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載 空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2016年冬天,我和幾位藝術家一起前往群馬縣的中之条町。在雙年展工作人員的協助下,我們參觀了町內各個大小的“展示空間”。短短一天半的勘場,我們一共去了三 、四間廢棄學校、倒閉的商店、旅館和無數間廢棄民宅。
其中,我注意到了伊參山區裡的幾個廢棄等候亭。工作人員告訴我,這是已經廢棄了的公車站。凝視著這個空間,雖然沒有特別多想些什麼。只是突然想起在高雄念書時,也經常等待公車的日子。
 
 
 
 
回到東京以後,某天突然的想起了那個空間。靠著網路地圖,果真沿著同一條山路調查,陸續就發現了好幾個廢棄的公車亭。
「這些車站廢棄了多久?」「什麼時候停止營運的?」「這輛公車會可以把你帶到什麼樣的地方去?」看著這些圖片,忍不住出現更多疑問。
後來回到中之条町時,最一開始還尚未掌握確切路線時,只是沿著廢棄車站的那條路,一路往山裡開去。從町內上山,經過親都神社、中之条醫院、白久保、伊參農協,就在越來越靠近囀石那一帶,沿途所見的房屋變漸漸減少。最後,我們把車停在一個名為"大道"的區域。

「在大道之後,就幾乎沒看到公車站牌和候車亭了。」帶路的工作人員說。
出生中之条的雙年展工作人員告訴我,這條公車被當地人形容是在「載空氣」用的。人口外移、校舍關閉及經濟產業結構改變等各種因素下,山區公車的使用率日複一日的下降,漸漸的從縮小範圍、減班,到被淘汰。
 
日後,我從町內當地人,劍持先生那裡得到了一本,由學者大島登志彥所寫的「群馬県における路線バスの変遷と地域社会」的書。這本書裡,非常詳細的記載了群馬縣在各個地域和年代公共汽車的變遷與關係。

1914年,亞細亞貿易商會開始了中之条町到四万溫泉之間的公車,戰後的1953年及54年,也各開通了從町內前往伊參山區及赤坂山區的路線。這兩條山區路線,便是我此次拍攝調查的公車路線,中之条循環巴士線的前身。
這本書在2002年由上毛新聞社出版,距離現今也已超過15年。我所調查的中之条循環線,在2011年時遭到廢止。只是,若根據這本書整理的公車乘客數與年代圖推算來看,對於這樣的結果,似乎不讓人感到特別意外。

從1970年開始,群馬該年度的乘客數量從1970年的139,727(單位:千人),在十年後的1980年,便迅速的下跌超過五成,到58,326(單位:千人)。繼續相隔十年,在1990年時,乘客數量依舊是超越五成的速度往下滑,降到了25,380(單位:千人)。圖表中顯示最後的年份資料,是已經不及1970年一成的1999年,僅為9711(單位:千人)。
這次協助我收集資料跟拍攝的,是來自中之条町的宮崎先生,出發前他就告訴我。

「即使我是在中之条出生、長大的,卻也從沒使用過這輛山區公車。」
 
調查的第一天,我們約了位於澀川的関越交通株式会社,詢問有關中之条巡迴線的訊息。公司的負責人相當好心的提供了關於中之条循環線的路線圖和相關資料,他也告訴了我們,山區的公車等候亭,幾乎都是該區自行設立的(或許會有公家單位協助)。即使到現在,在某些區域的等候亭也仍保有地域上的聚集性。這些公車亭,擺有地方新聞、公告,或是用來存放公物。也有些地方將等候亭設為該地區收集垃圾、回收的位子。不過,更多的是已失去任何作用的等候亭,有的狀況不錯,有些殘破不堪。
 
 
調查的最後一天,天氣非常不好,從前一個晚上開始,便不停下著雨。那天,我們正好預定要去公車循環線的其中一個末站ー栃窪。
從鎮裡出發,一路上山,經過神社、醫院、小學、從伊參山區的某一個路口,轉往赤坂的路上。經過赤坂以後,沿路的房屋漸漸的樹林與房屋的差距比例越來越大,山路從原本的雙線道減為單線道,越接近栃窪的路上,路也越來越窄小。茂密的森林和彎曲的小路,確實震驚了我跟宮崎先生,開始懷疑我們是否早已不小心錯過底站,而不小心開往更深的山裡開去。在山區中毫無作用的GPS,車裡的廣播隨著山路有一搭沒一搭的播放著。
就這樣大概過了,大約十分鐘吧。 (在不確定的狀態下,實際上的感受更像是過了三十分鐘以上),漸漸的我們看到了一些房屋,也在路邊瞄到了廢棄的公車站牌,這才確定我們並沒有開錯路。看到站牌的那個瞬間,我們終於都鬆了一口氣,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想像過去這條山路是不少乘客必經的路線,實在感到非常不可思議。

宮崎先生說,栃窪有一個他想去的地方。是位於當地一所廢棄近半世紀的小學。我們繼續往上坡開去,學校就位於村落的一個小丘上。木造的校舍前,有一塊很大的紀念碑,寫著關於小學的記事,由於學生人數的縮減,創立於1890年的中之条町立第五小學校ー栃窪分校,在1975年時正式廢校。碑文上的最後一段,是這麼樣寫的。
「この学び舎の地から元気な声は消えた。ここを故郷にする者の心の拠り所であることは永遠に変わりない。この地に育った子弟の学び舎があった証を後世に伝えたいと願い、この碑を建立させて頂きました。」

這所校舍中,雖然已失去了孩子精力充沛的聲音。不過,對於將此處視為故鄉的人來說,將永遠是個充滿心靈根據的場所。曾在孩童時期成長於此地的我們,希望把學校存在過的證明,一直保存延續於後世。這便是我們建這個碑的緣故與意義。
我經常會想,人的一生當中有多少像這樣的微小的事物,靜靜隨著時間消失。
若說攝影是為了捕捉這些逝去之物而存在的話,希望透過這個系列,能使觀者回憶起各種已消逝在我們生命中的微小事物。
 
 
 
 
 
 
 
 
 
 
 


 

/ 觀看維生 /
攝影、暗房、影像、回憶。
影像記事—承載空氣
special thanks to :
Nakanojo Biennale & Azumi Okabe (translation)
/ follow me on /
web - www.chiawenlin.net
instagram - chiawenlintw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chiawenlintw
avatar-img
7會員
7內容數
攝影、暗房、影像、回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林佳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東京的第一個家,是專門招租給外國留學生住的短期出租。雖然附有簡易的家具,但畢竟還是四十年以上的老房子,隔壁鄰居打噴嚏,都可以聽得一清二楚。有一次半夜地震,雖然震度不過三級,整個屋子卻搖到像遇到暴風圈的小船一樣。 窗戶邊的一小塊白牆,是房間裡唯一令人欣慰的一處。
他並沒有去森林之旅。至少我不認為他有去。因為一個禮拜後,我又在車站的同一個位子看到他。 森林先生,姑且就這麼稱呼他吧。總是一副等待火車的樣子,和一般旅客沒什麼差別。唯一不同的是,他從未走向月台,似乎他要的那台車,還行駛在很遠的地方。 所以,他一定是在等那輛車吧。 再次看到他時,我這麽想著。
女子走進車站旁的電話亭。關上門,她整個人依靠在玻璃上。雖然不像只是想找個地方休息,但她似乎,也沒有要撥電話的樣子。 正午刺眼陽光下,很難觀察得清楚。 我見她終於拿起話筒,慵懶的說了一些像是這樣
東京的第一個家,是專門招租給外國留學生住的短期出租。雖然附有簡易的家具,但畢竟還是四十年以上的老房子,隔壁鄰居打噴嚏,都可以聽得一清二楚。有一次半夜地震,雖然震度不過三級,整個屋子卻搖到像遇到暴風圈的小船一樣。 窗戶邊的一小塊白牆,是房間裡唯一令人欣慰的一處。
他並沒有去森林之旅。至少我不認為他有去。因為一個禮拜後,我又在車站的同一個位子看到他。 森林先生,姑且就這麼稱呼他吧。總是一副等待火車的樣子,和一般旅客沒什麼差別。唯一不同的是,他從未走向月台,似乎他要的那台車,還行駛在很遠的地方。 所以,他一定是在等那輛車吧。 再次看到他時,我這麽想著。
女子走進車站旁的電話亭。關上門,她整個人依靠在玻璃上。雖然不像只是想找個地方休息,但她似乎,也沒有要撥電話的樣子。 正午刺眼陽光下,很難觀察得清楚。 我見她終於拿起話筒,慵懶的說了一些像是這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沒有太多跟人接觸的機會下,我決定趁這幾天就隨意逛逛。早上十點,短暫用完早點後,前往音別站前的公車站,搭公車前往白糠。發車前十分鐘,司機一開始停在公車站,不確定是否能上車,但車門還沒開。尋問了一下司機後,他開後門讓我上車。日本的公車原則上是後上前下,把上車的人流跟下車的錯開,跟普通車的編排比較不一樣
Thumbnail
清晨五點多的時間從三之輪站出發,不是預想中寧靜、無人的地下鐵站,此時已經有許多日本上班族開始趕赴工作,他們的努力讓我不禁有些汗顏,但想想我也是辛苦工作了許久,才得以片刻休息,算了,不多想,今日就好好往栃木日光世界遺產區域一帶走走吧。
Thumbnail
近鐵生駒出站之後,一路稀落的冬雨,靜靜竣深前往鳥居前站的路。深灰色的地面,拖曳著零碎的腳印,再往生駒山上,就是傳說的百年樂園。
Thumbnail
位於群馬縣的橫川車站在北陸新幹線通車以前是從關東前往輕井澤度假的必經之地。雖然現在的橫川車站變成一條地方鐵道的終點站,但從百年前的明治時代開始留下的鐵道技術與大自然搏鬥的歷史見證,卻被好好保存於此。這次趁著追逐蒸汽火車的機會,我來到了這座被群山環繞、受大人小孩喜愛的鐵道保存園區:碓冰峠鐵道文化村。
Thumbnail
這是第二次造訪外表破舊的枋山車站,距離前一次來已晃過五年時光,卻是在同樣的時間、光線。車站彷彿沉睡在歷史裡,無論何年何歲走進來都不曾改變輪廓,沒有任何聲響能驚動它,我們的到來亦是如此。 人間喧囂止在山腰,此地反成為綠意的樂園。它是個孤僻的老者,隱居在寂靜而荒蕪的幽徑深處,若非實際在此搭乘過列車,很
Thumbnail
群馬是我第一次自己踏上日本旅行的目的地之一,平原與山區交接的鐵道上曾有115系、211系等大量的國鐵型電車,在快速變遷的日本關東可說是追尋昭和時代鐵道風景的聖地。暌違多年再次踏上前往群馬的鐵道攝影旅程,這次的目標是為了慶祝高崎車站開業140週年的蒸汽機車專列!
Thumbnail
距離城崎溫泉搭公車一個小時多的地方 有個被稱為小京都的小鎮-出石 下了公車周邊有點平凡不起眼 如果不知道該何去何從,可以走到出石的觀光區 其實不用開地圖 因為同一班公車的日本人他們的目的地跟你是一樣的!
Thumbnail
2018年開始走中山道,之後都關注在JR北海道廢線,等到要再回來走中山道時,飛東京機票太貴了!飛關空還比較便宜。加上從東京出發遇到比較偏僻的點,交通跟住宿不好處理。於是就改從京都出發。 相隔一年多,從京都開始走中山道。京都開始的起點是三条大橋,從三条大橋到草津宿這段,東海道也是走相同的路線,這段路
Thumbnail
在過去公路交通不發達的年代,鐵路同時也負擔著乘客的行李托運與郵寄包裹的運送服務。然而現今公路可以直接送達門戶的彈性,卻讓鐵路的行李包裹輸送服務逐漸式微,以前專門用來運送的火車亦慢慢消失。那麼這些火車去了哪裡?這次的瀨戶內之旅我來到了小野田線,尋找曾經用來運送行李包裹的電車─123系電車。
Thumbnail
最近在台中火車站內見到零星的遊民,同樣是帶著裝滿東西的行李箱或紙箱,就地鋪著厚紙板,或坐或臥,三三兩兩,席地閒聊,有些都已躺著睡著了。車站內相對寬敞明亮,衛生設施也還不錯,遊民容易在車站公厠梳洗,所以渾身看起來不會那麼髒兮兮。 某個冬夜,我也曾在住家附近的〔半平厝公園〕公厠及凉亭發現遊民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沒有太多跟人接觸的機會下,我決定趁這幾天就隨意逛逛。早上十點,短暫用完早點後,前往音別站前的公車站,搭公車前往白糠。發車前十分鐘,司機一開始停在公車站,不確定是否能上車,但車門還沒開。尋問了一下司機後,他開後門讓我上車。日本的公車原則上是後上前下,把上車的人流跟下車的錯開,跟普通車的編排比較不一樣
Thumbnail
清晨五點多的時間從三之輪站出發,不是預想中寧靜、無人的地下鐵站,此時已經有許多日本上班族開始趕赴工作,他們的努力讓我不禁有些汗顏,但想想我也是辛苦工作了許久,才得以片刻休息,算了,不多想,今日就好好往栃木日光世界遺產區域一帶走走吧。
Thumbnail
近鐵生駒出站之後,一路稀落的冬雨,靜靜竣深前往鳥居前站的路。深灰色的地面,拖曳著零碎的腳印,再往生駒山上,就是傳說的百年樂園。
Thumbnail
位於群馬縣的橫川車站在北陸新幹線通車以前是從關東前往輕井澤度假的必經之地。雖然現在的橫川車站變成一條地方鐵道的終點站,但從百年前的明治時代開始留下的鐵道技術與大自然搏鬥的歷史見證,卻被好好保存於此。這次趁著追逐蒸汽火車的機會,我來到了這座被群山環繞、受大人小孩喜愛的鐵道保存園區:碓冰峠鐵道文化村。
Thumbnail
這是第二次造訪外表破舊的枋山車站,距離前一次來已晃過五年時光,卻是在同樣的時間、光線。車站彷彿沉睡在歷史裡,無論何年何歲走進來都不曾改變輪廓,沒有任何聲響能驚動它,我們的到來亦是如此。 人間喧囂止在山腰,此地反成為綠意的樂園。它是個孤僻的老者,隱居在寂靜而荒蕪的幽徑深處,若非實際在此搭乘過列車,很
Thumbnail
群馬是我第一次自己踏上日本旅行的目的地之一,平原與山區交接的鐵道上曾有115系、211系等大量的國鐵型電車,在快速變遷的日本關東可說是追尋昭和時代鐵道風景的聖地。暌違多年再次踏上前往群馬的鐵道攝影旅程,這次的目標是為了慶祝高崎車站開業140週年的蒸汽機車專列!
Thumbnail
距離城崎溫泉搭公車一個小時多的地方 有個被稱為小京都的小鎮-出石 下了公車周邊有點平凡不起眼 如果不知道該何去何從,可以走到出石的觀光區 其實不用開地圖 因為同一班公車的日本人他們的目的地跟你是一樣的!
Thumbnail
2018年開始走中山道,之後都關注在JR北海道廢線,等到要再回來走中山道時,飛東京機票太貴了!飛關空還比較便宜。加上從東京出發遇到比較偏僻的點,交通跟住宿不好處理。於是就改從京都出發。 相隔一年多,從京都開始走中山道。京都開始的起點是三条大橋,從三条大橋到草津宿這段,東海道也是走相同的路線,這段路
Thumbnail
在過去公路交通不發達的年代,鐵路同時也負擔著乘客的行李托運與郵寄包裹的運送服務。然而現今公路可以直接送達門戶的彈性,卻讓鐵路的行李包裹輸送服務逐漸式微,以前專門用來運送的火車亦慢慢消失。那麼這些火車去了哪裡?這次的瀨戶內之旅我來到了小野田線,尋找曾經用來運送行李包裹的電車─123系電車。
Thumbnail
最近在台中火車站內見到零星的遊民,同樣是帶著裝滿東西的行李箱或紙箱,就地鋪著厚紙板,或坐或臥,三三兩兩,席地閒聊,有些都已躺著睡著了。車站內相對寬敞明亮,衛生設施也還不錯,遊民容易在車站公厠梳洗,所以渾身看起來不會那麼髒兮兮。 某個冬夜,我也曾在住家附近的〔半平厝公園〕公厠及凉亭發現遊民