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8/02/22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武俠故事》第八集——雜談徐皓峰

 

徐皓峰 師父

 

  今早看了「假聲低唱君之代」的書評,提到這是風俗小說偽裝的政治小說。 我在想,照這種說法,徐皓峰的師父裡的那個天津武術世界,是不是也算是風俗小說。

 

  所謂風俗小說就是著重於描寫很多生活樣貌資訊的小說。 (小說或電影都一樣,動不動會說天津人怎樣怎樣,九條河螃蟹多窮人也吃得起或天津腳行鬥毆不見鐵器等等一些幫會規矩或風俗面貌。)

 

  小說幾個月前看完,電影是昨晚在網路上看的。兩者比較覺得故事改編不大,電影多了一段鋪陳,讓師父一個人為徒弟報仇,比較有種報仇的快意情緒,但電影滿足了爽,而人物內心轉折就無法兼顧,顯得比較扁平樣板一點。就以主角來說,小說裡師父並不是後來看到徒弟真的死了才後悔,他一開始就知道會犧牲徒弟。小說裡徒弟也隱約知道自己是棄子可是甘願,畢竟人能成名幾分鐘勝過庸碌一世,師父雖然打好主意,藉娶個漂亮老婆過著窮忙人生,但內心偶爾竟然也覺得何妨抱著漂亮老婆就這樣過下去就好,何必真的在進入這個複雜充滿算計的江湖,角色內心的遊移在小說中顯露得比較多。

 

  看完電影覺得有興趣的朋友建議還是要去看小說原著,比較多的心理轉折和人情世故的變化在裡面。 但這並不代表我覺得小說就比較好看,小說好的地方在於他比較多風俗,小說有餘裕停下來講點事,比較多細節的轉折也配合小說的描述會比較多理解。但我其實不太喜歡這種算計與規矩很多(也不知道真的假的多半也是有些上位者說了算)的世界。徐皓峰的小說從道士下山開始就有一種慣性,就是後面一直推翻前面,以轉折為小說的追求,和我看艾西莫夫的小說一樣,喜歡的人可能很喜歡,但我對這種一直逆轉個不停的小說寫法有點感覺厭倦。師父是短篇,在還沒讓我厭倦時就收了,沒有像道士下山這樣看不到一半就讓我有點讀不下去,但結構上是有類似之處,只是徐皓峰懂得收了。

 

  電影在這方面壓得很低,比較愛講規矩的好像只有幾個老武師,但小說不是這樣的,是處處是風俗處處有規矩。我相對其實比較喜歡簡單狗血的電影(其實小說也是狗血但就是包在很多規矩中)。 (岔遠點,就電影感來說,我還是比較喜歡王家衛)

 

  有人說台灣文創的失敗在於台灣的無父(這概念我猜是引用多年前日本老人罵他們的阿宅世代的話)。台灣的文創沒有根,沒有在一個大脈絡底下發展,只能看到什麼紅就短線抄襲之類,沒有深厚一點的東西。 我部份贊同這種說法,如鄉下塗鴉都畫些日本卡通人物之類。師父這樣的風俗小說好像在台灣沒有辦法寫,台灣的城市或許也有歷史也有規矩,但沒有這種深入民間的文人。 但看師父我就會覺得如果這樣處處講傳統講規矩,好像也一點都不有趣。(我又不是天津人也沒這麼關心天津,就算是換成台北,我也不覺得台北風俗真有這麼值得大書特書?不過我細思後我覺得主要還是我不信任徐皓峰,我有點懷疑那些風俗和規矩只是說故事時運用的機關,是一種賣弄,而不是真正的客觀描繪。)

 

  電影的徐氏武打我挺喜歡的,簡單看不清楚怎麼發生,但反正一橫一豎而已。我是覺得挺帥的。

 

 

有人說這是部談論"規矩"的電影/小說

 

  軍閥是無法無天的,可是到了天津,武界領袖鄒館長(隱喻上可以替換成名流或儒生,電影和小說裡都有交代,武術師父是個門面,受有錢人供養,開武館不傳真的)說武術館開門,穿軍服不太好,請軍閥回去更衣。軍閥問:有這個規矩嗎?武術館長說:有。軍閥也就聽了。

 

  "有這個規矩嗎?" 這句話至少在電影裡出現過兩次,另一次是金士傑演的鄭山傲被軍閥徒弟給陷害了,拍下落敗的電影紀錄片畫面(這段光看電影可能看不明白怎麼被陷害,小說寫得比較詳盡,說原本兩人套好招,但打到最後徒弟變招打師父,師父被偷襲但卻還是留手沒用殺招以至於落敗,其實也就有點像一代宗師裡馬三打宮保田就是),醒來後鄭山傲問:有這個規矩嗎? 鄒館長說:這叫謝師禮.以前徒弟勝過師父,師父還要擺酒席請客表示青出於藍等等。 金士傑演的鄭山傲也就沒話說了。

 

  但小說裡有交代,這年頭師父都是名流,有錢人的門面,丟不起面子,所以也就不流行這所謂謝師禮了。(而且師父也不教真的,徒弟哪來本事勝過師父?)

 

  天津是個古老並且現代化的大城。天津是有規矩的。 這點很有趣,讓我先扯遠的說。 我前不久看何炳棣思想制度史論,裡面提過,孔子周遊列國,不太受重用,但孔門的下一輩都很風光,白起大將軍,能打仗有實力,在儒生面前也是敬畏三分。 何炳隸的說法是當時是春秋轉戰國時,戰國諸雄是什麼,就是草莽軍閥暴發戶,儒生講禮(置換成草莽點的說法不就是規矩),這些軍閥需要文化知識的門面,所以講很多規矩的儒家就被供到很高的位置上。 別忘記"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是法家說的不是儒家自己說的,儒家當然會覺得自己的禮就是法,禮法禮法後世都是連在一起的,從電影裡可以看出來,規矩都是鄒館長說的,老實說也是她說了算。

 

  但規矩是人的規矩,不是刻在石板上的戒律。正的說反的說還是存乎一心。

 

  徐浩峰對於規矩這兩字應該是非常迷戀,但運用太過,有時看不太出他的立場。反而規矩有點變成像是柯南的機關,反正柯南說了算,是不是真的現實也不知道(真有人為了殺人布置那一堆絲線滑輪和鏡子嗎?) 規矩反而成了一種標榜,成了劇情轉折的說明。有時不太知道徐浩峰藏身背後的立場在哪?(善守者刀背藏身,或許這就是共黨統治下的文人的唯一真實。)

 

  天津是一座現代的大城,他用自己的規矩顯揚自己,獨立於其他城市之外。可是規矩又證明了他的古老正統性,只有一個古老的大城才會演化出他的規矩,規矩是有大歷史的。 這不就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天津是獨立的不同的城市,可是天津又是傳統的,古老的中國精華孕育的城市。只要你服膺於大傳統,你可以盡力展示你的不同。這似乎仍然是中國主流的思想。

 

  所以師父是這樣一個政治思考很強的作品,但我其實對其政治性感到迷惑。 不過至少他還是一部浪漫的情書。 只是他的浪漫和玖壹壹一樣,有點粗俗沙文草莽。

 

  裡面有一段描寫徒弟暗戀一個茶湯女,他想像自己和茶湯女結婚,婚後可能不能適應平凡的婚姻生活所以會早死,死前他對茶湯女說,我練武一輩子有點成就,把我的肋骨拆下來,賣給洋人,就說是象牙。 他想像茶湯女從此得了很多錢,她可以抽鴉片賭博養小白臉,可是茶湯女為人保守,應該只會守著這筆錢平凡的過日子,成為一個慈祥的老奶奶,高壽死去,白白浪費這筆錢------他重複著這樣的想法,心中快樂無比。 (這是我在武俠小說裡看過最浪漫的情話,而且是沒說出口的,請搭配 宋東野的董小姐*註1) 電影拍不出這個有點可惜。 小說裡師父也一直有種不如歸去的想法,雖然有許多算計,可是抱著女人,心裡也有點徬徨,平凡的愛情家庭生活與一個門派的未來放在天平上.就

 

  算在這樣一個充滿算計的小說裡,卻偶爾流露出這樣的情感,這種徬徨顯得動人。



註1:一個是愛上野馬,可是家裡沒有草原,一個是愛上保守的綿羊,可是沒有家,只有想像以預支的象牙,柱禱未來的幸福。兩人都是嘴上輕輕帶過,內心卻一直重復,董小姐嘴上唱起來悲哀,師父裡小徒弟心裡想得快樂,但我覺得是同一件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