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玩弄時間性,楊德昌藉此將生命延長3倍、蔡明亮挽留時間的每處細節,李察·林克雷特則讓時間陪伴影像、影像等待時間。

本片與<北非諜影 Casablanca, 1942>遙相呼應:兩者都發生在酒吧、男主角最終都目送愛人隨他人離去。伊森.霍克飾演知名作詞人Larry引用該片”No one has ever loved me that much.”,表現對於完美愛情的希冀,卻收獲心儀女性”I love you, just not that way.”的殘念。
「愛情」始終作為一種象徵,Larry的最愛是極致的藝術,其次是知音(搭檔Richard),再來才是Elizabeth。對比他鄙視《奧克拉荷馬!》露骨的「!」,那些才是他心中無以名狀的驚嘆,然而「無法擁有」正是成為念想的核心。本片開頭引述他人對Larry兩極看法(他總是很有趣 / 他是我認識最悲傷的人),都沒有比他的自言精闢:「正因為我嚴肅所以大家覺得我有趣」。Larry的戲謔並非玩世不恭,而是他洞悉世界/人生的複雜和矛盾,因而痛恨《奧克拉荷馬!》被簡化的娛樂性、大眾化的庸俗。
「也許觀眾變了」Richard這句話讓Larry頓時無言。Larry是那個死不悔改、永不改變的人,他寧可時間見證成為經典,也不願成為潮流的寵兒。即或如此,Richard作為他始終無法成為的人,那仍使Larry心酸,似乎唯一能懂他的人,也逐漸離他而去。
他所戀慕的Elizabeth,是青春與愛的化身,央求聆聽她的(非)浪漫故事,汲取衝動、心動的能量,即便自己不曾被愛(just not that way),心痛也成為了活著的證明。
對Larry而言,或許不完美,才足以說明真有完美可以信仰。
看過一段軼事:伊森.霍克因<震撼教育 Training Day, 2001>入圍男配卻未能獲獎,同劇的丹佐.華盛頓對他說:「你還不該贏,等時候到了,獲獎會更有意義」。又是一個關於時間的難題。希望,這一次,這部片,會能證明等待的價值。
片尾,響起了Larry著名作品「Blue moon」:Blue moon,You saw me standing alone.Without a dream in my heart.Without a love of my own......終曲迴盪哀傷與孤獨,但仍有一句話是”Once in a blue moon”,不是「永恆」能成為永恆,因為「千載難逢」而能超越時間。
同場加映:
創作者的美麗與哀愁<絕美之城>:義大利名導保羅索倫提諾以城市捕捉時間
日子的後面還有日子<日子>:蔡明亮對於時間的詮釋
愛情,徒有虛名<北非諜影>:本片致敬的經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