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9|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幽靈育子傳說:餵小孩吃糖的京都版「林投姐」

2017年3月出版的《清藏住持時代推理——當和尚買了髮簪》,是我寫作生涯中第一本推理小說。內容援用了台灣奇案為骨架,適度地添色著粉,把那些常被《戲說台灣》翻拍的鄉野志怪奇譚,寫成有條有理的推理探案。

 

台灣奇案有三大、四大、十大等說法,根據地區不同,流傳的內容也各不相同,時至今日,較為人所知的台灣奇案,大概剩下〈林投姐〉一則了;或甚至連〈林投姐〉都被遺忘,也是不足為怪的。

 

〈林投姐〉原版的故事開頭,是一名女子夜夜來買燒肉粽,雖然女子出現的時間很晚,而且常常帶著陰風習習,但賣肉粽的畢竟是生意人,不疑有他,當面與林投姐銀貨兩訖,將肉粽賣給了她;隔天,賣肉粽的才赫然發現,明明白白從林投姐手中收下的錢鈔,全都變成冥紙。

 

賣肉粽的小販發現林投姐付的錢都變成冥紙後大驚失色。Photo Source:Midori @ wikimedia by c.c. 3.0

 

賣肉粽的將此事傳了開來,引發了民眾的恐慌。後來才知道,林投姐早已身亡,但夜夜出沒買肉粽,就是為了養育棺槨中的初生嬰兒。

 

看到這裡而從不曾聽過〈林投姐〉的人,相信已經理解這個「本事」早就被吸收到各大論壇的鬼故事裡了。冥紙換物的故事從來沒少過,〈林投姐〉就算不是最早的,絕對也是影響力最大、流傳得最廣的。

 

無獨有偶,不產冥紙的京都也發生過同樣的事件。

 

祇園所在的東山區,因為有清水寺八坂神社花見小路建仁寺等古蹟名勝景點,遊客絡繹不絕,常常會讓人忘記這裡曾是稱為「鳥邊野」的廣闊墓地;今日的「鳥邊野」剩下大谷本廟往清水寺的方向,有一條幾乎與三年坂平行的坡道,各家百姓的墓園都群聚於此。

 

今年我是從這個方向上清水寺,逆著三年坂、二年坂下清水寺的,沿途或有山坡,或有階梯,還有很多小店家在賣簡單的花束、蠟燭、線香等供品,也提供水桶勺子的租借。日日都有生意,天天都有人來弔祭先祖,日本人雖然也有春秋二祭、夏日中元節的習俗,但不一定哪天上墳,想念的時候,就會去看看先人。

 

日本的墓園都離住居不遠,走在日本的墓園,並不如台灣的公墓那樣陰森,倒是可以從那一束束還盛開著春光,剛插入瓶中不久的花裡,嗅得不少人味兒。

 

日本人的墓園並不會離住居太遠。Photo Source:白蛇の騎士 @ wikimedia by 4.0

 

緊挨著東山不遠,距今五百年前,京都版的〈林投姐〉就發生在六波羅蜜寺與號稱是輪迴出入口的六道珍皇寺附近。不一樣的是,京都版的〈林投姐〉買的是糖,而且那個年代的糖是像麥芽糖一樣,半液態,得用竹棒纏著賣。

 

每個晚上,女子來買糖,投入錢箱的銅錢,到了隔天就變成樹葉。或許店主也曾質疑過這是狐或狸的幻術,祂們最愛用葉子騙人了,因此某夜就跟蹤買完糖離去的女子,一跟,就跟到鳥邊野的墓地,這才看見女子從墳地中抱起了一個嬰兒,餵他吃糖。也是店主善心,將此事告知寺裡的和尚,替女子安排了法事,而那個孩子後來成了六道珍皇寺裡的高僧,圓寂的時候68歲。

 

有憑有據,還有真人可考的傳說,或許是反映著那個時代的棄嬰現象,也未可知。

 

總之,「幽靈子育飴」的名聲就此大譟。不僅六道珍皇寺還在,傳說中的那間賣糖的店也還在,只是改賣固體的糖,嘗起來有點像過年時會吃到的黃金糖那樣,純粹素樸的甜味,沒有造作的口感與色素。

 

然而,就像〈林投姐〉後來傳遍全台灣一樣,在日本各地都流傳著各種不同脈絡的「子育幽靈傳說」。小孩子被遺棄在墓地,被幽靈或妖怪養育著,得以存命,直到被人類發現的故事,甚至成為後來妖怪大師水木茂的靈感,鬼太郎的身世不就是如此嗎!永遠難忘第一次看到鬼太郎從墳場誕生的驚悚橋段,那時我才八歲多,差點沒嚇尿。

 

改寫〈林投姐〉的過程,一開始非常順利流暢,但畢竟是推理小說,為了將鬼怪幽靈的因素撇除,到後來甚至耗費了數倍的心神都趕不上將〈林投姐〉錄進書中。因此這次來不及請出林投姐與大家見面,只好拿她來跟京都的幽靈子育飴,比上一比。

 


封面圖片來源:tranpan23 @ flickr by c.c. 2.0

編輯:洪崇德

責任編輯:熊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