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5|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環境教育,從日常飲食開始:無麩質料理

最近陸續朋友們在聚餐時,有些人會特別避開小麥製品,剛開始以為是為了降低熱量,採取低醣飲食,可是看他們對米飯不忌口,詢問之下才知道他們是不想吃到小麥製品裡的麩質。這幾年歐美地區的民眾,用餐時避開麩質的人數快速成長,許多餐廳也開始打著「無麩質料理」,甚至有些麥當勞還嘗試推出無麩質漢堡。

 

這些會避開麩質的朋友中,有人言之鑿鑿:「以前我常拉肚子,自從我不再吃小麥製品,就不再拉肚子,消化吸收情況改善之後,整個人身體狀況就改變了!」但是更多不吃麩質的朋友,也不見得真的是對麩質過敏,只是覺得反正也不見得特別喜歡吃麵粉製品,若有其他的選擇,預防一下總是比較保險。

 

的確,有愈來愈多的人注重健康,不管是自身的健康或是環境的健康。

 

Photo source : pixabay

 

不久前,有位老朋友的女兒回台灣創業,因為從小看著她長大,所以在開幕沒多久就去她的小餐廳捧場,她的餐點就是以無麩質有機素食料理為主。從前菜、沙拉、主菜到甜點與飲料、我們每個人都點不同品項,然後分著吃,一邊聽這位年輕的主廚詳細跟我們介紹每道菜的作法跟每個食材如何栽種與選擇,聽得已在醫院擔任三十年營養師的太太都直呼大開眼界。

 

其實這位頗有想法的主廚算是半路出家的,原本學的是彩妝,以前在加拿大工作時,一個月只要接幾個案子,工作三四天就可以賺足生活費;但現在卻願意在台灣每天從早忙到晚,小餐廳才能勉強收支平衡。好奇追問,她只淡淡的說:「我實在受不了為那些穿皮草的人服務。」

 

她媽媽接著解釋:「因為六七年前生病手術後,女兒想煮一些健康的食物幫我調養身體,就這麼自己找資料研究,居然煮出興趣來。之後也到幾個不同國家去學習,現在想在台灣推動這種無麩質的全素料理給更多人認識。」

 

原先我就知道在西方國家,有許多人對於麥類主食裡的麩質過敏,但是我以為對東方人應該不會有什麼困擾,因為就算不吃麵粉類的食物,吃米飯總可以吧?現在才知道,如果不特意避開,幾乎所有的沾醬,包括醬油,都會含有麩質,對體質過敏的人就會有消化不良拉肚子的情形。

 

醬油大量的出現在台灣人的飲食中。Photo source : chia ying Yang@flickr CC BY 2.0

 

看著這位年輕標緻有時尚感的女孩,很難想像是一個自從養了貓之後就開始吃全素,包括不吃蛋、奶,甚至不再用任何動物製品,皮包皮件皮鞋,一概從生活中消失。

 

想起有位在美國大型畜牧場的經營者在得了重病差點癱瘓後,挺身揭露了畜牧業的黑暗真相,並且深自反省:「當生命走到盡頭時,我們會想用什麼標準來評斷我們度過的一生呢?」是的,不管我們賺了多少錢,曾經多有權勢,死了都帶不走,那麼唯一重要的,是我們為世界留下了什麼!

 

工廠化以農藥肥料生長激素抗生素大量飼養的畜牧業,對人類以及我們賴以為生的環境與土地,已經造成難以彌補的影響和傷害。因此看到這個由兩位年輕女孩合開的少數完全無麩質有機純素餐廳(搞不好是全台灣第一家),實在非常開心;但一方面也因為她們非常講究食材,取得很不容易,處理又極費工,所以價格當然也沒辦法很大眾化。我實在有點擔心,這樣的餐廳能不能長期經營下去。

 

走回停車場取車時,太太安慰我:「她們還有開工作坊教導更多有心人如何烹調出健康的飲食,努力推廣關心自己健康也同時關心環境健康的理念,在我們這個這麼有慈悲宗教情懷的台灣,應該沒有問題的。」

 

的確,我應該要有信心。畢竟多年來我們推廣的環境教育,也是一再地倡導,關心我們吃的食物從哪裡來,是如何生產的,除了對自己的健康有保障外,也是改變世界最有效的方法。因此,當我們每餐舉起筷子時,就可以扮演改變世界的超人。

 


 

封面圖片來源:pixabay

編輯:熊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