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30|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那個城市最適合居住?

      長期以來,有許多媒體每年會評選出全世界最適合居住的城市,每個主辦單位所選用項目不同,所以每年入選的城市也會有差異。
    對於我來說,哪個城市最適合人居住?
    除了城市先天的基本條件,比如氣溫、氣候……之外,城市的治理情況,比如治安或交通等公共建設都很關鍵,但是不同年齡層的人,也會有不同重點的考量。
    像是年輕人對於是否有工作或學習的機會應該是首要選擇,至於對於退休人士而言,天氣好不好跟醫療照護資源夠不夠,是最關心的。
    至於像我這樣,已經不必尋找工作機會,但是還沒有老到只要坐在公園曬太陽就很開心的年齡,那些是我最在乎的呢?
或者如作家普魯斯特希望居住的地方是:「住在所愛的人附近,有迷人的自然景致,許多書和音樂,離劇院不遠。」詩人波赫士的要求比較簡單:「想像天堂是圖書館的形狀。」
    如果以這類文化活動為重心,英國倫敦是一個符合標準的城市,博物館,美術館很多,而且完全不收門票,各類劇場也非常多,而且收費很便宜,就跟看一場電影一樣的票價,不像台灣,一齣出名的劇團演出,票價往往是電影票價的十數倍。
    倫敦是國際數一數二的大城市,物價當然也是有名的昂貴,可是有個令人納悶的地方,到倫敦的超市購買食材卻比台灣便宜得多?
    比如說,一大桶(至少二、三公升)鮮奶只賣台幣四十多元,一長條全麥土司麵包(數量是台灣的兩倍之多)只賣台幣四十元不到,一袋胡蘿蔔,至少四、五條吧,只賣三十元左右的台幣。這些食材都是既新鮮品質又好的,因為歐盟的環保與食品安全法規是全世界最嚴格的。
    所以只要盡量不外食,自己買東西回來料理,然後盡情享用倫敦的文化活動與設施,生活費反而比住在台北便宜。這實在沒道理,他們的薪水可是比台北高三到五倍呢!
    其實,還有一個令人納悶的地方,在台灣的小餐館或夜市吃東西很便宜,甚至比自己到超市買同樣的食材回家自己煮還便宜?!奇怪?沒有道理啊?
    自己買食材煮往往反而比到外面買人家煮好的還貴?究竟是怎麼回事?不免令人擔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生命中最期盼獲得的禮物是「慈悲」與「智慧」;智慧的追求透過閱讀,慈悲則靠號召朋友從事公益服務人群來實踐,因此生活的重心是「閱讀、朋友、大自然」。曾擔任童軍團長,與朋友們成立了荒野保護協會;並將診所變成了可供社區民眾借書的圖書館。 著有《電影裡的生命教育》、《與荒野同行》、《我在黃昏的日落前趕路》,以及童書繪本《陪鍬形蟲回家》、《幫青蛙找新家》等書。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