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生日,滿55歲的生日。
在50歲生日的時候我給自己二個目標,一個是「從組織人變成自由人」,另一個是「學習慢下來,用更多的時間做更少的事。」
第一個目標算是做到了,因為這五年來,我不再著掛組織的頭銜去出席或參與活動與事務。
但是第二個目標似乎還沒有辦法達到心目中的理想,還必須繼續努力。
那麼55歲的生日該許下什麼願望呢?
日子除了要從容一點之外,另外也要給自己新鮮的活力,所以就從這個生日起,給自己一個挑戰:每個星期至少做一件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或去一個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
謝謝大家在臉書上捎來的許多祝福,也祝福大家「有生之日,天天快樂」,這才是生日快樂的最高境界。
電子科技,尤其臉書這類社群網路,非常有效率地幫我們克服朋友往來必然的耗時費工,但是,世間許多美好的事物是否也在追求效率中消失了呢?
以前要祝福別人生日,第一個難關就是要記得他哪一天生日,通常我們的腦袋只能記得二、三位至親家人,所以必須借助於記事本而且生日祝福是有時效的,不小心就錯失了時機,因此能收到來自於友人的祝福是很難能可貴的。
第二是,祝福可以是打電話,但是在那沒有臉書沒有行動電話的時代,比較慎重的當然是寄賀卡與小禮物。這就更費工夫了,你要去買卡片,買郵票,寫好內容,找到郵筒或到郵局(寄禮物),才能完成對朋友的祝福。也因為費工又費心思,所以每個祝福後面都是重重的情意。
到如今臉書時代,你不用記憶任何朋友的生日,因為臉書會提醒你,而且你也只要花三到五秒鐘(視打字快慢)就可以完成對朋友的祝福。嗯!非常有效率。
以前,在沒有臉書的時代,我每年大概還會寄出幾封生日賀卡,但是到如今我已多年沒有寄了。
今年來自臉書的祝福很多,但是收到貼了郵票寄來的只有二封。
一封來自高中童軍團學長,三十多年沒有間斷。另一封來自牙醫師公會,也是二十多年來沒間斷。
來自學長的賀卡,從信封到卡片都是他親自動手做的,沒有買現成的卡片或信封;另一封是印刷的,連姓名都不是用寫的,而是用列印名條貼紙貼上的,(附上兩張卡片的掃描)
年底快到了,我在想,今年會收到幾封親筆寫的賀卡呢?
記得我在「迷路原為開花開」這本書中跟讀者說,假如我收到用親筆寫,以郵票寄出的賀年卡,我一定親筆回並致贈小禮物,在書中也附上我診所的地址。出版當年果然收到近百封,看來緬懷過往緩慢並且富含人的溫度的朋友,還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