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8/02/2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理解中國」,世界開賣

在前幾篇文章之中提到,「理解中國」有可能成為我們的機會與優勢。但更具體來說,機會與優勢在哪?

 

在這個議題上,我也請教了台灣籍的中國研究者黎先生,我們一起討論出了幾個可能的方向。如果透過求學、就業的歷程,對中國的政治經濟有所了解,加上一定程度優異的外語能力,很可能成為世界需要的人才。這些領域,都會有很高的需求:

 

一,政治與外交參謀

 

中國在許多層面,尚不是個令世界多數國家嚮往的地方。但是此時此刻,它的政治影響力已經排到世界前五名,是絕對跑不掉的。任何國家,要在世界舞台上有行動與發揮,絕對繞不開中國的勢力。因此,如何與中國在政治上聯繫、溝通、合作、對話,就變得非常重要。

 

雖然中國極為重要,但其文字構成了一個巨大障礙,它的歷史與文化又和西方迥異,因此,歐美成長養成的人,很難真正了解中國。而生長在中國、家人都在中國的人,又因為政治因素,不見得能得到信任。因此,台灣人的獨特處境,讓他可以又理解中國,又比較沒有忠誠問題。如果一個台灣人,能把中國政治與外交打造成專長領域,又熟悉歐美的外語,很有機會在歐美各國得到政界參謀的機會。

 

二,商貿與市場專家

 

全世界各大企業,現在都已經把中國視為重要的市場、工廠。這個趨勢,在可預見的未來,只會擴大不會縮小。許多企業會需要探求,中國是否有某些未滿足的需求、進入中國有沒有商機,如果有,又該怎麼進入。

 

各國大企業,還會需要更多了解中國市場的人才;從調查中國市場需求,供應鏈與通路布建,一直到法規遵循,要進入中國的國外企業在方方面面會需要了解在地的專家。而還有一些打算走向國際化的中型企業,將會開始需要這類人才。

 

三,文化與歷史師資

 

世界各國都將有愈來愈多的企業人士、政府官員,要和中國的政商高層打交道,甚至長期派駐中國溝通協調。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不只要學中文,還要學習中國的文化風尚以及歷史典故。例如說,中國的桌餐怎麼吃?這已經不是拿筷子這麼簡單;下筷的先後次序、拿取分量的多寡、是否幫別人分菜…這是有一整套應對進退的習慣,發源於中國的禮節傳統,對外國人來說,很容易陷入迷惘、格格不入,都需要師資訓練培育。

 

四,心理與人際關係顧問

 

世界各國人士要和中國人互動,不只需要知道法律、制度、政局、歷史…這些外在而顯著的知識。常常需要知道心理與人際關係層面,那些都是抽象而且內藏的。

 

要和中國人談判、管理中國員工、與中國同事相處,甚至與中國籍的配偶(及配偶的家人)相處… 其中將遇到的隔閡與困難。而這個痛點的背後就是需求,未來都有可能發展衍生成相關專業。

 

五,服務與商品的在地化

 

美國市場被細緻的分隔與研究,不同膚色、不同宗教、不同黨派的人,都會有不同的品味,對應不同的商品設計與行銷策略。一個巨大而成熟的市場,就會發展出很細緻的在地化需求。每過一天,中國就在形成一個更龐大、更成熟的市場,有其特殊的性格及偏好。甚至,不同的地域、族群之間的差異,將來都會是很有價值的資訊和研究課題。未來,歐美企業也會需要更多熟悉中國的產品與服務設計師,行銷與品牌專家。

 

「理解中國」人才的培育

 

如果台灣的人才,掌握好三項重點,其實在未來十幾年中,很有可能搭乘時代順風的機遇:

 

1,外語:專擅一個中文之外的語言,可以是英文,也可以是丹麥語、法語、德語、俄語、日語、韓語。這將成為在該國(的企業/機構)工作與生活的重要工具。

 

2,專業:修習一門專業,無論是心理、設計、廚藝、行銷、政治、法律、地產、時尚、影劇…哪一個專業領域都行。理解理論架構,一直到業界實務。

 

3,中國:了解你的專業領域,在中國的歷史與現況。例如,以時尚來說,中國過往的藝術、審美品味、中國現代的服裝愛好,以及重要廠牌、行銷通路、業界生態…。

 

如果一個台灣人,擅長法文,在中國時尚圈工作十年,吸飽經驗後,在法國的時裝業界找到機會的機會是很大的。我們比起中國大陸的同事,是有個幸運的地方:同樣是懂中文的人,我們拿台灣護照,比起拿中國護照,還是自由得多了。

 

以上所說的,大部分是預測,但已經一步步在成真,而且趨勢在二三十年內是不會改的。中國真的「富起來」,還不到十五年,大部分人還沒有反應過來,反應過來的人,多半是在驚疑與排拒。只有很少的人,懂得利用這個時間的機遇,進行對自己最有利的安排。這個機會之窗,這幾年才變得比較明顯;什麼時候會關起來?不知道。台灣人該及早把握。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