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解構神聖羅馬帝國(六):皇帝與教皇的權力鬥爭史,究竟誰較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創作者正在準備中
請加入 seayu的沙龍 了解最新動態!
avatar-img
137會員
53內容數
歐洲史不是國別史,我們不能單獨研究某個歐洲國家的歷史。因為在歐洲漫長的歷史發展中一直都是國家林立的狀態,國家之間的互動是恆常的事,而一個國家的行為,很可能就會直接影響另一些國家的政策、文化和歷史發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eay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p>確定王國東部疆界、吞併教廷所在的北義大利、讓貴族與教會互相牽制、逐步形成德意志民族,奧托一世統治時期的東法蘭克王國,正式變成德意志王國。再加上他的「羅馬人的皇帝」稱號,史家普遍認為,西元962年便是神聖羅馬帝國正式建立的日子。</p>
<p>奇怪了,國王死了,兒子不是應該直接繼承王位嗎?為什麼奧托一世只能繼承公爵之位呢?原來,東法蘭克王國有個異於其他歐洲封建國家的制度-國王不是預設世襲的,而是通過選舉選出來的。</p>
<p>因為卡爾一世開創的先例,前往教廷讓教皇為自己加冕為帝的舉動,無意間形成一種「法統」,成為日後神聖羅馬帝國歷任統治者費盡心力都要完成的儀式。也因為這種法統,使神聖羅馬帝國走上與其他歐洲封建國家不一樣的道路。</p>
<p>伊琳娜成為拜占庭帝國唯一的統治者,她不採用陰性名號的「巴西里沙」,而是陽性名號的「巴西琉斯」,自稱「伊琳娜皇帝」,成為了歐洲史上第一位獨裁女皇,和唯一一個使用男性帝號的女性統治者。</p>
<p>畸形的「貴族民主」制度導致了一個怪異的現象:絕大部份的國家權利都掌握在只佔總人口10%的貴族手中,而餘下的90%人口,只擁有有限的或毫無任何權利。聯邦後期的歷史裡,國王甚至要仰人鼻息,國家大權全掌握在勢力龐大的貴族手中。</p>
<p>確定王國東部疆界、吞併教廷所在的北義大利、讓貴族與教會互相牽制、逐步形成德意志民族,奧托一世統治時期的東法蘭克王國,正式變成德意志王國。再加上他的「羅馬人的皇帝」稱號,史家普遍認為,西元962年便是神聖羅馬帝國正式建立的日子。</p>
<p>奇怪了,國王死了,兒子不是應該直接繼承王位嗎?為什麼奧托一世只能繼承公爵之位呢?原來,東法蘭克王國有個異於其他歐洲封建國家的制度-國王不是預設世襲的,而是通過選舉選出來的。</p>
<p>因為卡爾一世開創的先例,前往教廷讓教皇為自己加冕為帝的舉動,無意間形成一種「法統」,成為日後神聖羅馬帝國歷任統治者費盡心力都要完成的儀式。也因為這種法統,使神聖羅馬帝國走上與其他歐洲封建國家不一樣的道路。</p>
<p>伊琳娜成為拜占庭帝國唯一的統治者,她不採用陰性名號的「巴西里沙」,而是陽性名號的「巴西琉斯」,自稱「伊琳娜皇帝」,成為了歐洲史上第一位獨裁女皇,和唯一一個使用男性帝號的女性統治者。</p>
<p>畸形的「貴族民主」制度導致了一個怪異的現象:絕大部份的國家權利都掌握在只佔總人口10%的貴族手中,而餘下的90%人口,只擁有有限的或毫無任何權利。聯邦後期的歷史裡,國王甚至要仰人鼻息,國家大權全掌握在勢力龐大的貴族手中。</p>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羅馬帝國後期一個現代讀者不太能理解的特性,大概就是帝國統治者頻繁地把國家割裂成好幾個部分。 「東、西羅馬帝國」只是基本款。在戴克里先時代是「四帝制」,兩個正皇帝、副皇帝,獨立性極高地統治四個帝國區域。 為什麼不搞大一統的中央集權?把帝國割裂不是就在種下內戰因子嗎? 實際上,這麼做完全是出於
Thumbnail
任何帝國都有許多黑暗面,拜占庭帝國也不例外。其中一個面向,就是帝國利用基督教實施的宗教壓迫。 隨著帝國在宗教上越來越趨於「一尊」,基督教的其他教派、其他的宗教等等,生存空間也就越來越小。其中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希臘、羅馬多神教的消失。 希羅多神教是很昌盛的。即使在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基督教化後,多神
羅馬帝國一直是共和色彩濃厚的一個「帝國」,而執政官(Consul),這個在共和時代位高權重的職位,到了帝國時代仍得保留,直到東羅馬/拜占庭時期依然存在。只是,在君士坦丁堡的執政官,已喪失昔日的權威。執政官在一年任期內的主要任務,是主持各項大型競技、慶典、娛樂活動,並且施捨給人民金錢與禮物。 看起來
Thumbnail
說到拜占庭的名王,大家可能會想到「恢復古羅馬光榮」的查士丁尼一世(Ιουστινιανός Α´)、擊敗薩珊王朝卻慘敗給伊斯蘭的希拉克略(Φλάβιος Ἡράκλειος)、痛擊保加利亞人的「保加利亞屠夫」巴西爾二世(Βασίλειος Β΄),以及在拜占庭幾乎滅亡的時刻,讓拜占庭鳳凰涅槃的阿列克
Thumbnail
信仰多神教的羅馬就算征服了其他大帝國,也不曾要求屬民改變信仰。羅馬人唯一長期不願接受的,只有屬於一神信仰、並堅持要傳福音的基督教。
Thumbnail
今日世界中,大家最熟悉的基督教宗派分別可能是這三個:天主教、東正教還有新教。天主教和東正教於1054年分裂,新教諸派則在十六世紀宗教改革時與天主教分道揚鑣。不過,基督教的宗派歧異,遠不止這三家。有好幾家甚至在一千多年前的羅馬帝國時代,就已經能與未分裂的「天主/東正教」分庭抗禮。 我們回到公元495
Thumbnail
在公元863年,各以羅馬與君士坦丁堡為首的基督教,再次陷入分裂。原因是皇帝米海爾三世任命的新任君士坦丁堡牧首,佛提烏一世,不得教宗認可。雙方於是互相開除教籍,史稱佛提烏分裂(Photian schism) 雙方都唇槍舌劍,用信件作激烈的筆頭攻擊。根據教宗尼可拉斯一世的回信,皇帝說教宗用
Thumbnail
中世紀有個有趣的現象,職位越高的神職人員有著兩面特性,一種是神學根基深厚,基本上在辯論上打遍天下無敵手,又善於政治權謀,一路往上爬,最後封頂,開始推動各種改革。 可惜,這種教皇很少(但不是沒有),更多是財團好控制的傢伙(像文藝復興時期赫赫有名的麥帝奇家族),這種人往往膽小如鼠又很卑劣,偏偏自尊心又
Thumbnail
雖然黑暗時期的教會想辦法保存了過去的知識,但那個時代還有各種問題,首先是西羅馬帝國消失,東羅馬帝國本身也積弱不振,反倒穆斯林很強大,吞吃了地中海南、東岸還有西班牙一代的地盤。 而歐洲的政治勢力還在重新學習如何治理國家,因為有太多民族、語言、風俗存在,基本上歐洲再也沒有像羅馬一樣的超大型帝國了。
Thumbnail
唯一只有佛陀身份是整个佛教统摄之皇,犹如上帝统摄天主教的一切,予以指导总纲教义。从释迦牟尼佛史至今,世界上真正被所有各大教派认证的佛陀只有一位,就是H.H. 第三世多杰羌佛,其由各大教派领袖、法王、摄政王、大活佛写的认证书、附议贺函达一百多份,成为史无二人的认证壮举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羅馬帝國後期一個現代讀者不太能理解的特性,大概就是帝國統治者頻繁地把國家割裂成好幾個部分。 「東、西羅馬帝國」只是基本款。在戴克里先時代是「四帝制」,兩個正皇帝、副皇帝,獨立性極高地統治四個帝國區域。 為什麼不搞大一統的中央集權?把帝國割裂不是就在種下內戰因子嗎? 實際上,這麼做完全是出於
Thumbnail
任何帝國都有許多黑暗面,拜占庭帝國也不例外。其中一個面向,就是帝國利用基督教實施的宗教壓迫。 隨著帝國在宗教上越來越趨於「一尊」,基督教的其他教派、其他的宗教等等,生存空間也就越來越小。其中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希臘、羅馬多神教的消失。 希羅多神教是很昌盛的。即使在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基督教化後,多神
羅馬帝國一直是共和色彩濃厚的一個「帝國」,而執政官(Consul),這個在共和時代位高權重的職位,到了帝國時代仍得保留,直到東羅馬/拜占庭時期依然存在。只是,在君士坦丁堡的執政官,已喪失昔日的權威。執政官在一年任期內的主要任務,是主持各項大型競技、慶典、娛樂活動,並且施捨給人民金錢與禮物。 看起來
Thumbnail
說到拜占庭的名王,大家可能會想到「恢復古羅馬光榮」的查士丁尼一世(Ιουστινιανός Α´)、擊敗薩珊王朝卻慘敗給伊斯蘭的希拉克略(Φλάβιος Ἡράκλειος)、痛擊保加利亞人的「保加利亞屠夫」巴西爾二世(Βασίλειος Β΄),以及在拜占庭幾乎滅亡的時刻,讓拜占庭鳳凰涅槃的阿列克
Thumbnail
信仰多神教的羅馬就算征服了其他大帝國,也不曾要求屬民改變信仰。羅馬人唯一長期不願接受的,只有屬於一神信仰、並堅持要傳福音的基督教。
Thumbnail
今日世界中,大家最熟悉的基督教宗派分別可能是這三個:天主教、東正教還有新教。天主教和東正教於1054年分裂,新教諸派則在十六世紀宗教改革時與天主教分道揚鑣。不過,基督教的宗派歧異,遠不止這三家。有好幾家甚至在一千多年前的羅馬帝國時代,就已經能與未分裂的「天主/東正教」分庭抗禮。 我們回到公元495
Thumbnail
在公元863年,各以羅馬與君士坦丁堡為首的基督教,再次陷入分裂。原因是皇帝米海爾三世任命的新任君士坦丁堡牧首,佛提烏一世,不得教宗認可。雙方於是互相開除教籍,史稱佛提烏分裂(Photian schism) 雙方都唇槍舌劍,用信件作激烈的筆頭攻擊。根據教宗尼可拉斯一世的回信,皇帝說教宗用
Thumbnail
中世紀有個有趣的現象,職位越高的神職人員有著兩面特性,一種是神學根基深厚,基本上在辯論上打遍天下無敵手,又善於政治權謀,一路往上爬,最後封頂,開始推動各種改革。 可惜,這種教皇很少(但不是沒有),更多是財團好控制的傢伙(像文藝復興時期赫赫有名的麥帝奇家族),這種人往往膽小如鼠又很卑劣,偏偏自尊心又
Thumbnail
雖然黑暗時期的教會想辦法保存了過去的知識,但那個時代還有各種問題,首先是西羅馬帝國消失,東羅馬帝國本身也積弱不振,反倒穆斯林很強大,吞吃了地中海南、東岸還有西班牙一代的地盤。 而歐洲的政治勢力還在重新學習如何治理國家,因為有太多民族、語言、風俗存在,基本上歐洲再也沒有像羅馬一樣的超大型帝國了。
Thumbnail
唯一只有佛陀身份是整个佛教统摄之皇,犹如上帝统摄天主教的一切,予以指导总纲教义。从释迦牟尼佛史至今,世界上真正被所有各大教派认证的佛陀只有一位,就是H.H. 第三世多杰羌佛,其由各大教派领袖、法王、摄政王、大活佛写的认证书、附议贺函达一百多份,成为史无二人的认证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