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莉絲汀史都華曾在2017年帶著她執導的短片來到坎城首映,2018年則被受邀前來擔任過坎城影展主競賽評審,2025年今年又憑藉著她的首部劇情長片《流年似水》重返坎城,歷經八年籌備期完成,並入選了「一種注目單元」,可惜的是本片沒能獲得評審團青睞,卻如同克莉絲汀在專訪中提到的,她不希望自己的首部長片如此一帆風順,但是如此大膽、生猛有力、風格強烈的首部作品,在我心中早已奪下了的最大獎。而九歲就想當導演的克莉絲汀,汲取了《私人採購》導演奧利維耶阿薩亞斯與《史賓賽》導演帕布羅拉瑞恩的合作經驗,成為她當導演的養分與靈感來源,觀影後的我確信了克莉絲汀史都華絕對是「演而優則導」的成功案例,她展現了「將文字影像化」的功力,改編自美國作家莉狄亞約克納維契同名回憶錄,閱讀並理解後轉譯成讓人能夠沉浸其中、有所共鳴的作品,她跳脫觀眾養成已久的觀影習慣,把三幕劇結構改成了五個章節,觀眾如同在浪裡浮沉不知自己身處在電影的哪個位置、哪個時間點,我相當樂於接受這份挑戰,克莉絲汀史都華讓我看見了電影的新未來,她即是手握著的原石,經打磨拋光後將成為了耀眼的寶石。

第一章《屏住呼吸》的建構,為觀眾定調了本片實驗性的敘事風格。從父親體罰女主角作為本片的開場,預示了女主角終其一生受到父親麥可性虐待的恐怖陰影所籠罩,碎片化的鏡頭,讓觀眾逐漸意識到這是侵害的過程,父親言語上的蕩婦羞辱到聊天時不經意的肢體碰觸,觀眾自然明白母親和姐姐想離開這個家的原因,父親假借砍樹的名義獨自帶姐姐到森林深處,回來時姐姐臉上的笑容已然消失,而女主角吸毒過量時則見到母親曾拒絕自己的幻影,暗示了母親同樣受到丈夫侵擾而選擇性的沈默,任憑兩個女兒遭父親伸出毒手魔爪。父親的存在也影響了女主角選擇結識與交往的對象,沒想到第一位男友飛利浦卻是父親角色的反面,雖然他缺乏主見卻是溫暖善良的好男人,女主角反倒學起父親開始辱罵他。中段莉狄亞一度回想起兒時在更衣室受到同性吸引的啟蒙時刻,因此先後與兩名女子維持三人行的關係,或是和一名女教師有著鞭打的SM關係,而後他結識了與父親相仿的男人,在八年的時光裡體認到,婚姻如一條勢必會跨過的線,後期的爭執讓離婚成了必然,最後才認識到現任丈夫邁爾斯,他是當時女主角的學生,莉狄亞第一次向對方坦白過去,沒想到邁爾斯過去也始終默默關注過她,邁爾斯願意陪她一起下水游泳,度過這一切難關。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俗語或許八股但確實有其道理,在本片中「水」承載了女性創傷的編年史,鏡頭隨水擺動下沉而後浮起,你我因此沉溺於「濕意」當中,我也跟著含淚到落淚。《流年似水》當中「水」的意象貫穿整部作品,無論是洗澡流進下水孔的血液,或是自慰高潮時沾在手上的體液,對應了本片欲告訴觀眾的理念,不必再為肌膚上留下的液體而感到羞恥。而本片故事基底則若一座泳池般的水體,女主角莉狄亞過去曾是名拿過獎的游泳健將,並被教練挖角去大學,卻因著父親帶給她難以修復的傷口而放棄,這能夠呼應到導演的首部短片作品《Come Swim》,該片也體現出那種在水下難以呼吸的焦慮感,事實上,女主角曾形容自己是沒有性別的兩棲動物,她的人生始終像是潛伏在水面下,如今「我學會了在陸地上生活。」接納一切感到愉快自適。莉狄亞回想起童年最美好的一段回憶,正是全家人一起渡假戲水的天倫時刻,其實當初她「學游泳」全是為了逃離那不會游泳的父親,多年後換成莉狄亞教導孩子如何下水,教孩子如何在水下閉氣,以遊戲的方式在水中睜開眼互看對方,這段實在療癒且充滿溫度。全片彷彿注入了水藍色作主色調,時而添入如《死亡日記》般的少女美學,像是旅館的紅花壁紙或是特寫女主角身上的小物,有意思的是蘇菲亞柯波拉曾為本片劇本給過建議,就此帶領克莉絲汀走上繼續拍片的道路,而留在牆壁上的藍色掌印,如同導演說到她將雙手與指紋遍布整部電影,而是告訴觀眾女性具有強大的意志與生命力。

我們見到莉狄亞兒時父親陪她練習騎腳踏車的記憶,父親鬆手讓她滑下家門前的斜坡,那一刻她卻「放開手」,視線朝向天空,隨後便摔下車受傷流血,被父親抱回屋內的慘劇。「放開手」的意象也被編排在片中,或許童年的這段記憶,成為她開車時想放手、想自殺的原因,片中女主角第一任男友飛利浦,就曾被女主角罵到差點氣憤地鬆開方向盤,多年後她沈迷於酒癮之中,想藉著喝酒來掩蓋焦慮,沒想到酒駕上路後,自己突然「鬆手」,卻撞死了有著懷孕妻子的男人,她為此感到自責難過。而片中「撕信封」的舉動也有前後呼應,前半段父親拆開信封,為的是看莉狄亞申請的三間大學,預計將要提供給莉狄亞的獎學金,只有四分之三或是一半,對父親來說,只要沒能拿到全額補助都算是一種羞辱,甚至要斷送女主角繼續唸書這條路,幸好有母親堅持簽名,讓莉狄亞有了出走的機會,人生裡才有了「離開父親」的這個選項。後半段時當莉狄亞自己拆開信封,得知了她的短篇小說得獎,並能夠登台為讀者進行朗讀,得知這件好消息她先是感到一陣雀躍,卻回想起父親大發雷霆的那段記憶,讓她再度失去了笑容。我相當佩服片中女主角並未殺死自己的父親,而是試圖理解父親在當父親以前的身分,他曾是藝術家、曾是運動員,也是曾被母親割掉舌頭的男孩,如同自己兒時「任憑聲音離開自己」的狀態,父親也獲得了應有的報應,在海邊溺水後喪失了部分記憶。

「沒人強大到能承受我們的遭遇。」
孩提時不斷因著父親打斷而斷掉的鉛筆頭,沒想到莉狄亞長大後開始提筆寫作還因此獲獎,被出版社找上爭相出版她的作品,父親對她造成的影響也不全然是負面的,她也繼承了父親某些優秀特質,如同過去父親被誇讚過的插畫圖,莉狄亞因此有了如今的成就。我尤其喜愛第二章《蔚藍之下》,老演員吉姆貝魯什出演的寫作導師肯凱西,讓女主角懂得將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中,如同手裡的那支鉛筆能夠繼續書寫,如同交付給她來自夢幻沙灘的石頭,擺脫了石頭落地代表厄運將至的隱喻,「去他的隱喻!」他們齊聲喊道,老師成為改變莉狄亞人生方向的貴人,搭著她的肩膀不再是傷害她的男人,而是願意給她支持與勉勵的老師。飾演莉狄亞的女演員伊莫珍波茨,銀幕上某些角度看像極了凱特溫斯蕾,她在本片有著相當精彩、讓我驚艷的演出,遭父親羞辱的憤怒、孩子死胎的悲痛、毒癮酒癮發作的失神、想毀掉自己的絕望,就此呈現出超越文字的女性苦難,《流年似水》讓影像凌駕於文字之上,將觀眾置身在那無名的「濕溽」之中,感受到女主角「復甦」所昇華出的情感,展現出「溺水的另一面」迎來的新希望。在泰坦廳的大銀幕上觀賞16毫米底片拍攝的《流年似水》實在迷人,導演提到自己選用這個媒材,因為她本想用照片來呈現拼接起的破碎記憶,她要藉此顛覆觀眾對於時間的感知,我們因此能夠游過這跨越了四十年的女性生命經歷,泳渡那「沒有所謂錯誤的人生」。

🎶延伸聽歌: #蔡健雅 《#雙棲動物 》
===================================金馬影展場次:
11/20 週四 17:00 台北信義威秀10廳
11/22 週六 16:10 台北信義威秀13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