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限定的馬雅議題】殷商大軍征服馬雅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這個主題現在有影片可以看啦!
從小接觸馬雅文化以來,我讀了不少相關著作。至少,繁體中文與簡體中文的著作幾乎都有讀到。在這些中文著作中,「殷商後裔抵達美洲」的說法,出現不少次。這個議題在其他的外文著作中,幾乎很少出現過,甚至可以說沒有,卻在中文世界廣泛流傳。這個說法看起來荒誕不經,但是,其中卻也有可以討論的學術問題。
除了殷商征服馬雅、或說殷商東渡馬雅的說法以外,還有一些人提出法顯抵達扶桑國,就是抵達墨西哥。相關的問題相當多,我們馬雅重生Online本月就來談談這些問題。
作者手殘拍攝
「馬雅殷商論」可以追溯到19世紀,據說英國漢學家梅德赫斯特(Walter Henry Medhurst,漢名麥都思)首先提出殷商移民抵達美洲的看法。但是,當時沒有太多人討論麥都思的說法,因為當時各種「中國人抵達美洲」的說法中,最火熱、更生猛的是「法顯抵達墨西哥」這個更獵奇的說法。法顯抵達墨西哥一說引發眾多在中國的傳教士參與討論,支持、反對兩派爭論不休,砲火四射,戰得亂七八糟,好不開心。但今天只談馬雅殷商論,在下一篇文章,我們再討論法顯到墨西哥的說法。
我們先回到清末至民初的那個時代,有更多關於美洲大陸的知識進入中國人的世界中(最早是明末清初的傳教士引進有關美洲大陸的地理知識),其中也包含一點點中美洲古代文化的知識。只是,對於中國人來說,可能還沒有什麼馬雅、阿茲特克的分別。根據目前流傳的故事,主角可以追溯到當時的三個人,分別是王國維羅振玉歐陽庚。咦?前兩位不是赫赫有名的「國學」大師嗎?

殷商移民跑到「中華華」的故事

是的!根據目前所知的故事是這樣的:
西元1908年,墨西哥發生革命,當地華僑有311人遇害。1910年,清國政府派遣歐陽庚為特使,到墨西哥交涉索賠,並且保護僑民。出發之前,王國維、羅振玉特別交代歐陽庚,請他調查美洲原住民與中國殷商文化有無關係。
要知道,王國維、羅振玉都是研究殷商的專家,故事搬出他們特別有說服力。我身為馬雅國駐臺大使,當然很想要找到可證明王國維、羅振玉交代歐陽庚調查殷商與馬雅關係的史料。但是,目前這段故事的資料來源,都出自現代支持殷人東渡說的相關文章,原始史料的出處,至今不明。如果各位有找到相關的史料來源,歡迎跟我說,我很想要知道(伸手牌)
歐陽庚1910年初被任命為巴拿馬總領事,5月才到巴拿馬,還可以順便當墨西哥特使……根本超忙?!
在現在流傳的故事中,歐陽庚到了今日墨西哥北部稱為奇瓦瓦的地區時,遇到一群印地安人「攔轎申冤」。這些印地安人說他們也是中國人,是很久以前就移民美洲,可能跟殷商有關係。甚至還說奇瓦瓦就是「中華華」的意思。嗯……你沒看錯,大使也沒有跳針,故事就是說「中華華」。對於印地安人們的陳情,歐陽庚蒐集資料,回頭向清朝官方報告,故事也就在這裡畫上休止符。(不過,「中華華」這類前衛的「地名發音論證法」在本篇會一直出現,包準你大開眼界!)
這則故事缺乏原始史料的支撐,可信度不高。三百多人被殺,是非常嚴重的事件,但相近的事件紀錄僅有1911年的托雷翁大屠殺。而王國維與羅振玉的委託,也都僅見於現代人的著作中,無法找到原始史料。「中華華」、或是攔轎申冤的情節也找不到史料證據,大使認為對這則故事存疑,可能是比較保險的作法。目前,大概只能從網路上找到這則故事,我懷疑這篇故事是現代創作的產物。

「印地安就是殷地安」等神奇理論

戰後的臺灣,聚集了許多自中國來臺避難的學者。其中有一位名為衛聚賢,他是清華國學院畢業的學生。眾所皆知,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中,其中一人就是前述故事提到的王國維。衛聚賢曾短暫的在臺灣輔仁大學歷史系任教,甚至還自費出版了一本《中國人發現美洲》,大使在臺灣留學念書的時候,有幸在系圖看到這本書。
衛聚賢,《中國人發現美洲》書影。手殘自攝
但其實,這本書的內容證據十分牽強,並不能算是嚴謹的學術著作。例如衛聚賢將岩壁上的岩痕解釋為「武當武」,進而推論武當山的道士曾經到過美洲。大使認為這個說法的問題不證自明,可信度不高。除了《中國人發現美洲》以外,衛聚賢還有一本《中國人發現澳洲》,內容也是各種神奇理論。至於衛聚賢為什麼會產生「中國最早移民全世界」的觀點?與王國維先生的教導有沒有關係?或是自己發想出來的?這些已經不得而知。
總之,一直有人相信商朝末年,周人征服了商朝,商朝將領攸侯喜帶著幾十萬大軍流亡到了美洲建立強盛的古文明,之類的說法。衛聚賢之後,殷人東渡美洲說仍持續進化,說法更加創意無限。例如,大使就曾經看過有人提出「印地安一詞,就是殷地安的意思」,所以印地安人就是殷商移民;為了懷念故土,見面都相問殷地是否平安,證明美洲與殷商就算打斷骨頭也連著筋!
天啊!這個說法根本超越人類腦部運作的極限啊!
鄉民們都知道,印地安人一詞的來源是1492年,哥倫布抵達新大陸後,誤以為自己抵達了印度,以為當地原住民就是印度人(Indios)。於是,這些新發現的島嶼就被稱為西印度群島,歐洲人也跟著哥倫布把美洲原住民叫做印度人,一直到現代才改正。印地安人是他人給予這些美洲原住民的統稱,不是美洲原住民的自稱,而且在華語中,是翻譯時為了和真正的印度人有所區隔,才創造出「印地安」的。
除了印地安就是殷地安,創意無限的類似說法,還來自於某些中國業餘研究者。這次的受害者是位於宏都拉斯的科潘遺址(Copan)。他們把「科潘」地名的源頭追溯到「洹」這個字。「洹」是一個商朝的地名,他們認為科潘附近的科潘河就是「洹」河。又一個神奇的地名發音論證法!先不要說科潘要怎樣翻成「洹」,這從古馬雅語來推敲就無法成立。根據馬雅銘文學者現在對古代馬雅地名的研究,科潘在古馬雅語中稱為「Ox Witik」,科潘(Copan)一詞則是西班牙殖民時期才出現的名字。顯而易見的,科潘根本無法與殷商扯上任何關係。
1990年代,一位旅居美國的中國學者也加入戰局。他提出美洲的奧梅克文化(Olmec),就是殷商的後裔,證據就是奧梅克文化出土的一組玉圭背面的刻痕。他認為這些刻痕是甲骨文,並且宣稱他「解讀」出一些字詞。
出土的奧梅克文物,那一條一條的就是玉圭。Source: Wolfgang Sauber@Commons CC by SA 3.0
這個說法雖有其他中國學者跟進,但馬上被其他的中美洲古文化研究者批評。例如,學說常被用來支持殷商東渡美洲的Michael Coe也都反對這個看法。甚至,連中國也有人撰文反駁,認為他忽略器物的背景脈絡(Context),也沒注意到所謂的甲骨文只是玉圭重複使用的磨痕。同時,這些所謂「甲骨文」的解讀結果,也沒有語詞的內在邏輯,就統計而言是沒有意義的數據。
如果研究生提出這種瞎子摸象般的研究,可能會被指導教授打槍。
可見,殷商建立中美洲文化的直接傳播論的看法,如今不為學界所承認。身為馬雅國駐臺大使,我認為這種兩百年前化石級的討論,應該要劃上句點。讓我們從理性的角度討論馬雅文化,承認馬雅文化就是由馬雅人所建立,不是希臘人、殷商人、希伯來人。正如蔡培火在1920年說過的:「臺灣是臺灣人的臺灣」,今天我稍微改編這句話:
「馬雅是我們馬雅人的馬雅。」

比較嚴謹的學術看法

殷商-馬雅說雖然看似荒誕不經,但是兩者文物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是無庸置疑的。例如,從下面的饕餮紋與馬雅山丘怪獸雕飾的線描圖,視覺上可以直觀的感受到兩者文物之間的相似性。
中國古代文化中的饕餮紋
馬雅山丘怪獸
如果,我們從學術的角度來討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為何兩者相隔這麼遠,卻會有這樣的相似性呢?」
一般來說,最直觀的方式是「啊!反正就是商人移民到中美洲啦!」這種想法,我們姑且先命名為「直接傳播論」。直接傳播論其實有非常多的缺陷。例如,在中南美洲的文化中,我們看不到青銅器,這是殷商最重要的文明特徵。同時,我們從兩個文化發展的時間來考察,也很難將時間對上。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文化背景脈絡的比較,讓我們無法相信,兩者文物的相似性是來自文化的直接傳播。
既然直接傳播論不能成立,我們就需要更周延的理論來思考兩者文物相似性的原因。臺灣知名的考古學者張光直就曾經提出「馬雅中國連續體」的說法,解釋兩者的相似性。張光直屏棄只從商代來思考這件事情。他將視角提高到舊石器時代,亞洲獵人進入美洲的時代。簡而言之,我們在中學應該學過,美洲原住民祖先最晚是在距今約13000年以前的冰河時期進入美洲。當時,位於北太平洋的白令海峽冰封成陸橋,來自亞洲的獵人就循著這個路徑,陸陸續續進入美洲。之後漸漸地,這群來自亞洲的獵人擴散到整個美洲,逐漸成為今日的美洲原住民。
張光直認為,環太平洋的兩群獵人,都擁有原始薩滿信仰的「巫術底層」文化。兩者在白令陸橋消失後分隔兩地,在類似的巫術底層上,各自發展出獨特又相似的古代文化。所以,在張光直的理論中,兩者文化的相似性並不是來自直接傳播,而是來自巫術底層的信仰。這樣的說法不但比較合理,也比較具有解釋性,所以為大多數的研究者所接受。張光直說法或許少了一些浪漫,但是提供我們更理性的角度來探討兩個古文化之間的相似性。
如果,我們關心今日西方的馬雅研究,其實沒有太多人討論殷商東渡美洲的論點。在張光直後,也僅有陳光祖延伸他的看法做討論;還有張光直的學生蔣祖棣從考古文物的風格比較,論證中國古代文化絕對沒有傳播到美洲。因此,我想我們可以暫時將這個問題,畫下一個句點。
在討論完「殷商大軍征服馬雅」這種問題後,開始從考古學術的角度,關心馬雅文化如何形成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7K會員
105內容數
透過「馬雅重生 Online」計畫,我將分享馬雅文化的真實樣貌、介紹正確的知識。希望透過集合公眾的力量,凝聚研究馬雅文化的能量,發展「馬雅學」,讓臺灣成為馬雅文化在亞洲的第一把交椅,也讓馬雅真正重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馬雅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五月,我與Sosreader辦了一場馬雅文字校外教學的講座,教大家最入門的馬雅文字解讀方法。在這次的講座中,我發現除了如何解讀外,大家也想要知道解讀的歷(ㄅㄚ)史(ㄍㄨㄚˋ)。所以,我就決定來寫一篇,介紹馬雅學者解讀這些銘文的心酸血淚史。
最近收到一位訂閱讀者的問題:很好奇當時馬雅人,或者阿茲提克等民族,他們在選擇聚落位置時是剛好挑到那邊,還是有特別選過...
在五月,我與Sosreader辦了一場馬雅文字校外教學的講座,教大家最入門的馬雅文字解讀方法。在這次的講座中,我發現除了如何解讀外,大家也想要知道解讀的歷(ㄅㄚ)史(ㄍㄨㄚˋ)。所以,我就決定來寫一篇,介紹馬雅學者解讀這些銘文的心酸血淚史。
最近收到一位訂閱讀者的問題:很好奇當時馬雅人,或者阿茲提克等民族,他們在選擇聚落位置時是剛好挑到那邊,還是有特別選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1661年,鄭成功進攻台灣,漢人政權在台開始形成強勢 1683年,施琅攻下台灣,清朝訂渡臺禁令 1875年,沈葆楨上奏解除禁令 1895年,日本拿到台灣 清朝到日本治台之間200年,平埔媽是17世紀就開始與渡海移民的唐山公成家,然後生出混血後代,到19世紀尾日本時期已經混血6代以上。因為缺乏女性以
明鄭時期 1644年,李自成的大順農民軍和滿族八旗軍先後攻佔明朝首都北京,明朝部分遺臣在中國南方先後擁立幾位宗室為帝,組織流亡政府,繼續抗清,是謂南明。鄭成功就是當時抗清的一股強大勢力。鄭氏於1658年至1659年出兵金陵失敗後,決定轉進其父鄭芝龍、顏思齊等武裝海商曾經略之臺灣。1661年,鄭成功
荷西時期 臺灣的信史則大約從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展開統治開始。目前有明確文獻記載且能考證時間點者,最早可上溯至1582年7月兩位西班牙人神父與一位葡萄牙人耶穌會士因風擱淺臺灣75天時所寫的三篇文字記錄。 15、16世紀,歐洲國家對外擴張勢力,開闢往東亞的新航路,發現美洲新大陸,縮短了亞洲與歐
孟子有“天民”之說,數千年後中山先生又提出“三民”,這恰恰印證了我多次强調的觀點:道德自主、民族自主、民權自主、民生自主是天地命令和華族數千年一貫之渴求,經代代綿延凝結為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並建中華民國。 以下簡要說明“天民”與“三民”的關係——我曾說人皆有肉體生命、思想生命、民族生命、天地生命。天
許倬雲先生從大歷史的角度論述「華夏」,這個在哈拉瑞眼中的「互為主體的真實」究竟是什麼?去繁就簡的論述裡仍可辨認出字裡行間對大中國華夏共同體以及儒家思想濃濃的情懷。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在唐朝安史之亂的時候,唐朝讓郭子儀向北方回鶻汗國借兵,才順利平定安史之亂的故事? 這個曾強盛一時的遊牧帝國,其使用的語言回鶻語雖然已經滅亡,但在今日還有一個跟它關係很近的子孫——並不是維吾爾語,而是在甘肅的裕固人使用的西部裕固語。 今日維吾爾人居住的地區與回鶻汗國的繼承國家,
Thumbnail
台南,一個人文薈萃的好地方,同時也是古老的府城,歷史的痕跡在這裡比比皆是,但是越古老的東西,就越有它的智慧,同時更加古老也往往代表更危險。 漢人在台灣的足跡能上溯到哪?我想,鄭成功應該是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在台政權吧。 沒錯,今天的任務來自於明鄭時期的故事,現在回頭想想,說是現代版的戲說台灣一點也不為
Thumbnail
古文輝由21世紀,第一次穿越,到了明朝1560年4月1日。 在(嘉靖39年)1560年待了幾天,古文輝剛開始進行改變歷史的第一步:教沈周氏種地瓜,卻沒想到就碰上海盜來襲....... 大航海時代,歐洲各國海盜頻繁出沒於世界各海域,當時由於明初朱元璋放棄澎湖,澎湖居民只能
Thumbnail
這是一部由東晉史學家「常璩」所編撰的地方志。 隋唐之前其實沒這個稱呼。 原本就是「方志」,方就是方國,算了用大家比較熟的詞方便些。 方志即是我們常常在人物傳記之後看到的,匈奴傳啊西域傳啊這一類。隋唐之前其實也都是傳或記,比方讀三國很常看到的江表傳。 華陽國志的本名則是華陽國記。
Thumbnail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八佾第三)。  孔子說,『中原周邊的夷狄即使有君主,也不如中原諸國沒有君主呢!』 夷狄,泛指周邊遊獵民族,包括東稱夷。北稱狄,西稱戎,南稱蠻,是華夏民族對周邊民族的貶稱;諸夏,中原眾國;亡,無。  孔子是個文化中心論者,
1661年,鄭成功進攻台灣,漢人政權在台開始形成強勢 1683年,施琅攻下台灣,清朝訂渡臺禁令 1875年,沈葆楨上奏解除禁令 1895年,日本拿到台灣 清朝到日本治台之間200年,平埔媽是17世紀就開始與渡海移民的唐山公成家,然後生出混血後代,到19世紀尾日本時期已經混血6代以上。因為缺乏女性以
明鄭時期 1644年,李自成的大順農民軍和滿族八旗軍先後攻佔明朝首都北京,明朝部分遺臣在中國南方先後擁立幾位宗室為帝,組織流亡政府,繼續抗清,是謂南明。鄭成功就是當時抗清的一股強大勢力。鄭氏於1658年至1659年出兵金陵失敗後,決定轉進其父鄭芝龍、顏思齊等武裝海商曾經略之臺灣。1661年,鄭成功
荷西時期 臺灣的信史則大約從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展開統治開始。目前有明確文獻記載且能考證時間點者,最早可上溯至1582年7月兩位西班牙人神父與一位葡萄牙人耶穌會士因風擱淺臺灣75天時所寫的三篇文字記錄。 15、16世紀,歐洲國家對外擴張勢力,開闢往東亞的新航路,發現美洲新大陸,縮短了亞洲與歐
孟子有“天民”之說,數千年後中山先生又提出“三民”,這恰恰印證了我多次强調的觀點:道德自主、民族自主、民權自主、民生自主是天地命令和華族數千年一貫之渴求,經代代綿延凝結為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並建中華民國。 以下簡要說明“天民”與“三民”的關係——我曾說人皆有肉體生命、思想生命、民族生命、天地生命。天
許倬雲先生從大歷史的角度論述「華夏」,這個在哈拉瑞眼中的「互為主體的真實」究竟是什麼?去繁就簡的論述裡仍可辨認出字裡行間對大中國華夏共同體以及儒家思想濃濃的情懷。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在唐朝安史之亂的時候,唐朝讓郭子儀向北方回鶻汗國借兵,才順利平定安史之亂的故事? 這個曾強盛一時的遊牧帝國,其使用的語言回鶻語雖然已經滅亡,但在今日還有一個跟它關係很近的子孫——並不是維吾爾語,而是在甘肅的裕固人使用的西部裕固語。 今日維吾爾人居住的地區與回鶻汗國的繼承國家,
Thumbnail
台南,一個人文薈萃的好地方,同時也是古老的府城,歷史的痕跡在這裡比比皆是,但是越古老的東西,就越有它的智慧,同時更加古老也往往代表更危險。 漢人在台灣的足跡能上溯到哪?我想,鄭成功應該是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在台政權吧。 沒錯,今天的任務來自於明鄭時期的故事,現在回頭想想,說是現代版的戲說台灣一點也不為
Thumbnail
古文輝由21世紀,第一次穿越,到了明朝1560年4月1日。 在(嘉靖39年)1560年待了幾天,古文輝剛開始進行改變歷史的第一步:教沈周氏種地瓜,卻沒想到就碰上海盜來襲....... 大航海時代,歐洲各國海盜頻繁出沒於世界各海域,當時由於明初朱元璋放棄澎湖,澎湖居民只能
Thumbnail
這是一部由東晉史學家「常璩」所編撰的地方志。 隋唐之前其實沒這個稱呼。 原本就是「方志」,方就是方國,算了用大家比較熟的詞方便些。 方志即是我們常常在人物傳記之後看到的,匈奴傳啊西域傳啊這一類。隋唐之前其實也都是傳或記,比方讀三國很常看到的江表傳。 華陽國志的本名則是華陽國記。
Thumbnail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八佾第三)。  孔子說,『中原周邊的夷狄即使有君主,也不如中原諸國沒有君主呢!』 夷狄,泛指周邊遊獵民族,包括東稱夷。北稱狄,西稱戎,南稱蠻,是華夏民族對周邊民族的貶稱;諸夏,中原眾國;亡,無。  孔子是個文化中心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