卻或許因著電影而再度成為「新」話題。我們習慣透過螢幕接收資訊、被動相信,再以討論取代感受。<暴蜂尼亞 Bugonia, 2025>揭示的,正是這種單向吸收與輕易被操控的狀態─不論是世界告訴我們資本主義多美好,或Teddy(Jesse Plemons飾)向Don(Aidan Delbis飾)灌輸的信念,都如出一轍。
本片不是黑色喜劇,而是徹底的悲劇
許多宣傳將本片歸為「黑色喜劇」─以幽默包裝現實荒誕。導演尤格・藍西莫(Yorgos Lanthimos)早期的<非普通教慾 Κυνόδοντας, 2009>可視為此類的代表。然而〈暴蜂尼亞〉的「可笑」,其實更像生活本身的殘酷投射。那不叫幽默,而是徹頭徹尾的悲劇。
尤格·藍西莫近年的作品偏向艱澀。<可憐的東西 Poor Things, 2023>雖有一條異色但鮮明的故事線,卻交織造物、人性、資本主義與女性意識等複雜議題,實則無法全數吸收;到了<憐憫的種類 Kinds of Kindness, 2024>,三段奇詭故事更加變本加厲,像是獲得注目與資源後的盡情嘗試。只是創作的自由或許反倒凸顯像這樣大雜燴式、什麼主題都想談時,那捉襟見肘的敘事困境。<暴蜂尼亞>則回歸他早期創作的特質:希臘悲劇式的宗教氣息、冷冽的形式與宿命感的結合。
主題/剪輯/配樂/美學,是導演的早期回歸
主題上,它有如<普羅米修斯 Prometheus, 2012>般探問人類的起源與毀滅─當人類企圖超越神,創造「新自然」的同時,也邁向自毀的結局;跳接造成的心理斷裂感,搭配突如其來、高分貝的不和諧交響,將不安與疑懼推到極致;不時插入高藝術性的黑白影像,將錐心的過去幻化為超現實的記憶。使本片的整體風格近似<聖鹿之死 The Killing of a Sacred Deer, 2017>,月蝕日倒數的時間軸,對應詛咒逐日逼近的結構,構成一場現代獻祭。
外來的惡意,與內在的權力腐化
故事中的小鎮,是現實世界中被單一工廠經濟支配的縮影。Emma Stone飾演的企業CEO Michelle,象徵外來的權力。她用包裝精巧的語言談「多元性」,實則吞噬了產業發展、生活樣貌等多樣性,將小鎮鎖進更深層的依附結構。這樣的虛假進步,正是當代的殖民樣貌。
權力帶來無從察覺的凋零、腐敗氣息,並非只來自於外,電影更透過警長這一角色,代表體制內的暴力。從對話得知,警長年輕時擔任過保姆,因權力驅使而曾對小Teddy做過「某種不好的事」,他試圖以道歉減輕罪責:不是有意的、也沒再對其他人做過同樣的事,彷彿不經意、非存心的惡就不算是惡;若人的權力再升級,或許甚至毫無歉意。
與之對比的是Don,總把「對不起」掛在嘴邊的他,像是人類尚未被污染的原型。他單純、遲鈍,不曾真正傷害誰,但同樣承受集體壓迫。作為全片唯一溫柔的存在,他不知善惡,只是出於本能地對他人感到歉疚。他的每一句「對不起」,都像是人類對自身存在的懺悔—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是毒害或拯救,無法溝通的兩種版本
而Teddy永不抱歉。母親莫名的重病讓他對死亡過度敏銳,一心尋找真相、試圖復仇。他相信仙女星人正在毒害地球─他認定仙女星人的使命竟和詹姆斯·岡恩(James Gunn)新版<超人 Superman, 2025>中,喬·艾爾交付給超人的一樣:征服地球,播種後宮三千,讓新氪星再次偉大*」。
他宣講這套理論一如先知,他的歷程也如同耶穌受難:等待「時候到了」、經歷背叛、「回到天上」。只是「肉身獻祭」並不在他的計畫中,最終也沒帶來期望的救贖。他既是失敗的人子(被騙害死母親)、失敗的先知(唯一的信徒未能跟隨)、也是失敗的反抗者(不知是要拯救地球還是逃離地球)。即使他所信仰的才是真相,那又如何?
這也是Michelle對Teddy的挑釁。兩人在電影前半你來我往、引經據典(提及亞瑟·米勒《推銷員之死》、回聲室效應等),不僅將Don排除在外,也讓觀眾在觀影時無法一時消化龐大的資訊量,同時揭露出另一個主題:真相從未存在於單一立場。
屬於Michelle的真相是:人類的存在,起源於仙女星人對地球的歉意,但人類卻渾然不覺更高層次的存在而企圖與神同等,創造屬於自己的「新自然」;仙女星人則努力讓人類免於自毀的命運,只是人類無知於那樣的「拯救」。使得電影的結局注定通往雙向辜負的命運:Michelle無法拯救,Teddy無法得知真相,哀傷的殘念在下半場急轉直下,加重了墜落的力道。
他們的悲劇,不僅是被命運辜負,更在於各自信念的極端化。Michelle想驗證「人類是否值得被拯救」,Teddy則試圖驗證「信仰是否真實」。兩人都以犧牲他人為代價,最終以自身信念界定生死與價值,讓拯救與信仰的名義都成了權力的延伸。
結局的死亡究竟揭示怎樣的意念
片尾,Michelle戳破包圍地球的大氣泡─戳破了「希望」的幻想,電影將人類的滅亡被拍得近乎詩意,像極一幅精緻的攝影作品。或許那樣無知的死亡,是種幸福?末了,知名反戰歌曲「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響起,追問花朵、少女、年輕人……都去了哪裡,副歌反覆唱著 “when will they ever learn?”,答案或許是:永不學會。
當人類終於消失,世界再次充滿生機,或許無論是外來者的拯救,還是人類的自救企圖,都不再必要─因為在沒有我們之後,世界才能真正回到它原本的秩序。
*播種的使命,也對應片頭蜜蜂的授粉(乾淨的性)和Teddy慫恿Don進行化學閹割時提到「男性受傳宗接代的分心,而無法去做更偉大的事」,這說法彷彿隔空痛打超人一耳光。
同場加映:
玩偶之家<非普通教慾>:這才是尤格・藍西莫的黑色喜劇
是母親是孩子是女人更是人<可憐的東西>:太多複雜的議題,你拆解出哪些呢?
誰配得憐憫<憐憫的種類>:獲得資源後的盡情嘗試
被滅絕的異類憂傷<肌膚之侵>:某種外星的惡意
你想要的超人都在這裡<超人>:被打臉的超人使命,怎麼看來很庸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